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牛振国

作品数:57 被引量:883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经济管理
  • 10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农业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湿地
  • 8篇信息系统
  • 8篇遥感
  • 7篇地理信息
  • 7篇地理信息系统
  • 5篇中国湿地
  • 5篇可持续发展
  • 4篇信息分类
  • 4篇土地利用
  • 4篇土壤
  • 4篇农业
  • 4篇区域可持续发...
  • 4篇自然保护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保护区
  • 4篇MODIS
  • 3篇烟草
  • 3篇湿地变化
  • 3篇数据模型
  • 3篇农业信息

机构

  • 38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遥...
  • 9篇中国农业大学
  • 9篇中南大学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清华大学
  • 4篇首都师范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鲁东大学
  • 2篇山东农业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国家测绘局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国家基础地理...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昆明理工大学

作者

  • 57篇牛振国
  • 16篇崔伟宏
  • 7篇张海英
  • 7篇符海芳
  • 7篇郑姚闽
  • 6篇宫鹏
  • 6篇张凤荣
  • 4篇李保国
  • 3篇黄华兵
  • 3篇刘细梅
  • 3篇王显威
  • 3篇吴孟泉
  • 3篇梅新
  • 3篇周德民
  • 3篇杨镇钟
  • 3篇程晓
  • 2篇张显峰
  • 2篇李展
  • 2篇罗静
  • 2篇张辉

传媒

  • 6篇科学通报
  • 3篇地球信息科学
  • 2篇地理学与国土...
  • 2篇水利学报
  • 2篇中国人口·资...
  • 2篇武汉理工大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计算机工程与...
  • 2篇遥感学报
  • 2篇地理与地理信...
  • 2篇科技与创新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计算机与农业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农业系统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测绘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6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8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数据模型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在时间、空间和构成要素上的具体化。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面临多种信息数据源和多种数据类型。与传统的面向计算机的数据模型研究不同,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数据模型应该是面向应用的,数据模型对客观世界的表达也应符合人们对地理事物的认知习惯。据此,该文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数据模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型及其抽象数据类型。
牛振国崔伟宏符海芳
关键词:区域可持续发展数据模型
中国湿地变化的驱动力分析被引量:55
2016年
在全球气候变化及中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解中国湿地分布的时空动态特征及演化规律,以4期(1978年、1990年、2000年、2008年)中国湿地遥感制图数据和3期(1990年、2000年、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同时考虑到对湿地变化的影响程度和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12个影响因子(平均温度、平均湿度、累计降水量、人口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产值、耕地面积、粮食产量、有效灌溉面积、水库库容量、除涝面积、治碱面积)研究1978年—2008年这30年间中国湿地变化的驱动机制。考虑到地理现象的空间非平稳性,本文采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分析驱动因子对湿地变化的影响作用。地理加权回归作为一种局部线性回归方法,能够直观地反映湿地驱动因子对湿地作用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内陆湿地与温度、降水以及农业耕作灌溉等密切相关;人工湿地与经济发展水平和水利设施兴建密切相关;滨海湿地与农林牧渔产业和人口等密切相关。同一类型湿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随着时间推移也有所变化,并且影响程度在地域上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南北和东西差异。本次研究结果基本反映了1978年—2008年中国湿地变化的特征规律。
宫宁牛振国齐伟张海英
关键词:湿地变化驱动力地理加权回归遥感
基于网络的农业信息共享与模型的集成研究
该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 基于网络的农业信息的共享研究.该部分在理论概念和技术方法层次上对基于网络的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环境下的多维农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框架;初步建立了网络农业信息的元数据模型;...
牛振国
关键词:信息分类信息共享农业信息化网络信息系统集成区域可持续发展
文献传递
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被引量:64
2002年
在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模型的参数 (气压、辐射 )进行地形 (坡度、坡向和高度 )校正的基础上 ,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建立了基于数字高程模型 (DEM)的区域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分布式模型。并以内蒙古半干旱鄂尔多斯高原沙地区 (面积为 1 1 4km2 )的考考赖沟流域为例 ,计算了该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空间分布。参数校正前后的计算结果比较表明 :参考作物蒸散量在受地形影响的情况下 ,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性 ,且这种变异程度随模型空间分辨率的降低而减小。模型的建立与实现提高了区域蒸散估算的精度 ,对于区域水分平衡研究和分布式地理模型以及沙质荒漠化防治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牛振国李保国张凤荣陈焕伟
关键词:参考作物蒸散量数字高程模型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湖泊、沼泽湿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被引量:21
2014年
湖沼湿地真实地记录了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信息,我国湖沼湿地面积与数量的变化客观地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过程。全国湖沼湿地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因自然环境的不同呈现不同的特点。了解全国湖沼湿地历年来的变化特征,可以对湖沼湿地进行有效的价值评估和管理保护。本研究依据全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差异,将全国湖沼湿地划分为6个大区,分别是东北山地与平原地区、东部平原地区、蒙新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云贵高原地区和华南沿海地区。根据《中国湖泊志》和《中国沼泽志》的历史数据,以及运用遥感技术获取的2008年中国湖沼湿地现状数据,对近20年来的湖沼湿地变化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抽样、重点和全国湖沼湿地3个方面的变化对其进行了区域变化和类型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湖沼湿地在不同区域分布不均衡,基本上所有区域都有消失型和萎缩型湖沼湿地,而扩张型湖沼湿地仅出现在青藏高原地区。全国湖沼湿地呈现萎缩、消失的变化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减弱,相应经济价值减少。
许凤娇周德民张翼然牛振国
循环经济系统中多源多时态数据库的设计研究
2007年
循环经济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进行,它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时空耦合过程。通过对循环经济研究,面对多元多时态数据量及信息提取工作的挑战,适应于一般的循环经济管理系统,设计了一套循环经济数据库系统,为系统数据库的开发提供了一种设计模式。
吴孟泉崔伟宏牛振国梅新
关键词:循环经济数据库
中国湿地初步遥感制图及相关地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00
2009年
以1999~2002年累积的597幅Landsat 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人工目视解译为主,同时结合全国高程、土壤、土地利用和Google Earth数据,对全国9ha以上的水面、沼泽等湿地进行了初步遥感制图.在此基础上,利用1km分辨率的全国地形高程数据,1:100万土壤数据、植被数据和1:400万的气候区划数据对湿地分布进行了相关地理特征分析.本次湿地遥感制图得到全国湿地总面积为359478km2,其中内陆湿地占339353km2,非农田人工湿地占2786km2,滨海湿地面积为17609km2.与我国先期的湿地调查统计数据对比,表明除由于制图标准和调查规范不一致引起的差异外,本次制图结果较可信,且更客观、快速和经济.与相关的土地利用数据、沼泽湿地、海涂资源和《中国沼泽志》记录的沼泽等数据的对比表明,专门针对湿地的制图和定期变化监测十分必要.分析表明全国湿地主要分布在海拔<600和2600~5000m的区域,93%的湿地分布在3o以内的坡度.湿地中,除水面外,淋溶土、水成土和半水成土占了35.33%.全国湿地土壤碳储量大约为3.67Pg.全国湿地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和高寒气候区、湿润区,湿地分布更多地与年干燥度有关.湿地内的主要植被类型包括草甸(23.95%)、草原(11.18%)和栽培植被(22.39%)等,沼泽植被仅占湿地面积的4.59%.
牛振国宫鹏程晓虢建宏王琳黄华兵沈少青吴昀昭王晓风王显威应清梁璐张丽娜王雷姚谦杨镇钟郭子祺戴永久
关键词:中国湿地LANDSATETM+
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研究
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就区域可持续发展信息系统的目标、特点、系统结构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同时以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河北省正定县为例,对系统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牛振国崔伟宏梅新
关键词: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地理信息系统系统结构GIS
文献传递
数字烟草3S应用系统建设探讨
为稳步推进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数字烟草,努力实现以信息化带动烟草行业现代化建设,2005年国家烟草专卖局出台了《数字烟草发展纲要》,以指导行业信息化工作。以3S为主要内容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作为IT技术的重要组成部...
牛振国
关键词: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
文献传递
白洋淀流域湿地连通性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湿地在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调节、缓解环境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持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和价值。作为我国北方平原湿地系统之一,白洋淀流域湿地对于保障雄安新区的水资源安全和良好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关键性作用。了解目前白洋淀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对于新区建设和未来科学规划也具有重要意义。以2017年9月欧空局提供的10米分辨率的Sentinel-2B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并结合谷歌地球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分辨率0.23m),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和机器自动分类等多种方式,绘制了白洋淀流域最新的湿地生态系统网络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白洋淀流域湿地的连通性(包括水文连通性和景观连通性)。结果显示:(1)2017年白洋淀流域湿地面积为4596.6km^2,包括沼泽、洪泛区、沟渠、湖泊、河流,主要分布在坡度为0°至2°,海拔在100m以下的平坦地区;而流域内非湿地面积约86%,以耕地和林地为主。(2)2017年白洋淀流域河道长度为2440km,面积为514 km^2,其中山区河道177 km^2,平原河道337 km^2。河道内耕地面积比例达27%,建设用地比例约为8%,河道占用明显。河道两侧1km、2km和3km距离范围内耕地比例分别占61.77%、62.53%、62.63%。随着距离的扩大,湿地面积减少,非湿地面积增加。(3)由于人类活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河道的水文连通性下降,与河道没有受到干扰时的连通性水平相比,减少了三分之一。(4)从景观格局指数SPLIT和DIVISION指示的流域湿地连通性看,景观级别上流域内自然湿地的景观连通性最差,人工湿地次之。在类型级别上沼泽类型的连通性最差,河流、沟渠与洪泛区湿地类型的连通性较好,湖泊的景观连通性最好。为保障白洋淀流域水安全,以流域湿地网络为整体,恢复和增强流域湿地网络连通性,将有效提高雄安新区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环境�
闫欣牛振国
关键词:白洋淀流域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