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标
- 作品数:21 被引量:140H指数:7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湛江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运脾通肝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观察自拟运脾通肝方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 :将 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 5 0例 ,对照组 4 0例。治疗组以运脾通肝方加减治疗 ;对照组用吗丁啉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 % ;对照组总有效率 72 5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 刁志光杨标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吗丁啉中医药疗法
- 早期减重站立训练对大面积脑梗死后抑郁及平衡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观察早期减重站立训练对大面积脑梗死后抑郁的疗效及对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大面积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抗抑郁及康复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辅以早期减重站立训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抑郁程度评分,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能力。结果两组患者经8周治疗后,其HAMD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改善,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训练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实施减重站立训练可以显著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抑郁症状及平衡能力。
- 林长缨杨标曲建平
-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抑郁
- 智能运动系统训练对脑卒中下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智能运动系统训练对脑卒中后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观察组予智能运动系统结合综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予综合康复训练。6周后以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10 m最快步行速度法(MWS)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的肌张力、下肢功能、步行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智能运动系统可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
- 林长缨杨标古剑雄曲建平
- 关键词:脑卒中下肢功能
-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患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患肢功能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11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6例及对照组60例。两组入院后即给予脱水降颅压、调控血压治疗,在此基础上,康复组病后3d即辅以患肢康复训练,对照组则病后2周才作患肢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肢功能和Barthel指数都明显改善和提高,但康复组比对照组改善或提高得更为显著(P<0.001或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对改善脑出血患者患肢功能及ADL有显著意义。
- 杨冰霞杨标郑越瑜唐丽萍
- 关键词:早期康复训练脑出血患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等张和等长运动对健康人血小板受体活性及血黏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等张运动和等长运动对健康人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活性及血黏度的影响。方法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分为中年组30例(男女各15例)和青年组30例(男女各15例),进行等张运动及等长运动各3个月,按50%运动强度的靶心率为目标值,运动时间为30min/次,每周3次,连续3个月,测定运动训练前及运动训练后两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活性及血黏度。结果等张运动3个月和等长运动3个月后,中年组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活性及全血黏度均较运动训练前显著降低(P<0.05),血浆黏度变化不大(P>0.05),而青年组在等张运动3个月及等长运动3个月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活性及血黏度变化不大(P>0.05)。结论长期规律的等张运动及等长运动可导致中年健康人血小板膜糖蛋的Ⅱb/Ⅲa受体活性及全血黏度降低,从而降低血小板的聚集性,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青年健康人则影响不大。
- 古剑雄李日行林长缨曲建平蔡康荣杨标梁海华谢春锐李波
- 关键词:血黏度
- 周围性面神经炎恢复期的穴位按摩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在恢复期应用穴位按摩的效果。方法:将84例恢复期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治疗组43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常规的针灸治疗和五官超短波理疗外加穴位按摩。对照组治疗除穴位按摩外,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穴位按摩治疗在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恢复期有良好效果。
- 杨标古剑雄
-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炎穴位按摩针灸
- 失语症强化训练软件系统在脑卒中后失语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研发及应用失语症强化训练软件系统,观察其对脑卒中后失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由言语治疗师对患者采用常规人工方法进行治疗,再由家属协助患者进行家庭自我训练,完成言语治疗师安排的作业项目;观察组由言语治疗师使用自行研发的失语症强化训练软件系统对患者进行治疗,再使用该系统生成的训练软件包在家庭环境进行强化训练。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均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进行语言功能评估,统计并对比两组结果。结果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复述、口语表达、朗读、阅读理解、抄写、描写、听写等能力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失语症强化训练软件系统的研发及应用效果满意,对脑卒中后失语患者进行计算机辅助强化训练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和理解能力。
- 杨标古剑雄梁钊明黄小妹林长缨李波
- 关键词:失语症
- 脊旁排针治疗慢性下腰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脊旁排针治疗对慢性下腰痛的临床作用。方法:将87例慢性下腰痛患者随机分脊旁排针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与常规体针治疗。脊旁排针组给于脊旁排针治疗,治疗30天2,组治疗前后都进行腰椎功能评价。结果:2组评价指标都有改善,脊旁排针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脊旁排针治疗慢性下腰痛疗效显著,有着简便易行特点,易于临床推广。
- 杨标林长缨古剑雄
- 关键词:慢性下腰痛腰椎功能
- 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对脑卒中后期功能疗效的探讨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神经发育促进技术对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运动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促进技术对 5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另 48例作为对照组。以 Brunnstrom评分法, 3级平衡评测, Barthel指数进行治疗前后的功能评定。结果 通过治疗、康复组在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等方面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以促进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有助于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尽快恢复功能。
- 曲建平林长缨古剑雄杨标
-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康复
- 护理干预及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及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将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112例分为康复治疗组58例与常规治疗组54例。康复治疗组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吞咽功能训练;常规治疗组未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而是依患者意愿辅助进食。结果康复治疗组吞咽困难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结论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显著降低吸人性肺炎的发生率。
- 杨冰霞杨标
- 关键词:护理干预吞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