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遇青
- 作品数:32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西安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贬谪心态下的世俗化文学转型——王九思在文学转型中的心态、思想与意义论析被引量:1
- 2010年
- 明中叶的古学复兴在遭遇政治挫抑之后,向着弃文入道和遁世入乐两方向转型。王九思在正德六年遭贬后,以狂者心态调适生命的挫折感,把郁勃之气消磨于花月情怀之中,形成"宕而弗激,迫而弗怒"的散曲创作风貌。老庄、郭象一派的"顺性适分"是其生命转化的哲学基础。嘉靖十五年后,他萌生"反正之渐",主张以"发情止义"的自我克制替代"驰情驰志"的自我纵逸,文学思想亦折衷于儒家的伦理诉求。
- 杨遇青
- 关键词:贬谪心态伦理困境
- 明嘉靖时期诗文思想研究
- 嘉靖时期的诗文思想主要包括初唐六朝派、唐宋派、后七子文学复古运动三个派别的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他们庚续着文学复古运动的思想脉络,又受到心学思潮的影响,在时间和逻辑的序列中相因相续,衍生出诗文创作和理论批评的多元风貌。明代...
- 杨遇青
- 关键词:古代诗文文化思想艺术风格
- 文献传递
- “得时无怠”与法后王——从时间维度对李斯政治哲学的解读
- 2007年
- 李斯的政治思想是在“得时无怠”的时空截面和厚今薄古的时间流程中完成的。“得时无怠”是对当下的时间片断的重视和把握;薄古厚今是“得时无怠”从纵向的时间过程中逻辑地发展出的历史观念。在此基础上,李斯明确地反对“师古”,倡导因时制宜,师法后王。这种时间观和政治理念有其两面性,一方面促成了李斯在政治上的业绩,另一方面又为秦王朝的覆亡和李斯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
- 杨遇青王娟侠
- 关键词:法后王
- 论释来复交往题咏中的文化认同及其书写意义——以《澹游集》为考察中心
- 2023年
- 《澹游集》是诗僧来复编撰的唱和、题咏总集,题咏者不乏虞集、欧阳玄、宋濂、月鲁不花、笃烈图、金哈剌等多族文人,可视为编者的交往叙事和多元文本的聚合。来复的“澹游”表现出多族交融的文化认同和士大夫式的入世关怀,以及鼓吹“脱去空寂”的“大雅之音”。此种雅音经历了明初的政治变奏后被意外地按下了休止符。
- 杨遇青
- 关键词:文化认同入世情怀
- 中国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研究论纲——从东晋到晚清被引量:2
- 2019年
- 佛教东传华夏之后,从东晋开始对中国文化的许多领域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然在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领域,目前国际汉学界还没有较为系统的论述。东晋到晚清的汉传佛教文学思想史研究的初步构想大致有:研究对象的确立依据、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不同历史阶段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总之,作为跨学科的研究对象,这是一个有待深入开掘的全新领域,很值得中国文学思想史和中国宗教文学思想史方面的学者予以全面关注。
- 李小荣杨遇青
- 关键词:汉传佛教佛教文学文学思想史
- 从“白云楼社”到“后七子”派--以嘉靖二、三十年间京城文学话语之转移为中心
- 明嘉靖中叶刑部的“白云楼社”是京城文学唱和的中心,也是孕育“后七子'派的母体,其活动、性质及其与唐宋派、后七子派之关系是考察明文学思潮变迁的重要线索。但从白云楼社到后七子派并非一种连续的文学运动,而是嘉靖中叶反复古思潮与...
- 杨遇青
- 关键词:古代文学话语分析
- 文献传递
- 德性视野中的文学书写——章学诚《文史通义》中的德性与文学关系论释被引量:3
- 2008年
- 章学诚透过"天人之际"的生命祈向,洞见人性的"阴阳之患"。其文学标准是"气昌而情挚"。通过集义养气来达到"气积而文昌",通过修辞立诚来达到"情深而文挚",通过临文敬恕,把德性贯彻到写作全过程,完整地建构起德性主体与文学书写的关系论述。
- 杨遇青
- 关键词:章学诚文德
- 论杨一清四入陕西及其边塞书写的意义
- 2021年
- 出身馆阁的杨一清把台阁文学中的禁体诗创作和联句唱和风气注入陕西藩臬唱和之中,边塞风物也赋予杨一清诗歌以新面貌,改变着其书写形态。特别是二次入陕以来,杨一清以政治家的格局写西北风物与边地战事,视野恢宏而“意气健畅”。这种边塞书写是明中叶明蒙战局深化的逻辑结果,促成了杨一清诗歌在题材与风格上的重要转进,影响了以李梦阳为代表的文学复古运动的创作趋势。杨一清从馆阁唱和向边塞书写的转向,展现了明中叶文学的发展趋势与内在逻辑。文学创作的重点逐渐从台阁体趋向文学复古运动,从中央文学趋向地方文学,从馆阁唱和趋向江山朔漠的广阔天地。
- 杨遇青
- 关键词:文学演进
- 《淮海词》的心灵意蕴和审美特征论略
- 2005年
- 《淮海词》主要继承了花间词风对心灵意蕴的摹写,折中借鉴,独辟蹊径。一是在构筑意境时,虚化外在的景与物,突出心境与感觉;二是词中的风物被淡化了事实意义,烙上了凄婉哀怨的主观印记;三是依据感觉和情意的流转布局,将不断变幻的时空、意境,融会成心灵的流程;四是措词饱含感情,恰当表达了作者的幽微之意,从而展现出了婉约、蕴藉、和婉中正、凄婉和妍美等多层次多维度的审美特征。
- 杨遇青王娟侠
- 关键词:淮海词花间词婉约
- 晚明诗学中的主体质素论述及其演生过程
- 2022年
- 古典诗学中的作家论有两种主要趋势:一是儒家的作家论,认为诗是主体情志的呈现,构筑了古典诗学的理论基石;二是以佛道两家“无我”或“性空”为内涵,强调审美主体的虚灵不味。明中叶以来,随着阳明心学的发展,主体性问题占据了文学思想的中心。从童心说到性灵说,文人主体性规定发生了深刻变化。
- 杨遇青
- 关键词:作家论古典诗学性灵说童心说阳明心学审美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