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福江

作品数:17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叙事
  • 2篇意象
  • 2篇隐喻
  • 2篇幽默
  • 2篇谭恩美
  • 2篇女性
  • 2篇女性主体
  • 2篇女性主体意识
  • 2篇情感
  • 2篇讽刺
  • 2篇笔下
  • 2篇《接骨师之女...
  • 1篇信仰
  • 1篇叙事学
  • 1篇叙事研究
  • 1篇异化
  • 1篇印度之行
  • 1篇英语
  • 1篇英语学习
  • 1篇社会文化因素

机构

  • 13篇重庆三峡学院
  • 1篇四川外国语大...

作者

  • 13篇梁福江
  • 1篇夏霖

传媒

  • 2篇重庆三峡学院...
  • 2篇重庆科技学院...
  • 1篇作家
  • 1篇时代文学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涪陵师范学院...
  • 1篇广东外语外贸...
  • 1篇科教文汇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疯狂英语(教...
  • 1篇时代文学(下...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n Chinese American Identity Dilemma in Amy Tan’s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2010年
In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Amy Tan explores the complexity of Chinese American identity dilemma confronted by the major characters.This paper intends to examine the marginalized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immigrant mother Luling and the American born daughter Ruth and reveal the ideology of Amy Tan's writing beyond the bounds of ethnicity.
梁福江
关键词:英语学习故事
缪斯之思——解密谭恩美笔下的死亡意象被引量:1
2010年
谭恩美的作品对死亡意象的关注度相当高,并且往往和鬼魂等东方文化色彩紧密相连。文章以谭恩美的五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出现的各种死亡意象,认为这既是渲染东方文化神秘异域色彩的艺术手段,也是书写女性命运悲剧、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有效策略。
梁福江
关键词:谭恩美小说意象女性主体意识
《昌奈斯维尔事件》回归主题研究
2010年
当代黑人作家戴维·布拉德利的《昌奈斯韦尔事件》通过黑人历史学家约翰·华盛顿探寻其父亲离奇死亡真相和对家族史的重构等情节,探讨了黑人与本民族传统历史文化的关系问题。作品指出当代美国社会的的黑人只有回归本民族传统,坚持本民族信仰,才能保持黑人民族的灵魂从而立足当代社会。
梁福江
关键词:信仰灵魂
谁是我的缪斯?——解读谭恩美笔下的女鬼意象被引量:1
2009年
谭恩美的作品中鬼魂意象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可以这样说,谭恩美有着独特的鬼魂情结。本文以谭恩美的四部长篇小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出现的各种女鬼意象,认为其鬼魂写作既是言说女性命运悲剧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建构女性主体意识的有效策略。
梁福江
关键词:鬼魂意象女性主体意识
浅析汉英日常称谓语差异及其社会文化因素被引量:4
2004年
汉英称谓语体系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是与其所处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联系着的。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汉英称谓语进行比较,可以探讨汉英称谓语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因素。
梁福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社会文化因素
《水泥花园》酷儿叙事中的情感结构
2021年
酷儿叙事往往通过离经叛道的描写揭示人物的异化情感状态。《水泥花园》中的异化情感属于"非宣泄性"情感,情感冷漠的表面下压抑着无法释放的悲痛,都市荒岛般生存空间中流动着莫名的焦虑和无助,身体互动中透露着自卑和耻辱。关注小说酷儿叙事中的情感结构是理解人物行为和社会生态的关键。酷儿叙事有助于激活异化情感的美学特征,提示读者审视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生态和伦理道德,认知人物行为背后的情感走向。
梁福江
关键词:情感结构
龙骨·记忆·第三空间——《接骨师之女》的“边界写作”策略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谭恩美在《接骨师之女》中利用"边界写作"策略,用"龙骨"等意象渲染东方文化气场,在记忆和现实交错中展现了三代女性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血脉关联。作品在探讨母女冲突与融合、散居与寻根这些问题的同时,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华裔美国人勾勒出超越种族边界的第三空间。
梁福江
关键词:龙骨记忆
论文学情感叙事研究的理论资源被引量:7
2021年
自古以来,情感一直是备受关注的哲学命题,情感与文学的密切关系也是众多学者关注的重要话题。"情感转向"背景下的文学批评不仅利用情感理论阐释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而且关注文学作品对当今人类世背景下各种复杂情感状态的揭示。"认知转向"特别是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为读者情感体验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科学依据。"情感叙事学"理论建构为情感研究打开了新的维度,也将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梁福江
关键词:情感
《印度之行》空间叙事策略研究
2020年
福斯特的《印度之行》有明显的空间叙事特征。作品以多重叙述视角交替呈现色调反差巨大的物理空间和动态变化的人物心理空间。叙述者干预和空间叙事的多重感知特性激发读者具身体验,使作品中空间意象的隐喻含义和作品的艺术魅力得以彰显。
梁福江
关键词:空间叙事隐喻
母亲·他者·隐喻——浅析《接骨师之女》中的母亲形象
2008年
谭恩美在《接骨师之女》中延续了她一贯的母女关系主题,然而在看似简单的母女关系背后,凸现了移民母亲的身份危机和"他者"形象。在谭恩美看来,母亲形象更多地隐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新一代华裔和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与记忆的桥梁。
梁福江
关键词:母女关系身份危机他者隐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