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文权

作品数:71 被引量:807H指数:17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4篇植物
  • 19篇土壤
  • 10篇果园
  • 8篇植物学
  • 7篇豆科
  • 7篇三叶
  • 7篇微生物
  • 7篇白三叶
  • 6篇种草
  • 6篇苜蓿
  • 6篇教学
  • 5篇土壤肥力
  • 5篇苹果
  • 5篇群落
  • 5篇课程
  • 4篇杂草
  • 4篇生物学
  • 4篇天麻
  • 4篇牧草
  • 4篇间种

机构

  • 71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青海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塔里木农垦大...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全国畜牧总站

作者

  • 71篇杨文权
  • 43篇寇建村
  • 13篇韩明玉
  • 7篇李希来
  • 6篇韦革宏
  • 5篇姜在民
  • 4篇贾志宽
  • 4篇赵帅
  • 4篇韩清芳
  • 4篇张跃进
  • 4篇易华
  • 4篇魏倩倩
  • 3篇杨云贵
  • 3篇郭军康
  • 3篇李尚玮
  • 3篇顾沐宇
  • 2篇雷忠萍
  • 2篇邓振山
  • 2篇张小燕
  • 2篇李琰

传媒

  • 14篇草地学报
  • 10篇草业科学
  • 5篇黑龙江教育(...
  • 4篇中国林业教育
  • 4篇中国草地学报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西北林学院学...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2篇陕西林业科技
  • 1篇土壤通报
  • 1篇青海农林科技
  • 1篇种子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中国野生植物...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年份

  • 2篇2025
  • 4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天麻种质资源的研究
本文采用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天麻三种变型的开花生物学特性、产量和质量,天麻的授粉时间,天麻的育种,栽培措施与天麻种质退化关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天麻的合理利用以及天麻SOP的编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实验的...
杨文权
关键词:天麻素含量授粉时间开花生物学特性性状表现种质退化育种研究
文献传递
微课在“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7年
"植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实验课时少,无法开展综合性和研究性试验;分类部分实验受季节影响大,植物材料缺乏等问题,探索了将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引入到"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途径:首先要制定微课教学大纲;其次,微课设计和制作要符合实验课教学的要求;第三,微课要和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融合。"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引入微课后,节约了课堂时间,丰富了课堂实验内容;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杨文权寇建村慕小倩
关键词:植物学实验
植物化感作用及其在杂草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55
2002年
阐述了化感作用和化感物质的定义及化感作用在杂草防治中的运用 ,并对国内外在化感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吕春霞杨文权慕小倩
关键词:植物化感作用杂草防治
基于慕课的“植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被引量:1
2021年
“植物学”是高等农林院校许多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对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植物学”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实践性强、课时有限,加之该课程原有的成绩考核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植物学”课程教学中,将学生较喜欢的线上慕课学习与线下课堂的面对面教学相结合,开展了混合式教学。对线上教学,通过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提前推送学习指南、建立线上学习效果检测试题库;对线下教学,将教学内容设为知识内容、拓展内容和互动讨论3个层次,开展逐级教学;同时,建立了多元化的成绩考核方法,突出了对学习过程的考核。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教学,探索出了一套适合“植物学”课程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节约了课堂时间,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内容,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机会,而且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植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杨文权姜在民易华
关键词:植物学混合式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
微生物除草剂开发的限制因素和对策被引量:20
2003年
综述了限制微生物除草剂开发的因素 ,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杨文权慕小倩安德荣
关键词:微生物除草剂杂草选择性
基于rDNA-ITS序列的不同来源蜜环菌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掌握不同来源的19株蜜环菌的(Armillaria spp.)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对蜜环菌的rDNA-ITS进行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并对菌索分枝数、生物量和总萜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9株蜜环菌中,12株为蜜环菌狭义种(A.mellea),2株为芥黄蜜环菌(A.sinapina),1株为头柄蜜环菌(A.cepistipes),1株为高卢蜜环菌(A.gallica),1株为奥氏蜜环菌(A.ostoyae);19株蜜环菌只有15株在PDA培养基上能形成菌索,其中,菌株MC1、MC8、MC4、MC7和MA2的菌索分枝较多,菌株MA2、MB1和MC7的生物量较大,菌株MC5的总萜含量最高。因此,19株蜜环菌通过rDNA-ITS序列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菌索的生长特征,MA2和MC7是较优良的菌株,而菌株MC5是提取总萜的优良菌株。
杨文权刘玲张跃进孙建华刘彦铎穆素杰张小燕
关键词:蜜环菌RDNA-ITS序列分析生物学特性生物量
奶山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泌乳期奶山羊饲喂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奶山羊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及泌乳期奶山羊饲喂方法,饲料添加剂为王不留行、通草或冬葵子的粉末制剂,分别在饲料中添加使用,解决奶山羊乳脂率、乳蛋白含量较低等问题;同时,本发明饲料添加剂无毒副作用,生产和操作工艺便捷...
寇建村马震珠史怀平杨文权程宇阳
文献传递
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2025年
苔藓是高寒草甸中重要的植物群落组成部分。为探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的影响,以高寒草甸不同坡度(平地、缓坡、陡坡)苔藓结皮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没有苔藓结皮的土壤为对照,研究苔藓结皮对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苔藓结皮覆盖显著(P<0.05)提高了高寒草甸土壤中有机质(20.4%~100.7%)、硝态氮(64.9%~161.5%)、铵态氮(93.8%~236.1%)、速效钾(24.3%~50.7%)和全氮(47.0%~67.0%)等养分含量;提高了土壤中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增加了土壤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了土壤中鞭毛菌门(Mortierellomycota)和坡地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相对丰度,降低了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苔藓结皮覆盖后的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也受到坡度的影响,细菌多样性在平地中最高,缓坡地中多数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且真菌多样性也为最高。因此,苔藓结皮可以改善高寒草甸的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维持和演替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和坡度有关。
寇伟良杨文权李霄刘家庆蒋冰青路昌涛李佳静李希来寇建村
关键词: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
白三叶覆盖厚度对苹果园垄沟中土壤肥力的影响被引量:6
2015年
为明确不同覆盖厚度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降解对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影响,在果树行间垄沟中分别覆盖5、10、15和20 cm厚苹果园刈割的新鲜白三叶,以不覆草的垄沟为对照,研究白三叶降解6个月后苹果园土壤肥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苹果园覆盖的白三叶降解后,能提高0-20 cm垄沟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全钾的含量,且对0-10 cm土壤养分的影响较10-20 cm的大。覆草厚度小于15 cm时,随覆草厚度的增加,土壤中各养分含量增加。但是,覆草厚度达20 cm时,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全磷、速效钾含量却较覆草15 cm的处理低。说明覆盖的白三叶降解可以提高苹果园土壤肥力,而此增肥作用和覆草厚度、土层深度密切相关,降解6个月时,覆盖15 cm白三叶的垄沟中土壤肥力最高。
寇建村杨文权李金龙李渊赵红阳韩明玉
关键词:白三叶覆盖厚度土壤肥力
禾草混播人工草地早期主要杂草种子库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对土壤主要杂草种子库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土壤深度的增加种子含量呈下降趋势,绝大部分种子分布在0~15cm的土壤中。2)在高寒地区种子繁殖植物种子库的输出主要发生在5—6月,种子库种子1龄时大量输出,3龄、4龄时输出很少。3)一年生或二年生杂草在3龄、4龄草地中几乎“消失”,并不是土壤中缺乏种子。4)种子库中种子的生活力除灰绿藜Chenopodium glaucum外均大于90%。5)人工草地早期出现的多年生杂草种子发芽率高。
寇建村杨文权胡自治
关键词:人工草地杂草种子库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