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伟静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活性
  • 2篇活性蛋白
  • 2篇表面活性蛋白
  • 2篇表面活性蛋白...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诱导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低氧诱导因子...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肾结石
  • 1篇肾小管
  • 1篇肾炎
  • 1篇肾盂
  • 1篇肾盂肾炎
  • 1篇输注
  • 1篇缺氧
  • 1篇小管
  • 1篇毛细血管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牛伟静
  • 3篇胡凤琪
  • 3篇丁国华
  • 1篇罗功唐
  • 1篇杨红霞
  • 1篇梁伟
  • 1篇周雪薇
  • 1篇宫曼漫
  • 1篇周杰
  • 1篇任志龙
  • 1篇何丽华
  • 1篇王姣
  • 1篇刘璐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临床肾脏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肾...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北京市某区医院肾结石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肾结石发病的相关因素,为提出防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基于北京市某区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以调查时间范围内经B超、X线或静脉肾盂造影确诊为肾结石的住院患者100例作为病例组;同一调查时期,与病例同性别且年龄相差5岁以内,排除尿路结石及内分泌代谢疾病者100人作为对照组,进行1∶1配对;以自制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涉及一般人口学特征、用水问题、膳食习惯及结构、遗传和疾病史。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10个变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变量有:经常饮茶(OR=1.463,95%CI:1.033~2.071)、继往尿路结石史(OR=2.127,95%CI:1.065~90.145)、劳动强度(OR=0.622,95%CI:0.435~0.889)、常饭后饮水(OR=0.316,95%CI:0.122~0.815)、平时喜欢饮水(OR=0.232,95%CI:0.084~0.642)、多食蔬菜(OR=0.571,95%CI:0.328~0.993)。结论:经常饮茶、继往尿路结石史、脑力劳动是肾结石发病的危险因素,平时喜欢饮水、多食蔬菜是肾结石发病的保护因素。
王姣罗功唐牛伟静宫曼漫刘璐周杰周雪薇何丽华
关键词:肾结石病例对照研究
表面活性蛋白A在肾盂肾炎中抗感染的作用机制
牛伟静胡凤琪梁伟杨红霞丁国华
血管紧张素Ⅱ输注对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密度和肾小管缺氧的影响
2011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及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P1rC)密度的影响,探讨AngⅡ在肾小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6只。A组给予AngⅡ(400ng·k^-1·min^-1)持续输注28d;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替米沙坦(3mg·kg^-1·d^-1);C组为对照组,由生理盐水代替AngⅡ。每周末测量尾动脉收缩压、24h尿蛋白定量,于第28天处死动物。心脏采血后,测血肌酐(SCr),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留取肾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组织CD31和HIF-1α分布及表达。结果A组血压和尿蛋白较C组高(P〈0.01),B组血压和尿蛋白较A组低(P〈0.05)。各组C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1、C密度较C组低(P〈0.05),B组较A组高(PG0.05)。A组HIF-1α表达较C组高(P〈0.05),B组较A组低(P〈0.01)。结论缺氧可能是AngⅡ引起肾小管损伤的机制之一。
牛伟静胡凤琪任志龙丁国华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毛细血管
表面活性蛋白A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表面活性蛋白A(SP-A)对大肠杆菌凝集、生长的作用及单核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摄取的影响,探讨SP-A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SP-A对大肠杆菌凝集的影响:培养大肠杆菌至稳定期,进行分组:空白对照组、BSA组(BSA 25mg/L)、SP-A组(SP-A 25mg/L)。37℃,200r/min培养,观察大肠杆菌形态。②SP-A对单核巨噬细胞吞噬能力的影响:Ficoll-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单核巨噬细胞。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SP-A组(SP-A 25mg/L)。快速瑞氏-姬姆萨复合染液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单核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吞噬并摄像。③SP-A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培养大肠杆菌至稳定期,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BSA组(BSA 25mg/L)、SP-A组(SP-A 25mg/L)。37℃,200r/min培养6h,每1h末于600nm波长分光光度计进行光密度值(OD)测定,绘制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结果:①空白对照组、BSA组大肠杆菌未发生凝集,SP-A组大肠杆菌发生凝集。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加入SP-A后单核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摄取明显增加。③加入BSA后,大肠杆菌生长无明显变化(P>0.05);加入SP-A后,大肠杆菌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5)。结论:SP-A通过促进大肠杆菌凝集发生,一方面直接抑制大肠杆菌生长;另一方面增加单核巨噬细胞对大肠杆菌的摄取,从而在固有免疫中发挥作用。
牛伟静丁国华胡凤琪
关键词:表面活性蛋白A大肠杆菌固有免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