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杨永军

杨永军

作品数:67 被引量:148H指数:6
供职机构:文登整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威海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1篇腰椎
  • 18篇椎骨
  • 18篇骨折
  • 16篇椎弓
  • 16篇椎弓根
  • 15篇后路
  • 14篇脊柱
  • 12篇内固定
  • 11篇颈椎
  • 9篇胸腰椎
  • 9篇椎弓根钉
  • 9篇脱位
  • 8篇胸椎
  • 7篇胸腰椎骨折
  • 7篇腰椎骨折
  • 7篇上胸
  • 7篇上胸椎
  • 7篇椎管
  • 7篇椎管狭窄
  • 6篇融合器

机构

  • 36篇文登整骨医院
  • 28篇山东省文登整...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文登中心医院

作者

  • 65篇杨永军
  • 39篇谭远超
  • 38篇周纪平
  • 27篇姚树强
  • 26篇张恩忠
  • 21篇姜传杰
  • 15篇杨凯
  • 11篇张卫
  • 11篇于建林
  • 11篇吴瑞
  • 9篇刘彬
  • 7篇邵诗泽
  • 6篇刘峻
  • 6篇王建华
  • 5篇李佳佳
  • 4篇鞠传广
  • 3篇丛波
  • 3篇段修武
  • 3篇徐卫国
  • 2篇张爱敏

传媒

  • 9篇中国中医骨伤...
  • 7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中国骨伤
  • 5篇中医正骨
  • 5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第25届全国...
  • 1篇第一届全国脊...
  • 1篇山东省第十一...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第八届全国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良Halo-Vest支架配合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
2001年
杨永军王建华谭远超王芳
关键词:颈前路手术颈椎骨折脱位
骨填充网袋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Kümmell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比较骨填充网袋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Kümmell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网袋组及PKP组。网袋组20例,男2例,女18例;年龄54~83(67.40±7.44)岁;T_(10)骨折1例,T_(12)骨折3例,L_(1)骨折9例,L_(2)骨折5例,L_(3)骨折2例。PKP组20例,男3例,女17例;年龄56~81(67.20±7.01)岁;T_(10)骨折2例,T_(11)骨折1例,T_(12)骨折6例,L_(1)骨折10例,L_(3)骨折1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和术后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obb角及椎体前缘高度变化,观察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术后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年以上的随访。网袋组术后1年VAS(1.20±0.41)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3.50±3.10)%,Cobb角(17.20±3.12)°,椎体前缘高度(20.20±1.35)mm;PKP组术后1年VAS(1.15±0.40)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13.20±3.00)%,Cobb角(17.10±3.19)°,椎体前缘高度(20.10±1.37)mm;组内对比两组均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网袋组共20例20椎,其中1例出现骨水泥向上终板处渗漏,渗漏率为5%;PKP组20例20椎,骨水泥向上终板渗漏3例,向下终板渗漏1例,向椎体前方渗漏1例,向椎体侧方渗漏2例,共7例,渗漏率为35%。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网袋成形术在Kümmell病的治疗中可更好地降低骨水泥渗漏率,减少并发症产生。
姚树强吴瑞周纪平杨永军谭远超杨凯李佳佳姜泽威刘彬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水泥渗漏骨质疏松
一种脊柱内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脊柱内固定器,其包括脊柱固定棒、椎弓根钉和横向连接棒,特征在于所述的脊柱固定棒分为左侧脊柱固定棒和右侧脊柱固定棒,左侧脊柱固定棒和右侧脊柱固定棒上分别设有椎弓根钉,左侧脊柱固...
姜传杰杨永军
文献传递
中西医结合诊治腰椎失稳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应力滑移率'(SSR)诊断技术指标体系、经棘突截骨入路后稳定结构重建术式、充气式脊柱弹性固定牵引器及弧轨自锁椎弓根矫形固定系统在腰椎失稳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建立有效指导腰椎失稳诊治体系。方法:临床收集腰椎失...
谭远超杨永军周纪平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病理诊断
文献传递
脊椎椎板回植手术用内固定钢板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脊椎椎板回植手术用内固定钢板。该脊椎椎板回植手术用内固定钢板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连接板,第一固定板的中部和第二固定板的中部之间通过连接板连接,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的两端...
周纪平刘彬丛波杨永军姜泽威李佳佳
文献传递
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病人,术前均行寰枢椎CT扫描及X线检查,入院后立即行颅骨牵引,术中应用互轨自锁椎弓根钉棒矫形固定系统Ⅱ(ALPFⅡ)固定,同时在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间大量髂骨植骨融合。观察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的损伤,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人头枕部疼痛、酸困不适症状均得到改善,15例伴有神经损伤者,除1例C级无恢复外,其余14例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按ASIA分级:C级1例,D级4例,E级10例。无内固定物松动及断裂,所有植骨均达骨性融合。[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外伤性寰枢椎脱位的一种可靠的治疗方法。具有直视下置钉、短节段固定,术中复位、固定可靠,融合率高,疗效满意,有利于上颈椎稳定性重建及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等优点,为寰枢椎脱位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内固定术式。
杨永军周纪平姚树强姜传杰丛培彦
关键词:寰椎枢椎内固定椎弓根螺钉寰枢椎脱位
经半椎弓根螺钉固定与经椎弓根螺钉固定中上胸椎的拔出力比较
2015年
目的通过比较经半椎弓根固定技术与传统经椎弓根固定技术固定中上胸椎的螺钉拔出强度,评价半椎弓根螺钉固定中上胸椎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中上胸椎标本3具共24个椎体,分别采用传统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经椎弓根组)和经半椎弓根螺钉固定(经半椎弓根组)。根据所用螺钉规格不同将其分为3种不同测试条件:c1螺钉直径4.0mm,长度40mm;C2螺钉直径5.0mm,长度45mm;C3螺钉直径6.0mm,长度45mm。测试并比较两组螺钉的拔出力。结果c1条件下经椎弓根组的拔出力[(890.0±102.0)N]大于经半椎弓根组[(780.0±100.2)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2条件下经椎弓根组的拔出力[(940.2±116.3)N]与经半椎弓根组[(906.0±103.3)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条件下经椎弓根组拔出力[(899.3±119.2)N]与半经椎弓根组[(962.0±119.2)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使用较细的螺钉(直径4.0mm)固定时,中上胸椎半椎弓根螺钉固定不如椎弓根螺钉固定坚强;但当使用较粗的螺钉(直径6.0mm)固定时,中上胸椎传统经椎弓根固定因椎弓根较细小,螺钉挤爆了椎弓根壁致使把持力明显下降,经半椎弓根螺钉固定拔出力与经椎弓根固定无显著差异,安全性明显优于经椎弓根固定。
周纪平刘彬杨永军谭远超王增梅徐曼琼
关键词:胸椎骨折固定术骨钉生物力学
L_1陈旧骨折术后并发腹膜后感染1例
2006年
姚树强姜军科杨永军
关键词:并发症腹膜后感染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治疗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常伴有长期严重背痛,腰背部后凸畸形及神经损害症状,任由其发展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可令患者出现姿势异常,胸腔容积减小、通气障碍、缺氧、心肺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由于脊柱的生物力学环境发生改变,重力轴线迁移,导致后凸畸形进一步加重,并且使其它椎体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出现脊髓损害后,引起下肢功能障碍,二便异常等神经损害症状。
吴瑞杨永军姚树强周纪平谭远超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
中上胸椎后路半椎弓根置钉入路的生物力学实验
目的:评价中上胸椎半椎椎弓根置钉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可靠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的安全参数。方法:从尸体标本上应用半椎弓根置钉入路固定,对固定好的中上胸椎进行了力学性能试验。测试方法采用应变电测试验技术。测试固定好的标本的抗...
周纪平杨永军
关键词:生物力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