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燕芬

作品数:30 被引量:251H指数:9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6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9篇玉米
  • 8篇自交
  • 8篇自交系
  • 7篇选育
  • 7篇玉米自交系
  • 7篇配合力
  • 6篇玉米杂交
  • 6篇杂交
  • 5篇性状
  • 5篇玉米杂交种
  • 5篇杂交种
  • 5篇杂种
  • 5篇杂种优势
  • 5篇种质
  • 4篇玉米种
  • 4篇玉米种质
  • 4篇育种
  • 4篇品种选育
  • 4篇高产
  • 3篇杂种优势群

机构

  • 29篇云南省农业科...
  • 4篇云南农业大学
  • 4篇云南田瑞种业...
  • 2篇宣威市农业技...
  • 1篇南县农业局
  • 1篇昭通市农业科...

作者

  • 29篇汪燕芬
  • 24篇陈洪梅
  • 19篇番兴明
  • 15篇黄云霄
  • 14篇徐春霞
  • 14篇张培高
  • 13篇段智利
  • 12篇罗黎明
  • 11篇姚文华
  • 8篇谭静
  • 7篇田俊明
  • 6篇吕宏斌
  • 4篇郭琼华
  • 3篇詹和明
  • 2篇王增明
  • 2篇陈威
  • 2篇韩学莉
  • 2篇李学智
  • 2篇黄必华
  • 2篇刘丽

传媒

  • 7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玉米科学
  • 2篇种子
  • 2篇云南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作物学报
  • 1篇云南农业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南方农业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抗灰斑病优质蛋白玉米云瑞1号的选育
番兴明谭静陈洪梅黄云霄段智利杨峻芸徐春霞罗黎明胡强张培高黄必华李学智张述宽陈泽辉汪燕芬姚文华陈威郭琼华田俊明
本项目在对大量热带与温带玉米种质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回交转育的方法、将来自Suwan1群体的自交系YML32和国内温带玉米自交系478转育成优质蛋白玉米同型系,根据“温带种质×Suwan1”杂...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杂种优势利用选育
高产稳产玉米杂交种云瑞6号的选育
番兴明汪燕芬陈威陈洪梅王增明李志刚杨加玉段吉才施泽柱
该项目利用该省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和丰富的种质资源,开展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玉米种质创新及杂种优势和遗传关系的系统研究,育成兼具温带和热带、亚热带种质优点的创新种质,极大地拓宽了我省玉米种质的遗传基础;发掘了新的杂种优势群,...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品种选育病害防治
高油玉米杂交种“云瑞21”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2009年
高油玉米杂交种云瑞21(原名云优21)是云南省农科院粮作所利用云南省独创的热带白粒高油玉米种质,历经12年选育而成。云瑞21于2005年通过云南省品种审定,2007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007年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发明类一等奖。
田俊明汪燕芬段智利张培高郭琼华詹和明番兴明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高产栽培技术高油云南省农科院植物新品种权玉米种质
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究最新选育的20个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用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为被测系和5个测验种配制100个杂交组合,在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鉴定,对其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分析,以评价新选玉米自交系的综合应用潜力。【结果】组合、被测系、测验种、被测系×测验种间各性状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除穗长、穗粗、穗行数和出籽率外,其余穗部性状在不同地点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自交系L1、L2、L3、L4、L6、L7和L17产量一般配合力(GCA)为极显著正值;本试验中10个强优势组合T1×L3、T5×L17、T1×L2、T3×L8、T4×L1、T4×L13、T4×L15、T1×L19、T5×L6和T5×L16的特殊配合力(SCA)均达极显著水平,这些组合大多是硬粒型×马齿型(半马齿型)或马齿型(半马齿型)×硬粒型;各参试组合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GCA与产量一般配合力GCA的相关性为显著正相关,而穗行数和出籽率与产量的GCA效应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玉米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等穗部性状对玉米产量的提高有明显贡献。【结论】本研究表明20个新选玉米自交系中L1、L2、L3、L4、L6、L7和L17的产量和穗部性状配合力综合表现优良,具有较高的育种利用潜力。
罗黎明蒋辅燕高连彰和永昌汪燕芬吴海兰毕亚琪尹兴福何永健包改丽姚文华徐春霞王晶陈洪梅
关键词:玉米性状配合力
热带亚热带玉米骨干亲本创制及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
番兴明刘丽李自卫巫永睿陈洪梅林丽萍蔡世昆王凌云周阿文陈怀军李勇成李正良张培高倪留双樊应虎徐春霞卢天王毕亚琪姚文华罗黎明沈阳郑爱清尹兴福汪燕芬黄云霄
该项目针对种质遗传基础狭窄是玉米育种和生产面临的首要限制因素,是决定玉米品质改良和抗性增强的两大关键科学问题,系统开展热带亚热带玉米骨干亲本创制及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在热带亚热带玉米骨干亲本的杂种优势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成...
关键词:
关键词:玉米育种材料品种选育
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被引量:32
2009年
通过玉米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研究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作用方式和大小,为玉米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以85个玉米杂交组合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进行鉴定,收集参试品种的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500粒重、出籽率等6个主要产量构成因素与单株产量,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的回归分析程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对产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行粒数,其次是粒重和穗粗,它们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421 1,0.450 2,0.473 7),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也较大(P=0.562 5,0.449 9,0.370 8);增加行粒数、粒重和穗粗,并兼顾其他农艺性状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谭静陈洪梅韩学莉段智利汪燕芬番兴明
关键词:玉米杂交种产量构成因素通径分析
一种快速无损伤单粒检测玉米胚体积大小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玉米胚体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揭示了一种快速无损伤单粒检测玉米胚体积大小的装置,包括空心箱,空心箱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空心箱顶部的中央贯通连接有进料口,进料口的顶部贯通固定连接有漏斗。本实用新型...
蒋辅燕番兴明徐春霞汪燕芬尹兴福黄云霄罗天杰
文献传递
甜玉米高产栽培和制种技术被引量:5
2007年
甜玉米是一类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用玉米,近年来对甜玉米的需求在不断增加。云南省由于优越的气候条件,甜玉米发展较快。但由于甜玉米生长发育对环境要求高,高产栽培和杂交种制种技术复杂,限制了甜玉米的推广应用。本文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甜玉米高产栽培应注意的12个方面和高产制种应注意的6个方面,从而达到高产优质实现甜玉米的价值。
吕宏斌张培高汪燕芬段智利黄云霄
关键词:甜玉米高产栽培制种
抗玉米大斑病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的效应被引量:6
2007年
单基因Ht1、Ht2、Ht3、HtN处于不同水平抗性杂合状态时对大斑病抗性的基因效应不同。通过单基因Ht1、Ht2、Ht3、HtN与同一水平抗性自交系以及与不同水平抗性自交系组配,研究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在控制病斑数量、面积、病斑扩展速度、产孢量和潜伏期等方面的单基因、多基因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抗性单基因HtN处于F1代杂合状态时,控制病斑数和病斑面积的效应最强;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时,湿培48 h病斑全部能产生分生孢子,且处于同一水平抗性杂合状态时,Ht1控制产孢量的效应最强;Ht1处于中水平、Ht3处于高水平和HtN处于低水平垂直抗性杂合状态下,控制病斑扩展效应最强;而Ht2处于高水平垂直抗性杂合状态下,控制病斑扩展效应最弱;抗性单基因处于杂合状态下,控制潜伏期多表现超亲现象,HtN控制病害潜伏期比其它单基因显著。
张培高汪燕芬吕宏斌罗黎明番兴明
关键词:玉米大斑病单基因
28个玉米杂交组合产量及穗部性状研究被引量:10
2013年
对28个供试玉米杂交组合的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较对照渝单8号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的组合有8个,分别是2091、YR17、桂0810、8086、S0801、郑单1001、金玉506和W8210。穗部性状对籽粒产量的影响大小依次为出籽率﹥穗粗﹥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穗长﹥轴粗。通径分析表明,各穗部性状对籽粒产量的重要性依次为行粒数﹥穗粗﹥穗行数﹥千粒重﹥出籽率﹥轴粗﹥穗长。
蒋辅燕陈洪梅张培高汪燕芬田俊明番兴明
关键词:杂交组合通径分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