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雯

作品数:1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语言文字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5篇文化科学
  • 3篇语言文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艺术

主题

  • 3篇审美
  • 3篇文化
  • 2篇审美人格
  • 2篇审美意识
  • 2篇他留人
  • 2篇情景
  • 2篇情景交融
  • 2篇人格
  • 2篇留学
  • 2篇留学生
  • 2篇美人
  • 2篇美意
  • 2篇交融
  • 2篇教学
  • 2篇CITESP...
  • 1篇心灵
  • 1篇心灵史
  • 1篇兴象
  • 1篇行动元
  • 1篇叙事

机构

  • 16篇云南大学

作者

  • 16篇杨晓雯
  • 1篇李杨
  • 1篇陈冰
  • 1篇刘莎

传媒

  • 2篇云南社会科学
  • 2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云南开放大学...
  • 1篇传媒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楚雄师范学院...
  • 1篇保山师专学报
  • 1篇红河学院学报
  • 1篇当代教育与文...
  • 1篇保山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触物起兴到兴象浑融
2012年
分析了"兴"对哲学语境中天人合一之心物关系向审美活动中的情景合一之情景关系过渡的作用。并将《诗经》中的兴体诗和六朝以后的诗歌中的用"兴"情况作比较,力图通过对"兴"背后所体现出来的古典诗歌审美意识的变迁,及其"兴"与情与景,与境界等美学概念的关系。
杨晓雯
关键词:情景交融审美意识
六十年海外继承语教育研究综述
2022年
继承语教育研究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英语为主要语言的移民国家。近20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继承语教育的研究热潮。该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60年(1962—2022)的继承语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全面梳理了国外近六十年的发展历程,将其发展历程分为起步阶段、初步探索阶段及快速发展三大阶段。同时,阐明继承语与继承语学习者的基本理论,对该理论的研究热点:国家语言政策、家庭语言政策、继承语者的身份认同及社会语言环境进行归纳概括,并廓清存在的不足。最后指出继承语研究对于海外华人华语研究及其促进华人身份及中华文化认同的意义。
杨晓雯刘莎
关键词:CITESPACE
兴:审美之维与诗性智慧
该文写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兴'的三重美学意蕴加以呈现的基础上,探讨'兴'与天人合一、审美意识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兴'与心物共感的澄明之境的关系;同时,以魏晋玄学人格美为分析重点,探讨'兴'作为...
杨晓雯
关键词:天人合一审美意识情景交融审美人格
文献传递
来华留学生媒介使用与中国文化认同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来华留学生的媒介选择和使用对留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会产生影响。随着来华学生规模的扩大和研究领域的深化,留学生媒介使用情况以及媒介使用与文化认同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逐渐走进学者的研究视野。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与文化认同理论,对云南大学145名来华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来华留学生倾向于使用社交平台、电影、网站三类媒介,个体的年龄、性别、汉语水平差异对其中国文化认同产生显著影响。留学生整体的中国文化认同程度较高,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欣赏大于了解,个体的学历、年龄、国籍与其中国文化认同之间具有强相关性。留学生的媒介使用时间、语言类型、内容偏好、使用动机与使用效果均对其中国文化认同产生显著影响。作为文化传播者,应该利用媒介使用对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所发挥的积极作用,促进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高他们的中国文化认同,使中国文化在海外得以更广泛地传播。
杨晓雯粟泫瑜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媒介使用
兴:审美人格的诗意构建
2012年
在对"兴"至魏晋六朝审美内涵的变化作分析的基础上,以魏晋玄学人格美为个案,探讨了"兴"在审美人格构建中的作用。"兴"是一种自由无待的生活态度,是超越庸常生活状态的途径之一,能兴感于自然山水并乘兴而为,其结果意味着审美追求与人生追求的统一,也是魏晋人格美的诗意呈现。
杨晓雯
关键词:魏晋名士人格美
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对彝族支系他留人聚落的历史人类学考察
2016年
云南省永胜县彝族支系他留人是族属尚存争议的族群,作为历史上处于移民情境中的族群,其文化一直被认为是"夷汉融合"的典型。巴斯的"族群边界"理论以及王明珂提出的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的论述是族群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他留人聚落所依托的社区建制沿革、背景以及汉文地方志中与之相关的文献记载表明,明代以来,汉人移民的到来导致了夷夏文化边界的形成及确立。
杨晓雯
关键词:他留人历史记忆族群边界族群认同
昆明高校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现状调查
2020年
针对昆明地区规模化开设本科留学生古代汉语课程的三所高校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的100名留学生,以问卷调查、访谈的方法和教学实施,就留学生古代汉语学习目的、学习策略、教学满意度、教材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掌握了昆明地区高校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学习状况,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当前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方式方法、完善教材内容、加强校际教学交流和合作的思考。
杨晓雯王盟彭婧雅林意
关键词:高校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
中国语言顺应论研究三十年:回顾与展望
2022年
语言顺应论自20世纪90年代介绍到我国,已逾三十年。本文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采用文献计量法对中国知网三十年(1990—2020)的语言顺应论相关文献进行统计,介绍了语言顺应论在国外的发展脉络,全面梳理了国内的发展历程,将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分为引介和起步、快速发展、深入研究和反思三个阶段。同时,对该理论的两大研究热点:理论建构的深化和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应用研究进行归纳,并廓清存在的不足。本文认为:国内的语言顺应论还存在跨学科和交叉学科研究不均衡、与二语习得结合不够、局限于书面语料、研究方法单一等不足之处。最后,对语言顺应论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促进语言顺应论的深化研究。
杨晓雯陈冰
关键词:语言顺应论CITESPACE
男性:女性心灵史中的行动元——对《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的男性形象分析被引量:2
2004年
笔者把陈染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纳入叙事语境分析发现,男性实际上是功能性质的符号,不再是作者创作的重心,而是帮助或阻碍女性完成其心灵史的"行动元";据格雷马斯人物二分法,从传统"角色"来看,男性处于显性缺席状态;而从"行动元"功能来看,男性又隐性出席在女性的深层意识里,间接参与了女性心灵史的书写。
杨晓雯
关键词:角色
天地之境 物我共感到物我同一
2006年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征的范畴,着重分析了主体通过“兴”的审美还原,如何经由物我共感、物我同一、抵达天地之境的过程及相关美学问题。
杨晓雯
关键词:物我同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