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乐琴

作品数:6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吉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小儿
  • 3篇肺炎
  • 2篇支原体感染
  • 2篇体感
  • 2篇小儿肺炎
  • 2篇小儿肺炎支原...
  • 2篇小儿肺炎支原...
  • 2篇疗效
  • 2篇肺炎支原体
  • 2篇肺炎支原体感...
  • 1篇大叶性
  • 1篇大叶性肺炎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血症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 1篇新生儿高胆红...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因素
  • 1篇预后因素分析

机构

  • 4篇吉县人民医院
  • 2篇浙江省安吉县...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6篇沈乐琴
  • 4篇陈勇南
  • 1篇蓝引乐
  • 1篇王云香
  • 1篇张铁英
  • 1篇金萍
  • 1篇金萍
  • 1篇张铁英
  • 1篇王云香

传媒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儿科药学杂志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伴发热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伴发热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56例手足口病伴发热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30例和对照组12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喜炎平注射液5-10 mg/(kg·d)联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静脉滴注,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 mg/(kg·d)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康复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肝功能损伤率、肌钙蛋白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肠道病毒转阴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康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伴发热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安全性高。
金萍沈乐琴陈勇南张铁英
关键词:手足口病喜炎平利巴韦林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52例临床检验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我们对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沈乐琴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实验室检查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组83例小儿过敏性紫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43)和对照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后复发情况,两组患儿均以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腹痛、紫癜及关节疼痛)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12.50%),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40.00%),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拟中药汤剂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患儿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可明显提高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较轻且复发率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金萍沈乐琴陈勇南张铁英
关键词:自拟中药汤剂西药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表现1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除了引起呼吸道和肺部的急性炎症病变外,尚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受损。为了解小儿MP肺炎的肺外表现特征,笔者对我院儿科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3例小儿MP肺炎中,出现肺外并发症的130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沈乐琴
关键词: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小儿肺炎肺外表现MP肺炎肺炎支原体肺外并发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及对胆红素水平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46例。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基础上结合中药。两组疗程均为7 d。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黄疸消退时间与胆红素水平降至时间、血清CRP和PCT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3.97%)显著高于对照组(90.41%)(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与胆红素水平降至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CRP和PCT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血清CRP和PCT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加快黄疸消退。
沈乐琴陈勇南王云香虞军勇祝巧阳
关键词:中西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胆红素
地区性儿童大叶性肺炎病原学变迁及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安吉地区性儿童大叶性肺炎的病原学变迁以及患儿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014年11月医院收治的儿童大叶性肺炎62例患儿资料,分析其病原学特征以及患儿预后相关因素,首先对各因素采取单因素分析,对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62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中,病原学检测48例呈阳性,阳性率为77.42%,在48例病原学检测阳性患儿中,其中以肺炎支原体分布最多,占43.75%。其次为柯萨奇病毒,占10.42%;将62例患儿分为有效组39例,无效组23例,经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在是否机械通气、住院时间、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比值、C反应蛋白以及Pa O2六个因素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四个因素因素进入回归模型(P<0.05),为影响大叶性肺炎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安吉地区儿童大叶性肺炎病原学以肺炎支原体感染为主,胸腔积液、C反应蛋白水平、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是预测患儿预后的重要因素。
沈乐琴陈勇南王云香蓝引乐
关键词:大叶性肺炎病原学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