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晓峰

作品数:13 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4篇原发性
  • 4篇手术
  • 3篇胆管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2篇胆管癌
  • 2篇胆管癌栓
  • 2篇蛋白
  • 2篇诊治
  • 2篇诊治分析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外科
  • 2篇腺癌
  • 2篇内镜
  • 2篇癌栓
  • 2篇ERCP
  • 2篇病因
  • 1篇胆管造影

机构

  • 12篇上海市第八人...
  • 3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江苏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2篇潘晓峰
  • 6篇秦贤举
  • 4篇朱彤
  • 3篇钱斌
  • 3篇郇金亮
  • 2篇赵志东
  • 2篇胡冰
  • 2篇姚昌宏
  • 1篇樊友本
  • 1篇张军初
  • 1篇陈涛
  • 1篇李炜
  • 1篇诸灵
  • 1篇周强

传媒

  • 3篇肝胆胰外科杂...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类癌的诊治(附1例报告)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类癌的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顺利康复出院。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类癌。术后免疫组化分析:5-羟色胺、胃泌素、生长抑素、抗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阴性,嗜铬素A、突触素及胰高血糖素阳性。结论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类癌临床罕见,诊断困难,需结合病理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特征、临床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
毕永林钱斌秦贤举潘晓峰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类癌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乳腺癌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2012年
乳腺癌蛋白质组学研究手段众多,尤其以质谱技术发展较快。随着研究的深入,乳腺癌诊断和预后的特异性标志物不断被发现,对指导乳腺癌的临床诊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秦贤举郇金亮潘晓峰
关键词:乳腺肿瘤蛋白质组学
原发性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26例诊治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的外科诊治经验。方法回顾1995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6例腹膜后巨大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首次手术完整切除,1例恶性非嗜铬性副神经节瘤未能切除,术后死于休克。完整切除的25例中,18例未见复发,7例有复发,其中4例在3~5年内行5次手术后死亡,2例行3次手术,1例2次手术后仍生存。结论腹膜后恶性肿瘤除恶性淋巴瘤外一般对化疗放疗无效,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术后复发如身体条件允许可多次手术。
范峻潘晓峰陈涛姚昌宏
关键词:腹膜后肿瘤外科手术
内镜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射频消融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内镜联合肝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射频消融(percutaneous radiofrequency ablation,PRAF)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合并胆管癌栓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65例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的诊疗情况。结果65例中,均行内镜胆道引流术或EST及取栓,联合TACE,PRAF治疗。本组无手术死亡。癌栓清除率为95.4%(62/65),肿瘤坏死率为96.9%(63/65),1年生存率为60.0%(39/65),3年生存率为38.5%(25/65)。结论内镜联合TACE及PRAF治疗肝细胞癌合并胆管癌栓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的内镜、TACE及PRAF治疗。
朱彤毕永林潘晓峰李炜胡冰姚昌宏
关键词:内镜肝动脉栓塞化疗射频消融肝肿瘤胆管癌栓
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8年
目的评价ERCP在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病因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临床诊断为PCS的116例行ERC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有治疗性ERCP指征的80例(68.97%)进行内镜治疗。结果全组116例胆管显影率为100%,胰管显影97例(83.62%)。PCS原因为胆总管结石56例(48.28%),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及憩室内乳头19例(16.37%)、胆囊管残留过长并胆囊管结石15例(12.93%),胆总管末端良性狭窄13例(11.20%)、Oddi’s括约肌运动功能障碍4例(3.45%),十二指肠乳头肿瘤3例(2.59%),胆总管损伤狭窄2例(1.73%),硬化性胆管炎1例(0.86%),胆管癌1例(0.86%),残留胆囊伴结石1例(0.86%)及慢性胰腺炎伴胰管结石1例(0.86%)。行EST取石57例次,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20例次,内镜下胆管内支架置放术治疗23例次,内镜下胆管内自膨性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1例次,胰管括约肌切开取石1例次。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内镜治疗的80例中,75例获得随访3—12个月,74例(98.67%)症状缓解。结论ERCP是PCS病因诊断的金标准,PCS是ERCP治疗的适应证,对有内镜治疗指征的患者,治疗性ERCP是首选的方法。
毕永林朱彤潘晓峰
关键词:ERCP
胆管癌栓内镜治疗后阻塞性黄疸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 :探讨HCC合并胆管癌栓内镜治疗后阻塞性黄疸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 :对 1999年 1月至2 0 0 3年 6月间收治的 2 3例采用内镜介入治疗的HCC合并胆管癌栓的患者进行跟踪随访 ,对其中 18例患者在内镜治疗后加重或再度出现阻塞性黄疸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后黄疸的发生率为 78.3%(18/ 2 3) ,原因为胆道出血 16 .7% (3/ 18)、胆管癌栓未得到有效清除 4 4 .4 % (8/ 18)、肝门部胆管恶性狭窄 2 7.8% (5 / 18)、胆管癌栓合并肝门部胆管恶性狭窄 11.1% (2 / 18) ,内置管堵塞移位 5 0 % (9/ 18)。结论 :胆管癌栓内镜治疗后阻塞性黄疸原因以内置管堵塞移位、胆管癌栓未得到有效清除和 (或 )合并肝门部胆管恶性狭窄最为常见 ,内镜治疗后早期阻塞性黄疸加重为胆道出血所至 ,及时对应处理可有效解除症状。
毕永林朱彤潘晓峰胡冰
关键词:胆管癌栓阻塞性黄疸内镜ERCP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内镜辅助手术被引量:3
2011年
手术是治疗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术前、术中定位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颈部双侧甲状旁腺探查手术所占的比例正在逐年减少,微创手术已经成为趋势,借助内镜完成甲状旁腺手术就是其中的主要方法,包括完全内镜下甲状旁腺手术和内镜辅助甲状旁腺手术。本文拟就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内镜辅助甲状旁腺手术进行综述。
潘晓峰樊友本
关键词:甲状旁腺腺瘤微创手术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13例诊治分析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结合文献对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普外科自1980年至今收治的13例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分类、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13例中实体型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4例,小细胞型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5例,大细胞型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4,皆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总的5年无病存活率为76.9%(10/13),存活率为84.6%(11/13),病死率为15.4%(2/13)。结论原发性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影像学诊断比较困难,诊断上的金标准是组织活检。在治疗上,参考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治疗策略对其治疗可获得较满意效果。
潘晓峰毕永林秦贤举钱斌
关键词:乳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
盲肠局部坏疽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盲肠局部坏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对收治的12例盲肠局部坏疽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68.1岁。9例伴糖尿病,7例伴冠心病,11例伴高血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或持续性右下腹痛及右下腹部腹膜刺激征。8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例为腹痛待查。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部分盲肠坏疽,病变直径2~4cm(平均2.7cm),所有患者经探查明确病灶后行回盲部切除。2例术后切口感染,皆经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8~87个月(平均为56.7个月),其中的7位患者死于心肌梗塞,手术距死亡时间为10~36个月(平均16.3个月),其余5位患者存活至今。结论盲肠坏疽是罕见的疾病,诊断困难,必要时应用诊断性腹腔镜探查以及时明确诊断。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治疗。该病的发生似乎与心肌梗塞有关。
潘晓峰毕永林秦贤举朱彤
关键词:盲肠坏疽老年人
嵌顿性股疝并肠坏死一期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嵌顿性股疝并肠坏死一期手术治疗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1997年6月到2010年4月间43例嵌顿性股疝并肠坏死患者采用单一切口和双切口法一期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法为McVay疝修补术,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和改良Kugel疝修补术加坏死肠管切除术.研究手术方法,修补技术,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结果]43例股疝患者中,平均年龄62.2(42~84)岁,均为女性患者.因嵌顿/绞窄行急诊手术,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和小肠,均因小肠绞窄坏死行肠切除.10例经双切口行肠切除+Lichtenstein无张力疝修补术(A组),9例经双切口行肠切除+改良Kugel疝修补术(B组),13例经单一切口行肠切除+McVay疝修补术(C组),11例经双切口行肠切除+McVay疝修补术(D组).C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D组因肝硬化腹水致引流管周围渗液1例,无死亡病例,无复发病例.[结论]股疝容易发生嵌顿/绞窄,尽管急诊手术增加手术风险和病死率,仍应尽早手术治疗;肠坏死易导致切口感染.双切口法减少切口感染,实施一期手术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郇金亮潘晓峰秦贤举赵志东
关键词:坏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