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汉净

作品数:61 被引量:34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8篇天文地球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22篇地震
  • 17篇火山
  • 8篇数值模拟
  • 8篇值模拟
  • 7篇强震
  • 6篇地震活动
  • 6篇形变
  • 5篇地壳
  • 5篇有限元
  • 5篇灾害
  • 4篇地震模拟
  • 4篇断层
  • 4篇断裂带
  • 4篇应力场
  • 4篇天池火山
  • 4篇喷发
  • 4篇裂带
  • 4篇俯冲
  • 3篇地壳形变
  • 3篇地震预报

机构

  • 57篇中国地震局
  • 6篇吉林省地震局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国家地震局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海南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地...

作者

  • 61篇洪汉净
  • 14篇陶玮
  • 14篇郑秀珍
  • 14篇刘培洵
  • 12篇于泳
  • 7篇刘辉
  • 6篇张秉良
  • 5篇陈会仙
  • 4篇马宗晋
  • 4篇孙雄
  • 3篇盘晓东
  • 3篇魏海泉
  • 3篇白志达
  • 2篇邓起东
  • 2篇徐德斌
  • 2篇陈汉林
  • 2篇高翔
  • 2篇杨清福
  • 2篇史兰斌
  • 1篇孙谦

传媒

  • 14篇地震地质
  • 4篇国际地震动态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地学前缘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东北地震研究
  • 1篇四川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地球学报(中...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1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火山灾害预警研究”项目成果介绍被引量:4
2006年
本文详细介绍了“火山灾害预警研究”项目的立项背景、目标、所开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果、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对该领域研究未来工作的展望。
洪汉净
关键词:火山灾害预警
中国大陆东部大洋板块俯冲的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被引量:3
2003年
利用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 ,模拟出中国大陆的长期平均运动状态。其位移场与当前GPS结果比较有很强的一致性和较小的差异性 ,这从一方面说明了各时期板块边界的运动状态可能只是在均衡状态附近的幅度不大的震荡。进一步分析其应力场 ,由于海洋板块的俯冲 ,在大陆东部边界产生挤压、引张、挤压应力相间的情形 ,华北地区出现引张力作用 ,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大陆东部的剖面 ,进一步证明大陆东部应力性质的变化 ,并且由于大陆岩石圈本身分层流变性会使应力逐渐集中到黏滞性较大的地壳部分。模拟显示在大陆岩石圈剖面中形成规模不等的位移对流环 ,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陶玮洪汉净刘培洵于泳郑秀珍
关键词:有限元法
中国大陆与邻区强震分区活动性及其随时间演化被引量:1
2003年
根据主要构造分布、震源机制解分布及地震活动状况,将中国大陆及邻区分成20个单元,6个区。利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提供的地震目录,计算近百年来各单元和各区的6级以上强震释放应变能,做出时间滑动后的应变能-时间曲线图,分析认为:(a)中国大陆及邻区百年来的强震活动是一个复杂的时空动态过程,每个区、带有其高、低潮,然而各地区没有统一的地震释放应变能高潮与低潮;(b)强震的活动与平静只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活动或平静;(c)微动态期划分较好的体现了强震活动特征,每个微动态期内至少有一个高潮期,且强震集中在一个主体地区内发生,各微动态期的能量可以有起伏。通过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提出中国大陆地壳变形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控制:(1)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活动及其变化控制中国强震活动图像的总体格局;(2)大陆地壳结构的非均匀性及其变化影响了主体地区的形态结构;(3)地壳形变的继承性影响强震活动主体地区形成与变迁的过程。
陶玮洪汉净刘培洵于泳郑秀珍
关键词:震源机制解地震活动性应变能地震目录地壳形变
全球地震、火山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被引量:12
2009年
地震和火山都反映了地球表层的构造活动,因而地震活动区往往也是火山活动区。根据全球大震、火山活动目录,分析研究了全球地震、火山分布的特征。描述了各区的地震、火山活动分布,总结了地震、火山活动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全球地震、火山活动可以分为碰撞带、大陆区和大洋区。大陆地震以其片状的分散分布而不同于板块边缘的带状分布,大陆火山活动比大洋火山更受应力场的影响。大洋区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岩浆活动主要是平静的岩浆溢出与洋中脊的扩张,往往没有形成火山喷发。有记录的火山喷发主要来自深部地幔的热柱。俯冲-碰撞活动区地震活动与火山喷发最强烈,大角度俯冲的弧后火山活动最强,当板块运动方向与板块边缘走向成小角度相交时,缺少正面俯冲的动力,火山活动相对平静。>500km深震的地段,火山活动较弱。火山与地震强烈活动的大多在大地水准面(Geoid)异常高的区域。地震与火山平均纬度随时间表现出同步的变化外,火山和大震活动也显示了大致同步的变化。
洪汉净陈会仙赵谊胡久常
关键词:地震火山
我国大陆古板块运动演化的特征被引量:12
2005年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了显生宙以来中国及其邻区板块运动演变过程的特征。着重分析了多陆块拼合过程和中、新生代以来两种类型板块运动交替过程。中国大陆古板块不是由单一古地核发展而成的简单板块,是多个古地核或多陆块拼合而成的组合板块。中国大陆古板块演化是在全球板块运动的总体框架下进行的,受全球板块运动的控制。中、新生代以来,板块运动可以分为以开合(漂移)为主和以升降(裂解/焊接)为主的两种类型。两种类型的运动交替发生,与地幔对流一起构成了总的板块演化历史。
洪汉净马宗晋程国梁郑秀珍
关键词:古板块
西太平洋俯冲带对中国东部构造的影响被引量:11
1989年
本文在对西太平洋海沟—岛弧—弧后体系与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进行对比的基础上,分析了大洋板块俯冲对大陆构造影响的几个不同阶段。始新世太平洋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影响了中国东部的应力场,使左旋剪切变为右旋。中新世前后海沟东撤之后,俯冲对华北的影响变小了。虽然诱发对流消亡了,过剩的重力势引起了地幔物质由洋向陆的侧向流动。蠕变流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引张与挤压交替的格局是地幔侧向流动的结果。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旋回可能与这样一种流动的周期性有关。
洪汉净罗焕炎
关键词:俯冲带西太平洋
岩浆活动与构造应力的相互作用及其与火山活动状态的关系被引量:2
2009年
本文考虑一个包含岩浆囊和火山隆起的三维黏弹性地壳有限元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岩浆活动与构造应力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在底部岩浆的持续补给作用下,总结了火山地表形变、应力大小和岩浆囊过剩压力在岩浆补给不同状态下的特征和表象;同时本文研究了构造应力场变化对火山岩浆囊应力的影响,发现10 MPa的板块应力作用能够引起岩浆囊内±1.2~1.6 MPa的压力变化,这个基级足以对岩浆囊形成扰动,从而引发各种火山活动.
陈会仙洪汉净刘辉
关键词:有限元数值模拟岩浆囊地表形变构造应力
全球大地震时空分布与动力学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文中根据最新的全球大震资料划分了 10 0a来全球特大地震的时空演化过程 ,表现为环太平洋带与近纬向活动带两种强震分布图像 ,以 2 0a左右的时间段交替出现。逆冲和引张型地震释放了全球强震能量的主要部分。逆冲型地震主要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在喜马拉雅碰撞边界和巽他弧也有发生。引张型地震主要出现在洋脊和裂谷地区。而走滑型地震主要分布在东亚大陆内部、北美板块西边界和加勒比板块的周边、西南太平洋带、以及地中海 -喜马拉雅带部分区域 ,呈近纬向分布。地幔对流的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分量的比率 ,决定了逆冲、引张与走滑型强震的能量释放份额。地幔运动在地表体现在逆冲、引张与走滑型强震空间分布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在时间上的演化形成了全球强震活动环太平带与近纬向分布图像的交替出现。
于泳洪汉净刘培洵陶玮郑秀珍
关键词:地震环太平洋
全球火山活动分布特征被引量:21
2003年
根据全球活动火山目录 ,分析研究了全球火山分布的特征 ,描述了各区的火山活动分布 ,总结了火山活动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全球火山活动可分为三大区 ,西太平洋火山活动区 ,主要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方向的俯冲活动有关 ;东太平洋火山活动区 ,主要与太平洋东面的小板块 (胡安德富卡板块、科科斯、纳斯卡板块 )向美洲板块的俯冲有关 ;大西洋火山活动区 ,与大西洋和非洲的裂开 ,以及地中海带的活动有关。不同火山区带具有各自的最大喷发等级与相应的复发周期。一条火山弧上活动强度的分布往往是不对称的 ,意味着火山弧在整体上有其动力学的控制机理。火山活动显示了随纬度成带状分布。在 - 10~ 0° ,10 2 0° ,30 4 0°,5 0 6 0°分布有高值带。火山喷发活动还与当地的重力势有关 ,重力势正异常可能与高的正压力有关 ,有利于产生特大喷发。火山活动与大角度的正面俯冲带的弧后火山活动最强 ,当板块运动方向与板块边缘走向成小角度相交时 ,缺少正面俯冲的动力 ,火山活动相对平静。
洪汉净于泳郑秀珍刘培洵陶玮
我国大陆地壳流变性质与强震活动周期
岩石圈具有一定强度,通常认为在10年和100MPa下,大陆岩石圈在一定温度门限下不会有明显的应力松弛.也就是说大陆岩石圈屈服破坏需要相当大的力与相当长时间(10年)积累(Turcotte & Schobert,1982)...
洪汉净于泳陶玮刘培洵王开义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