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和玉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2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流动注射
  • 3篇头孢
  • 3篇光度
  • 3篇光度法
  • 2篇头孢氨苄
  • 2篇抗生素
  • 2篇类抗生素
  • 2篇分光光度法
  • 2篇氨苄
  • 1篇单片
  • 1篇单片机
  • 1篇蛋白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法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分析
  • 1篇荧光分析法
  • 1篇人体血清
  • 1篇头孢氨苄胶囊
  • 1篇头孢菌素

机构

  • 5篇南昌大学
  • 1篇温州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汪敬武
  • 5篇熊和玉
  • 2篇王兆喜
  • 1篇傅敏恭
  • 1篇薛建国
  • 1篇朱霞萍

传媒

  • 2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江西化工

年份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流动注射比浊法测定人体血清总蛋白
2004年
基于磺基水杨酸 硫酸钠混合试剂与蛋白质发生浊度反应,设计了具有一个汇合点的FIA单道流路,运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影响比浊反应的主要因素,并探讨了流动注射分析条件,从而提出了流动注射比浊法测定人血清中总蛋白的新方法。本法实验结果与双缩脲法一致,每小时进样60次,线性范围为0.14~1.40mg mL。
汪敬武王兆喜熊和玉
关键词:总蛋白人体血清
流动注射光度法测定头孢氨苄胶囊中头孢氨苄的含量
2004年
基于头孢氨苄所含伯氨基在酸性条件下可与茚三酮发生显色反应,从而建立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氨苄的新方法。探讨了最佳的显色条件,工作波长为490nm,线性范围为40-125μg/mL,回归方程为A=0.0023C+0.0175,相关系数r=0.9986。
熊和玉汪敬武
关键词:流动注射光度法头孢氨苄胶囊茚三酮
流动注射停流光度法联用单片机测定尿液中酪氨酸总量被引量:2
2002年
研究了在硝酸介质中 ,酪氨酸与α 亚硝基 β 萘酚的显色反应。采用流动注射 合并带 停流分光光度法 ,建立了测定人体尿液中酪氨酸总量的新方法。显色产物在 5 2 0nm处有最强吸收。酪氨酸在 0 .2~ 1.0mmol L浓度范围内与信号强度ΔA有较好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ΔA =7.5× 10 - 3+0 .7195C(C :单位为mmol L) ,相关系数为r =0 .9981,检出限为 0 .13mmol L。整个测试系统联用单片机 ,使测试过程实现程序化操作。本法已成功地用于人体尿液中酪氨酸的临床检测。
汪敬武薛建国傅敏恭朱霞萍王兆喜熊和玉
关键词:单片机尿液酪氨酸分光光度法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头孢氨苄和头孢拉定被引量:26
2004年
基于KMnO4在酸性介质中氧化头孢氨苄和头孢拉定产生微弱的化学发光,同时借助甲醛对发光的增强作用,采用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以上两种头孢类抗生素药物的测定新方法。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96和0.10μg m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和1.8%(n=11),线性范围分别为0.8~25和0.8~32μg mL,进样频率为60次 h。本方法已用于药物制剂的测定。
汪敬武熊和玉
关键词:化学发光分析KMNO4头孢类抗生素流动注射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3年
本文简要介绍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概况 ,及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法、荧光分析法、化学发光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分析方法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析中的应用。
熊和玉汪敬武
关键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分析方法电化学法荧光分析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