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静脉
  • 2篇内静脉
  • 2篇护理
  • 1篇血清
  • 1篇血清Β-HC...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溶解
  • 1篇血栓溶解疗法
  • 1篇血栓形成
  • 1篇异丙酚
  • 1篇早期人工流产
  • 1篇置入术
  • 1篇人绒毛膜
  • 1篇人绒毛膜促性...
  • 1篇溶栓
  • 1篇溶栓治疗
  • 1篇绒毛
  • 1篇绒毛膜
  • 1篇绒毛膜促性腺...
  • 1篇食管

机构

  • 5篇哈励逊国际和...

作者

  • 5篇王东
  • 3篇李华
  • 2篇李祯
  • 2篇田少勇
  • 2篇刘爱华
  • 2篇姚水平
  • 1篇杨占辉
  • 1篇于秀芝
  • 1篇焦悦
  • 1篇付广印
  • 1篇王树平
  • 1篇杨彦林
  • 1篇韩东亮
  • 1篇潘江浩
  • 1篇吴国良
  • 1篇张慧
  • 1篇李宁

传媒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早期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分析并研究大剂量米非司酮对于早期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分组对照的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将我院在2016年8月到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早期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每组患者均为50例。所有患者常规选择采用药物头孢克肟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对两组患者选择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早期治疗,对照组选择剂量为50mg/d,观察组患者选择剂量为150mg/d,对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内血β-HCG水平和患者宫腔内残留物大小进行评价,并作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结果在治疗以前两组患者的体内血β-HCG水平和患者宫腔内残留物大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治疗以后存在有差异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症状,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人工流产术后不全流产患者,选择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进行早期治疗能够有效的对患者体内血β-HCG水平和宫腔内残留物进行改善,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李宁姚水平焦悦王东刘爱华
关键词:大剂量米非司酮早期人工流产
颅内静脉窦血栓9例局部溶栓治疗的护理被引量:1
2010年
李华田少勇李祯王东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
丙泊酚静脉麻醉下食管支架置入术28例的护理
2010年
李华田少勇李祯王东
关键词:二异丙酚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联合脐带血干细胞灌注移植治疗肝硬化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脐带血干细胞经肝动脉灌注移植治疗肝硬化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5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30例,在内科治疗基础上采用TIPS联合脐带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20例,仅采用内科药物治疗。两组性别、年龄、病理构成及Child-Pugh分级均具有同质性。术前1周、术后1月及术后3月观察2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前白蛋白(PA)、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临床症状改善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TIPS手术及干细胞移植顺利,2组患者术前ALT、PA、TB均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药物治疗前后肝功能无特殊变化;治疗组患者术后3月时ALT(36.47±3.53U/L)较术前减低,PA(86.26±12.44mg/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下限(100mg/L)。术后1月(76.67%VS 35.00%)、3月(86.67%VS 40.00%)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肝性脑病1例,穿刺点周围血肿2例,干细胞移植后低热2例,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术后3月肝胆CT检查分流道通畅,未见占位病变。结论 TIPS联合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在降低门脉压的同时改善了肝脏功能,操作安全可靠、近期效果确实。如何提高干细胞定植分化的几率,最佳的移植途径,是否需多次移植,肝功能改善的具体机制及其远期安全性仍需我们进一步研究。
杨彦林王树平李华韩东亮付广印吴国良潘江浩王东杨占辉
关键词: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肝硬化介入放射学
经腹部彩超联合血清β-HCG及ALP水平检测在宫外孕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8
2019年
目的:探究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检测联合经腹部彩超在宫外孕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产科诊治的宫外孕患者47例为宫外孕组,同期选取正常妊娠孕妇51例作为正常妊娠组,回顾性分析各研究对象血清中β-HCG、ALP水平和经腹部彩超测得的子宫内是否有孕囊、内膜厚度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宫外孕组腹痛、阴道出血、腹部压痛、子宫增大、附件区压痛、宫颈举痛等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宫外孕组患者血清β-HCG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1554.12±279.21) vs (3267.98±610.21)mIU/mL,P <0.05];血清ALP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29.45±5.23) vs (42.37±9.72) mIU/mL,P <0.05]。Spearman检验结果显示,宫外孕组患者血清β-HCG与ALP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30,P <0.05)。宫外孕组子宫内膜厚度≤10mm、附件区有包块、宫内无孕囊、无胎心搏动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血清β-HCG、ALP检测联合经腹部彩超检测诊断宫外孕特异性较高,为96.08%。结论:血清β-HCG、ALP指标联合经腹部彩超检测可明显提高宫外孕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具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刘爱华王东姚水平于秀芝张慧
关键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碱性磷酸酶宫外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