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银玉

作品数:10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磁共振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2篇动脉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肝动脉
  • 2篇肝脏
  • 2篇波谱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波谱
  • 2篇磁共振波谱学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短时反转恢复...
  • 1篇性病
  • 1篇胸段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机构

  • 4篇广州医学院第...
  • 3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作者

  • 9篇汪银玉
  • 4篇崔恩铭
  • 4篇谭理连
  • 3篇许茂盛
  • 2篇黄勇
  • 2篇李扬彬
  • 2篇李志铭
  • 2篇刘克
  • 2篇林凡
  • 2篇杨林
  • 1篇周少萍
  • 1篇赵再秋
  • 1篇崔凤
  • 1篇倪桂宝
  • 1篇曹志坚
  • 1篇张永胜
  • 1篇陈智能
  • 1篇李树欣
  • 1篇吴磊
  • 1篇李徐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浙江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在腰椎间盘病变中不同扫描方法的应用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螺旋扫描与轴层扫描方法在腰椎间盘病变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126例临床上有腰腿痛症状的患者行腰椎间盘螺旋CT扫描和轴层扫描,然后对螺旋扫描的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来的图像与椎间盘轴层扫描的图像进行比较,分析图像的质量。结果 MSCT螺旋扫描后重建的轴位图像与直接轴层扫描的图像相比无明显差别,完全符合诊断质量,并可以发现一些轴层扫描的遗漏病灶。结论利用MSCT的螺旋扫描方法及后重建技术,不仅能对椎间盘病变进行诊断,而且还能发现常规轴层椎间盘扫描所遗漏的椎体疾病,提高腰椎病变的检出率。
陈智能杨林汪银玉
关键词:腰椎间盘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癌16层螺旋CT肝动脉三期强化特点分析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肝癌在动脉三期的强化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肝癌27例,分别行动脉三期扫描,动脉早期、中期和晚期的扫描时间是在注射造影剂后的18s、24s、30s。结果:动脉早期无强化13例,强化14例,其中血管样强化9例,肿瘤实质样强化5例。动脉中期无强化3例,强化24例,其中血管样强化16例,肿瘤实质样强化8例。动脉晚期均有不同程度强化,其中血管样强化4例,肿瘤实质样强化23例。结论:动脉三期均能很好反应肝癌的强化特点,动脉中期肿瘤血管显影较佳,动脉晚期肿瘤整体强化较佳。
汪银玉谭理连李扬彬崔恩铭李树欣
关键词:肝肿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胸椎管内硬膜外支气管囊肿合并出血一例被引量:1
2010年
患者男,31岁,颈背部疼痛10余天,突发双下肢麻木活动不利6 h,于2008年11月18日就诊,体检发现T2水平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大小便潴留. 颈、胸段椎管MRI表现:矢状面T1WI、T2WI、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冠状面T1WI和横断面T2WI,及增强后横断面、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示T1~3水平椎管内可见一长条状异常信号影,脊髓受压,与脊髓界限尚清.T1WI呈混杂高、等信号,以等信号为主,部分高信号(图1);T2WI呈混杂信号,以低信号为主,部分呈高信号,硬膜囊受压,邻近蛛网膜下腔变窄(图2,3);STIR未见明显脂肪抑制征象.矢状面增强T1WI周边可见轻度强化征象(图4).影像诊断:T1~3椎管内硬膜外占位性病变合并出血.
汪银玉许茂盛李徐倪桂宝
关键词:并出血支气管囊肿胸段短时反转恢复序列T1WIT2WI
PBL教学在医学影像学实践课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研究将PBL教学应用在影像实践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在针灸推拿专业班级进行PBL实验教学,并观察学生在影像诊断临床思维能力、自我拟定学习目标的能力等方面的改变。结果学生在影像诊断分析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有明显提高。结论 PBL教学在影像实践教学中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吴磊杨林许茂盛曹志坚汪银玉
关键词: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
多层螺旋CT肝脏肝动脉三期扫描强化特点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肝动脉三期扫描强化特点。方法:将20例健康人在多层螺旋CT平扫的基础上,行动脉三期扫描,观察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门静脉、肝实质、脾实质的强化特点。结果:腹主动脉在动脉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143.97±65.46)Hu、(223.03±37.64)Hu、(232.91±47.70)Hu;肝动脉在动脉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72.19±46.83)Hu、(136.42±39.54)Hu、(155.59±32.77)Hu;脾动脉在动脉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81.39±44.09)Hu、(168.71±36.72)Hu、(179.18±34.78)Hu;门静脉在动脉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3.60±1.59)Hu、(22.38±5.41)Hu、(59.26±7.54)Hu;肝实质在动脉三期强化CT值分别为(2.01±0.25)Hu,(5.12±1.21)Hu,(11.93±2.35)Hu;脾实质在动脉三期强化的CT值分别为(20.77±27.29)Hu、(51.09±35.39)Hu、(73.32±30.67)Hu。结论:肝脏动脉三期扫描均能很好的反映肝脾实质及其血管的强化特点。
汪银玉谭理连李扬彬崔恩铭周少萍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X线计算机肝脏
多参数MRI影像特征诊断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病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多参数MRI(T_2WI、DWI、动态增强)影像特征诊断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移行区前列腺癌(PCa)48例、前列腺增生(BPH)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T_2WI病灶形态、信号均匀度、边界、包膜、患侧移行区体积、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的分界、前列腺包膜、DWI信号强度、ADC值及动态增强的曲线类型等10种影像特征,分析影响前列腺移行区良恶性病变的因素。结果 48例移行区PCa纳入81个癌灶,83例BPH筛选出142个结节;移行区PCa的ADC值为(0.938±0.223)×10^(-3)mm^2/s,明显低于移行区BPH的(1.195±0.19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患侧移行区体积与移行区PCa诊断未见相关(P>0.05),其余9种影像特征均与移行区PCa诊断明显相关(均P<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9种影像特征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共筛选出T_2WI病灶形态、信号均匀度、边界、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分界、DWI的信号强度及ADC值与移行区PCa诊断均呈明显相关性(均P<0.05),其中ADC值与移行区PCa诊断呈负相关,其余影像特征与移行区PCa诊断均呈正相关。结论多参数MRI上,T2WI病灶形态、信号均匀度、边界、患侧移行区与外周带分界、DWI信号及ADC值是影响移行区PCa诊断的危险因素。
张永胜史咏崔凤杨欢汪银玉张志田赵再秋郦妙尔
关键词: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1)P MRS与血清肝功能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31P MRS波谱及代谢生化信息特点,以及与肝功能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按2000年西安会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将2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轻、中、重及肝功能正常肝炎组,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对照,分别行常规MR扫描及31P MRS成像,观察31P MRS波谱及代谢生化信息特点,并分析各指标与肝功能生化指标(ATL、AS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的%PME及PME/PDE分别为9.32±2.74,0.31±0.06,肝功能正常肝炎组分别为9.5±4.2,0.32±0.14,轻度组分别为10.97±1,0.38±0.08,中度组分别为12.59±3.18,0.45±0.13,重度组分别为15.49±4.7,0.53±0.14。肝功能正常的肝炎患者各31P MRS指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照组与重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的%PME,以及对照组与中度组、对照组与重度组、轻度组与重度组之间的PME/PDE有统计学差异,其中PME/PDE与ALT呈正相关(P=0.037),而与AST无相关性(P=0.075)。结论:肝脏31P MRS能无创的、直接的检测肝代谢过程的生化信息及能量状况,能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肝功能损害程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检测及监测具有重要价值。
崔恩铭谭理连李志铭汪银玉林凡刘克黄勇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磁共振波谱学
不同病理学类型肺癌脑转移的MRI表现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学类型肺癌脑转移MRI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肺癌脑转移的MRI表现,观察转移瘤的数目、水肿程度、病灶信号及强化情况等。结果 60例中,多发40例,单发20例,共171个病灶,囊实性61例次,实性110例次,10例肿瘤伴出血。在单发性病灶中,腺癌分布比例较高,而在多发性病灶中,鳞癌和小细胞癌的分布比例较高,两组病理学类型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从有无水肿来划分,有水肿组和无水肿组,病理类型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肺癌脑转移MRI表现中病灶的单发和多发与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而水肿有无与病理类型无显著关系。
汪银玉许茂盛杨林吴磊
关键词:肺癌脑转移病理磁共振成像
健康成人肝脏^(31)P-MR波谱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肝脏31P-MR波谱及代谢生化信息特点。方法:分析20例健康志愿者31P-MR波谱检查肝脏代谢化合物信息及细胞内pH值,并将本组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青年组(20~34岁)、中年组(35~49岁)和老年组(50~65岁),统计分析各年龄组间肝脏代谢物水平是否有差异。结果:20例研究对象肝脏31P-MRS均能显示磷酸单脂(PME)、无机磷(Pi)、磷酸双脂(PDE)、磷酸肌酸(PCr)、γ-ATP、α-ATP和β-ATP共7种代谢产物峰(从左到右),其波峰化学位移分别为0.7~1.9、0.44~-0.75、-1.45~-2.65、-4.81~-6.13、-7.3~-8.46、-12.7~-14.05和-21.45~-22.77ppm,其峰下积分面积分别为0.8±0.57、0.97±0.68、2.51±1.59、0.61±0.5、2.11±0.99和1.14±0.85,计算肝组织PH值为7.35±0.04。经方差分析,各年龄组间PME、Pi、PDE、γ-ATP、α-ATP和β-ATP代谢物峰下面积和细胞内PH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脏代谢化合物含量、能量状况及细胞内PH值不随年龄改变而变化。结论:肝脏31P-MRS能无创、直接检测肝代谢过程的生化信息及能量状况,对了解肝脏代谢情况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崔恩铭谭理连李志铭汪银玉刘克黄勇林凡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学肝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