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损伤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健康
  • 2篇心理健康状况
  • 2篇伤患者
  • 2篇术后
  • 2篇偏瘫
  • 2篇颅脑损伤患者
  • 2篇脑损伤患者
  • 2篇干预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堵塞
  • 1篇滴管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理护理
  • 1篇心理生理
  • 1篇心理生理反应
  • 1篇血氧

机构

  • 10篇广东医学院附...

作者

  • 10篇林上清
  • 6篇肖晓梅
  • 5篇谢春雷
  • 3篇戴春花
  • 3篇陈兴连
  • 3篇李春霞
  • 3篇黄维明
  • 2篇吴玉明
  • 2篇杨琼碧
  • 2篇梁洁敏
  • 2篇林晓霞
  • 1篇彭碧文
  • 1篇蔡敏珊
  • 1篇谢桂丽

传媒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护理实践与研...
  • 1篇国际护理学杂...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交通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及护理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交通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评估及相关心理护理措施。方法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RQ)结合精神检查对我科收治的90例交通性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人院时与入院1个月后的心理评估。从环境设置、日常生活护理、心理社会支持等多方面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入院时SRQ筛查出7分以上40例,阳性率44.4%,需重点干预人数28例,占31.1%。1个月后SRQ复测,阳性12例,阳性率13.3%,与干预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3.P〈0.05)。SRQ评分与干预前比较亦有统计学意义(t=5.51,P〈0.01)。结论交通外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较为明显的心理生理反应,应该加强心理社会支持,帮助患者渡过心理危机,逐步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林上清谢春雷肖晓梅黄维明李春霞戴春花
关键词:心理生理反应心理护理
一种医用手掌约束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手掌约束装置,包括弹性织片、弧形约束板和魔术贴,魔术贴由相互配合的第一贴片和第二贴片构成,在弹性织片上开设有一可供拇指穿过的通孔,第一贴片固定在通孔的一侧且位于弧形约束板相对应位置的弹性织片上,在...
陈兴连林上清杨琼碧
文献传递
脑震荡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的调查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调查脑震荡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探讨进行心理护理的措施。方法应用Zong焦虑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10例脑震荡患者进行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结果110例脑震荡病人的SAS、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98例(89.09%)有焦虑心理,102例(92.73%)有抑郁心理,说明焦虑和抑郁在脑震荡病人中发病率很高。其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是疾病带来的痛苦、影响工作、学习和医疗费用等。结论脑震荡患者有心理问题,应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以促进病人的康复。
林上清谢春雷肖晓梅黄维明李春霞戴春花
关键词:脑震荡患者焦虑抑郁
早期功能练习配合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功能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对肢体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进行功能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能力状态及日常生活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显效1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其总有效率为8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例、18例、16例及60.0%,观察组疗效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患者早期功能训练配合高压氧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各关节功能活动,提高预后生存质量,有效降低致残率。
林上清谢春雷李春霞肖晓梅陈兴连
关键词:高压氧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肢体偏瘫
颅脑损伤患者的应对方式及自我效能干预对其综合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调查颅脑损伤(TBI)患者的医学应对方式(MCMA)及自我效能干预对TBI综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41列TBI患者,采用MCMA问卷调查及对患者进行自我效能干预,以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作干预前后比较。结果本组TBI患者的医学应对得分为:面对(3.31±0.42),回避(2.70±0.35),屈服(2.30±0.34);干预2个月后,患者的认知、运动和功能综合评分均比干预前明显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积极干预可以改变及提高自我效能水平,促进中枢神经可塑性,恢复部分失去功能,改善患者健康状况,提高护理质量。
林彩霞林上清梁洁敏
关键词:颅脑损伤自我效能
脑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脑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78例脑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A组)及选择性别、年龄、学历等与A组基本匹配的7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B组)。对两组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评定。A组评定时间为入院后1周内及心理干预后1个月,评定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结果:A组的总分、9个因子得分以及这些因子的阳性例数都高于B组(P<0.01或P&0.05);A组干预后1个月其总分、9个因子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脑肿瘤患者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差,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林上清肖晓梅吴玉明林晓霞戴春花
关键词:脑肿瘤心理健康心理干预
不同药液组合雾化吸入预防开颅术后肺部并发症150例效果观察
2007年
目的:探讨不同药液组合雾化吸入对预防开颅术后患者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50例脑肿瘤术后患者分为3组:A组用生理盐水加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B组用生理盐水加痰易净(N-乙酰半胱氨酸)、地塞米松雾化吸入;C组用注射用水加痰易净、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观察3组患者术后1-5 d的痰量及痰液粘稠度变化。结果:C组术后各时段痰液粘稠度、排痰量与A、B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组术后1-5d痰液粘稠度显著降低,痰量显著减少。结论:开颅术后患者采用注射用水加痰易净、地塞米松雾化吸入,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排痰,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林上清肖晓梅吴玉明林晓霞
关键词:开颅术雾化吸入肺部并发症
一种设有电子检测元件的输液自动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有电子检测元件的输液自动报警装置,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检测电路和控制电路,红外发射器安装在输液滴管的最上端,红外接收器安装在输液滴管的最上端,检测电路与红外接收器相连接,控制电路与检测电路相连...
彭碧文蔡敏珊林上清
文献传递
卧位式强化训练对脑外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
2009年
目的:探讨卧位式强化训练对脑外伤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例脑外伤偏瘫手术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技术为主的神经促进技术进行运动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卧位式强化训练。分别于术后1周、训练后8周末,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训练8周后两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训练前(P<0.01),而实验组各项评分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卧位式强化训练较常规运动训练能更显著地改善脑外伤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梁洁敏谢春雷林上清黄维明谢桂丽
关键词:脑外伤偏瘫
PICC置管术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PICC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堵管的护理对策。方法观察我科25例危重患者留置PICC导管的应用情况,针对患者出现PICC堵管的并发症,及时作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PICC有利于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对于5例患者出现的堵管,通过处理后均能复通。结论 PICC导管可以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安全给药通道。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导管的维护,减少堵管的发生,是安全留置PICC导管的重要保证。
林上清谢春雷肖晓梅陈兴连杨琼碧
关键词:PICC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导管堵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