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小燕

作品数:25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8篇黑土
  • 16篇土壤
  • 8篇黑土区
  • 5篇微生物
  • 5篇微生物群落
  • 5篇表层土
  • 5篇表层土壤
  • 5篇层土
  • 4篇生物群落
  • 4篇水土保持林
  • 4篇土壤磷
  • 4篇土壤微生物
  • 4篇土壤微生物群...
  • 4篇群落
  • 4篇落叶松
  • 4篇黑土土壤
  • 3篇典型黑土
  • 3篇典型黑土区
  • 3篇水量
  • 3篇人工林

机构

  • 25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作者

  • 25篇杨小燕
  • 20篇陈祥伟
  • 15篇王恩姮
  • 9篇夏祥友
  • 9篇范瑞英
  • 5篇邹莉
  • 3篇蒙宽宏
  • 3篇王传宽
  • 3篇孙志虎
  • 3篇金光泽
  • 3篇谷会岩
  • 2篇卢倩倩
  • 2篇孔令伟
  • 1篇陈波
  • 1篇鲁绍伟
  • 1篇韩瑛
  • 1篇马燕娥
  • 1篇李少宁
  • 1篇高琛
  • 1篇石媛

传媒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土壤通报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土壤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2篇2015
  • 13篇2014
  • 7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O_2和N_2O通量日变化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以典型黑土区天然次生林、樟子松人工林、草地、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连续24h原位气体样品采集的基础上,通过测定、计算与分析,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日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黑土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CO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幅度为352.7~938.3mg·m-2·h-1。总体上从08:00至次日06:00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规律,且以天然次生林和樟子松人工林等林地保持相对较高水平,草地次之,耕地最低并显著低于其他3种样地(p〈0.05);土壤N2O排放通量的日变化幅度为21.4~159.6μg·m-2·h-1,但以耕地最高,且与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间达显著水平(p〈0.05),总体上同样表现为单峰型变化趋势:土壤温度较土壤含水量与土壤CO2和N2O的排放通量的关系更为紧密(p〈0.05),表明在黑土区土壤CO2和N2O的排放通量对土壤温度的反应更为敏感。
韩瑛杨小燕陈祥伟崔琳徐兰红
关键词:黑土N2O日变化
用于野外土壤蒸发取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野外土壤蒸发取样装置,本实用新型属于土壤测量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野外土壤蒸发取样装置用于野外土壤蒸发取样装置底部上设有切刃,内外表面光滑,内径d为112.9±0.1mm,高h为100.0mm,壁...
王恩姮夏祥友谷会岩蒙宽宏杨小燕陈祥伟
文献传递
一种盛雨器水量快速测量装置
一种盛雨器水量快速测量装置属于一种液体体积测量装置;该测量装置包括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1),在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1)内部伸缩的底部有孔测水量筒活塞(2);所述的针孔式底部有孔测水量筒(1)底端设置有针孔(11)...
孙志虎金光泽王传宽杨小燕蒋小金
文献传递
浸提条件对黑土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摘要:为进一步验证浸提条件对黑土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浸提量的影响,并筛选出适于比较黑土区不问土地利用类型土壤DOC差异的浸提条件,以典型黑土区落叶松人工林、天然草地、耕地和天然次生林0~10cm土层土壤为实验材料,测定了不同水土质量比、浸提剂种类及温度条件下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结果表明:1)4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浸提量均随水土质量比的增加而增大,呈显著的线性关系(R。为0.82~0.98);当水土质量比为40:1时4种样地土壤DOC浸提量差异显著(P〈0.05),且以天然次生林土壤DOC最高,分别为落叶松人工林、草地和耕地的1.16、1.88和1.61倍。2)浸提剂种类不同对表层土壤DOC测定结果具有一定影响,其中以去离子水提取的土壤DOC较大。3)在20~70℃范围内,DOC浸提量随浸提温度的升高呈现无明显规律性,其中以70℃时4种样地表层土壤DOC浸提量差异显著(P〈0.05)。可以认为40:1的水土质量比、去离子水作浸提剂的浸提条件可以反映黑土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DOC之间的差异。
杨小燕范瑞英王恩姮夏祥友陈祥伟卢倩倩孔令伟朱浩
关键词:溶解性有机碳浸提温度
退耕还林类型对黑土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以东北黑土区退耕还林地落叶松(Larix gmelini)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林、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林、美青杨(Populus nigra var.italica×P.cathayan)林表层(0~10 cm)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颗粒有机碳(粒径〉53μm)、易氧化有机碳、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等指标,分析不同退耕还林地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差异。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以颗粒有机碳质量分数及其占土壤总有机碳的比例最大,变化范围分别为6.88~12.66 g·kg^-1、17.40%~27.47%,其次为易氧化有机碳,热水浸提有机碳最低;与撂荒地相比,4种退耕还林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热水浸提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质量分数以及各组分活性有机碳的分配比例。落叶松林、樟子松林、水曲柳林、美青杨林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比撂荒地分别提高了19.48%、18.62%、48.86%、51.97%。退耕还林对黑土土壤活性有机碳质量分数、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表现出阔叶林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针叶林。
杨小燕韩少杰陈祥伟
关键词:退耕还林黑土土壤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黑土区水土保持林对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典型黑土区美青杨林、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类型水土保持林表层土壤(0~10cm)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培养144h时,4种林地土壤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为0.11—0.62,且表现为美青杨林最高,依次分别为水曲柳林和落叶松林,樟子松林最低;2)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丰富度指数、Shannon—Win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4~22、1.37~3.00、0.62—0.94和1.46—5.21,同样表现为美青杨林最高、其他依次分别为水曲柳林、落叶松林和樟子松林的规律;3)4种林地土壤微生物均以多聚物类为主要利用碳源,除此之外,阔叶林土壤微生物主要利用的碳源类型还包括氨基酸类和羧酸类;4)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极为密切。可以认为,阔叶林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作用优于针叶林,研究结果可为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林的构建提供参考。
范瑞英杨小燕王恩姮邹莉陈祥伟
关键词:水土保持林黑土微生物群落
便携式树木分枝角度测量仪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便携式树木分枝角度测量仪,本实用新型属于树木分枝测量器械领域。便携式树木分枝角度测量仪包括固定尺和半圆形量角器,固定尺的一端设有半圆形量角器,半圆形量角器中心与第一转尺的一端通过第一紧固螺栓连接;第一转尺...
夏祥友王恩姮谷会岩陈祥伟杨小燕蒙宽宏
文献传递
退耕还林后黑土表层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被引量:8
2014年
以不同退耕年限林地表层土壤(0~10 cm)为研究对象,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及可蚀性因子(K)测定与分析,探讨东北典型黑土区退耕还林过程中表层土壤可蚀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0.25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团聚体比例)、粒径〉1.00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和平均质量直径逐渐增大,团聚体破坏率、平均质量比表面积和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逐渐降低,且在前11 a内变化最显著,退耕36 a后呈不明显波动。退耕还林过程中,表层土壤团聚度逐渐增强,土壤可蚀性降低。退耕36 a后,土壤抗侵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土壤质量得到改善,并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比表面积、分形维数、平均质量直径和粒径〉0.25、〉1.00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均与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水稳性团聚体粒径〉1.00 mm团聚体质量分数比粒径〉0.25 mm团聚体质量分数与K值的相关性更为密切(p〈0.01),是反映黑土土壤可蚀性的敏感指标。
杨淼焱杨小燕马燕娥韩孟光姜峰徐嘉晖徐智文陈祥伟
关键词:黑土退耕还林土壤可蚀性
黑土区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0
2013年
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检测法,以21、30、40和52年生落叶松人工林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典型黑土区0~20cm土层范围内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培养168h时,落叶松人工林地上层(0~10cm)和下层(10~20cm)土壤的微生物碳源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41~1.40和0.20~0.69,且均随林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大。2)落叶松人工林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指数随林龄的增加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即52a>40a>30a>21a,且上层土壤的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高于下层。上层和下层土壤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2~25和6~14、2.55~3.12和1.83~2.62、0.89~0.95和0.76~0.91、4.22~9.49和2.52~6.18。3)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6类碳源的利用率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且碳水类、多聚物类和胺类是导致上层土壤微生物代谢差异的敏感碳源,碳水类、羧酸类和胺类是导致下层土壤微生物代谢差异的敏感碳源。4)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标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极为密切。可以认为,随着林龄的增加,落叶松人工林微生物功能多样性逐渐提高,这为进一步揭示其林地土壤质量的演变提供了参考。
范瑞英杨小燕王恩姮邹莉陈祥伟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黑土区土壤微生物群落
典型黑土区水土保持林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
为系统阐述植被恢复对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本文首先以典型黑土区天然次生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土层深度土壤最大吸附量(Qm)、最大吸附缓冲容量(MBC)、解吸量及解吸率等指标的测定、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未受干扰的天然次生林...
杨小燕
关键词:黑土区水土保持林土壤磷生物有效性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