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庆乐

作品数:20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螺旋CT
  • 7篇螺旋CT诊断
  • 5篇图像
  • 5篇图像处理
  • 3篇影像
  • 3篇MRI表现
  • 3篇MRI诊断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瘤
  • 2篇影像学
  • 2篇颅内
  • 2篇颅内动脉
  • 2篇颅内动脉瘤
  • 2篇磁共振
  • 1篇低浓度
  • 1篇对比剂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桥
  • 1篇性病
  • 1篇血性

机构

  • 19篇玉林市第一人...

作者

  • 19篇梁庆乐
  • 2篇吕访贤
  • 1篇温海琴
  • 1篇周伟清
  • 1篇李絮绿
  • 1篇沈斌
  • 1篇朱继红
  • 1篇吕顽
  • 1篇陈明东
  • 1篇李絮禄

传媒

  • 5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微创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
2011年
目的提高对垂体微腺瘤的MRI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64例垂体微腺瘤的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1.5T核磁共振扫描机扫描,垂体平扫加动态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患者表现不一,基本病程1月至3年。月经紊乱者40例,其中28例合并头昏、头痛,5例有四肢乏力,50例有泌乳素增高。垂体微腺瘤的MRI表现为垂体大小正常或较饱满,微腺瘤病灶动态增强无明显强化,延时扫描有轻度强化,经药物治疗后病灶可缩小或消失。结论 MRI诊断垂体微腺瘤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影像表现有特征性,可以多方位成像,图像直观,直接显示病灶大小、形态,是垂体微腺瘤常用的影像诊断方法,为临床提供帮助。
梁庆乐
关键词:垂体微腺瘤图像处理
肾神经内分泌癌1例
病例资料:患者,男,65岁,因“腹痛10余天”入院.查体:体温:36.6℃ 脉搏:86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70/96mmHg 体重:50.0Kg,神志清楚,无贫血貌,呼吸平稳,检查合作.泌尿系CT平扫+增强...
梁庆乐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CT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螺旋CT诊断
2011年
为了提高对视网膜母细胞瘤CT影像表现的认识,回顾性总结分析19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人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常规眼眶CT横轴位扫描,层厚5mm,进行多平面重建,矢状位及冠状位重建,图像直观、易懂。19例均行CT平扫。结果左眼病变12例,右眼病变5例,双眼均有病变2例,合并眼球萎缩5例,合并视网膜剥离4例,17例病灶中有钙化,呈斑片状、块状及小斑点状,其中1例呈环状钙化。结论螺旋CT对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高,对病灶钙化敏感,图像直观易懂,直接显示病灶的部位及范围,还能显示其合并症,简单、易懂,由于大部分病灶内有钙化,具有特征性,所以诊断率高。
梁庆乐
关键词:视网膜母细胞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提高对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胸腹部平扫加增强扫描,据病变类型及范围决定扫描范围。结果全部患者均有胸痛,病程1h~5年。伴胸闷、气急者3例,1例有心悸,2例有背痛,1例有上腹痛,1例伴有声嘶、呼吸困难(考虑增粗主动脉压迫食管神经所致)。影像学多表现为主动脉增粗,可见真假二腔,假腔可有或无造影剂充填,可见内膜破口及剥离的内膜。结论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以确诊,而且还可以判断夹层的范围、程度及分型,图像直观,直接显示主动脉夹层破裂的部位,能区分真假腔及腹腔干、双侧肾动脉、髂动脉等腹部血管是由真腔或假腔供血,图像直观易懂。
梁庆乐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螺旋CT
胼胝体发育不全的螺旋CT表现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为了提高对胼胝体发育不全CT影像表现的认识,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胼胝体发育不全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常规颅脑CT横轴位扫描,层厚9mm,层距9mm,必要时行多平面重建,矢状位重建图像可直接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程度。20例均行CT平扫。结果双侧侧脑室额角狭小12例;枕角扩大18例;两侧侧脑室体部平行分离16例;第三脑室扩大、上移16例,纵裂池靠近第三脑室8例,合并胼胝体脂肪瘤3例,结节性硬化2例,巨脑回1例,半球间蛛网膜囊肿1例,脑穿通畸形1例。结论螺旋CT对胼胝体发育不全的诊断准确率高,图像直观易懂,直接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部位及程度,还能显示其伴随畸形,直接、简单、可靠,能达到很好的诊断目的。
梁庆乐
关键词:胼胝体发育不全螺旋CT
螺旋CT诊断髓质海绵肾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为了提高对髓质海绵肾的螺旋CT诊断。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7例髓质海绵肾患者,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全腹部CT平扫,必要时加增强扫描。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各异,病程10余天至1年。主要症状有腰胀、腰痛,1例有纳差、恶心、无尿、水肿(临床考虑有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无临床症状,体检B超发现有双侧海绵肾。髓质海绵肾的CT表现为肾脏皮髓质交界处斑点或斑片状高密度影(结石或钙质沉着)。结论:螺旋CT对髓质海绵肾的诊断敏感性高、准确率高,可以定性诊断,而且还可以判断是否合并其他泌尿系结石及积水,图像直观,有利于临床进一步制定治疗方案。
梁庆乐
关键词:螺旋CT髓质海绵肾
低浓度阳性对比剂小肠造影在MSCT的应用
2014年
目的:了解低浓度阳性对比剂小肠造影在MSCT的应用优点,回顾性总结分析108例使用低浓度对比剂小肠造影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到耻骨联合,扫描层厚16mm×1.5 mm,螺距1.2,横断面重建图像层厚2 mm,重建间隔1.2 mm。空腹分段口服1 500~2 000 ml低浓度阳性对比剂,分时间段CT采集小肠造影图像,根据对比剂到达回盲部来评价小肠充盈效果。全腹部平扫,部分患者加增强扫描。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各异,病程3 d^3年。腹痛62例,10例有腹部压痛,腹胀40例,腹泻5例,大便性状改变2例,便血2例,黑便2例,消瘦2例,摸到腹部肿块3例,B超发现腹部包块5例,下肢浮肿2例。结果:十二指肠息肉2例,小肠肠系膜肿瘤2例,十二指肠狭窄、半梗阻2例,小肠炎症2例,空肠壁增厚2例,小肠袢软组织肿物2例,胃肠间质瘤3例,其中1例发现有多个病灶(5个),胰头区软组织肿块2例,结肠息肉3例,盲肠癌2例,升结肠癌7例,横结肠肝曲癌2例,乙状结肠癌4例,直肠癌3例,肠套叠2例,中肠旋转不良1例,盆腔肿瘤2例(其中1例为畸胎瘤),阑尾术后3例,痔疮2例,大量腹水2例。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小肠CT造影对小肠病变的诊断方便、实用,能避免患者做普通小肠造影插管所带来的痛苦,可以多平面重建,三维成像,图像直观,可以判断病变的位置及侵犯范围,是否突破浆膜层及累及周围器官,腹腔淋巴结有否转移等,诊断准确率高,值得推广使用。
梁庆乐吕访贤吕顽陈明东周伟清
关键词:螺旋CT小肠造影
螺旋CT诊断颅内动脉瘤23例分析
2011年
目的:进一步了解螺旋CT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3例颅内动脉瘤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头颅CT平扫及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扫描范围:颅底至颅顶,主要包括脑底动脉环。结果:9例患者有头痛、头晕症状,5例有突然头痛伴不省人事症状,13例有偏瘫,2例有发作性抽搐,10例有蛛网膜下腔出血。CT检查所见:平扫一般表现为类圆形稍高密度占位,无钙化或边缘有钙化。7例表现为片状低密度灶即脑梗死CT所见,6例表现为脑实质内出血,10例表现为广泛性蛛网膜下腔出血。CTA检查可清楚显示动脉瘤形态及所在部位。5例动脉瘤位于基底动脉,4例位于颈内动脉虹吸段,7例位于右侧大脑中动脉,5例位于左侧大脑中动脉,2例位于脑底动脉环前交通支。肿瘤呈圆形,类圆形8例,卵圆形12例,呈血管局限性增粗2例,呈葫芦形1例。直径1~3 cm,平均为2 cm,边界清楚、光滑。结论:螺旋CT诊断颅内动脉瘤准确率高,可以判断动脉瘤的范围及分型,图像直观,直接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图像清晰。
梁庆乐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螺旋CT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影像学征象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2例经临床、影像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8例为早期股骨头坏死,回顾性分析其X线平片、CT、MRI表现。结果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例X线均为阴性;CT上可见股骨头星芒状结构紊乱、消失、骨质疏松、小片骨硬化及小囊状透光区;MRI上出现信号异常及特征性表现"双线征"。结论 MRI对诊断早期股骨头坏死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为临床及早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朱继红梁庆乐李絮禄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诊断
肺段隔离症的螺旋CT诊断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为了提高对螺旋CT诊断肺段隔离症的认识,回顾性总结分析18例肺段隔离症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人均采用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扫描,胸部平扫加增强扫描(部分病例采用CTA)。结果18例患者中12例考虑肺炎,有2例考虑支气管扩张,2例考虑肺癌。2例X线平片检查考虑肺脓肿。肺段隔离症影像表现为肺部异常密度灶,规则或不规则,可表现为类圆形、类三角形、不规则肿块等,合并感染可有液气平面,类似肺脓肿。结论MSCT可以判断病灶的范围及分型。是否合并感染以及供血动脉的走向,是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梁庆乐
关键词:螺旋CT图像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