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心脏
  • 3篇心脏病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先天性心脏
  • 3篇先天性心脏病
  • 3篇麻醉
  • 3篇氨甲环酸
  • 3篇出血
  • 2篇硬膜
  • 2篇硬膜外
  • 2篇镇痛
  • 2篇术后出血
  • 2篇体外循环
  • 2篇外循环
  • 2篇先心
  • 2篇小儿
  • 2篇后出血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7篇王丽红
  • 5篇周守静
  • 4篇张学锋
  • 4篇梁伟民
  • 2篇刘志强
  • 2篇李海冰
  • 2篇邓萌
  • 1篇叶菁
  • 1篇钟慧
  • 1篇栗玲
  • 1篇汤顺荣
  • 1篇王炫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双管型喉罩在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双管型喉罩和气管导管时呼吸和循环的变化。方法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随机分为喉罩组(LAM组,30例)和气管插管组(TT组,30例),麻醉后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气道峰压(Pmax)、气道平均压(Pmean)、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动态顺应性(CL)的数值及插管(罩)期、拔管(罩)期、术后24h相关并发症。结果①HR、MAP变化:插管(罩)期和拔管(罩)期TT组明显升高(P<0.05),LAM组无明显变化(P>0.05)。②两组PETCO2、PaCO2、Pmax、Pmean随麻醉、气腹的影响变化是一致的,组间比较各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SpO2一直保持稳定水平。结论该研究显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双管型喉罩可以达到与气管插管一样满意的通气效果,应激反应小,且安全可靠。
李海冰周守静梁伟民王丽红刘志强
关键词:双管型喉罩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
影响小儿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及吗啡用量的多因素分析
2002年
张学锋叶菁栗玲王丽红
关键词:小儿术后硬膜外镇痛吗啡影响因素
氨甲环酸在婴儿先心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观察和评价在小婴儿先心手术中应用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1岁以内的先天性房缺或室缺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氨甲环酸组(组Ⅰ,n=40),氨甲环酸90mg.kg-1,分3次给予,每次30mg.kg-1,依次为术前、预充液中、体外循环后。安慰剂组(组Ⅱ,n=40)给予0.9%氯化钠液9mL.kg-1,给药方式同组Ⅰ观察项目:手术前后血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常规凝血功能、D-二聚体数值;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输血量、心血管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肾功能指标、血栓形成和过敏反应。结果:氨甲环酸组术后24h出血量为(9.0±4.8)mL.kg-1,安慰剂组为(11.9±9.3)mL.kg-1(P<0.05),术后24h出血量减少24%;两组术后输血量无差别;两组术后及24h D-二聚体值均明显增加,氨甲环酸组增加程度明显小于安慰剂组(P<0.05);两组术后凝血功能指标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显著延长,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显著下降,血小板数量明显降低,组内差异显著,组间无显著差异,常规凝血指标术后24h基本恢复。术后无肾功能不全及血栓形成、过敏反应。结论:婴儿先天性房缺或室缺手术中90mg.kg-1氨甲环酸能使术后出血量减少24%。
王丽红钟慧邓萌汤顺荣张学锋周守静梁伟民
关键词:氨甲环酸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体外循环出血量
抑肽酶和氨甲环酸在儿科先心手术中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价抗纤溶药物抑肽酶和氨甲环酸在儿科先心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557例实施先心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术患儿抗纤溶药物的应用情况。其中2007年7~12月间为抑肽酶(aprotinin)治疗组(AP组n=265);2008年2~7月为氨甲环酸(tranexamic acid)治疗组(TA组n=292)。全部患儿按手术复杂程度分为:复杂先心手术组(n=156,其中AP组n=79,TA组n=77);简单先心手术组(n=401,其中AP组n=186,TA组n=215)。简单先心手术组按体质量又分为〈10kg组(其中AP组n=129,TA组n=134)和〉10kg组(其中AP组n=57,TA组n=81)。抗纤溶药物有效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输血例数比例、血制品用量;安全性评价指标包括:术后肾功能不全发生率、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结果:抑肽酶的止血效果在复杂先心手术组中表现较显著,术后24h胸腔引流量比氨甲环酸组减少21%[分别为9.6(7.5~17.5)mL/kg和12.1(6.2~17)mL/kg](P〈0.05)。而在简单先心手术组中,体质量〈10kg组术后出血量较体质量〉10kg组明显增多,但2种药物止血效果并无显著差异。在各手术组内,抑肽酶治疗组和氨甲环酸治疗组间在输血例数比例、输血量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各手术组内,抑肽酶治疗组和氨甲环酸治疗组间在术后气管拔管时间、肾功能障碍、神经系统并发症I、CU滞留时间及住院病死率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在简单先心手术组中,体质量〉10kg患儿在术后24h胸腔引流量、输血例数比例、输血量方面均较其余各组显著减少。结论:抑肽酶在减少小儿复杂先心术后出血方面优于氨甲环酸。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术后肾功能障碍发生率,抑肽酶和氨甲环酸相比无显著差异。
王丽红邓萌张学锋周守静梁伟民
关键词:抑肽酶氨甲环酸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出血
全身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分娩新生儿的影响被引量:26
2007年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妇实施全身麻醉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剖宫产产妇各30例,分别组成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阻滞组。全身麻醉组产妇先后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琥珀胆碱1.5 mg/kg、并给予气管插管。麻醉维持:40%笑气+60%氧气+0.5MAC异氟醚,及维库溴铵0.08 mg/kg,硬膜外阻滞组产妇应用1.73%碳酸利多卡因4 ml+5 ml+5 ml(含1:200 000肾上腺素)椎管内注入。两组分别于胎儿娩出后立即抽取新生儿脐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并记录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 d~5 d的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新生儿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原始反射、一般状态。结果①血气分析:全身麻醉组新生儿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O_2)、动脉氧饱和度(SaO_2)及碳酸氢根(HCO_3^-)分别为7.21±0.08、(56.1±16.5)mm Hg、(23.1±11.0)mm Hg、(29.9±20.6)%、(19.1±3.4)(mmol/L)。硬膜外阻滞组新生儿分别为7.37±0.06、(51.3±9.7)mm Hg、(17.5±6.9)mm Hg、(21.8±12.7)%、(21.6±3.3)(mmol/ L)。②NBNA:全身麻醉组第1 d,2 d,3 d,5 d的NBNA分别为(36.1±2.8)、(37.0±5.1)、(38.3±2.3)、(38.7±2.3)分。硬膜外阻滞组分别为(37.2±2.5)、(38.7±1.9)、(39.1±4.5)、(39.2±5.1)分。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采用常规剂量药物实施全身麻醉对新生儿安全无明显影响。
李海冰周守静梁伟民王丽红刘志强
关键词:剖宫产术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新生儿
氨甲环酸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出血和抑制炎症反应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应用氨甲环酸(TA)减少术后出血、输血和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纳入体重<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连续TA组、分次TA组和对照组)。连续TA组:于麻醉诱导后给予TA30mg·kg-1继以16mg·kg-1·h-1维持至术毕,预充液中予TA2mg·kg-1;分次TA组:于麻醉诱导后、体外循环开始时、体外循环结束后3个时段每次予TA30mg·kg-1;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替代,给药方法和容量同连续TA组。观察并记录术后出血量、异体血制品使用情况、心脏重症监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观察术前、体外循环中、术后6和24hD-二聚体水平;术前、手术即刻、术后6、12和24h的血IL-8、CRP和WBC计数水平。结果 120例患儿入组,连续TA组、分次TA组和对照组各40例。3组患儿术前基线资料具可比性。①术后出血量:连续TA和分次TA组术后6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h出血量和异体血制品输注量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D-二聚体水平:3组从体外循环开始至术后24h均呈持续升高趋势,连续TA和分次TA组体外循环中、术后6和24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连续TA和分次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L-8水平:3组在术后即刻、12h均呈持续升高趋势,连续TA和分次TA组术后24h均出现下降趋势,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RP水平:3组在术后12h均显著升高,术后24h对照组较连续TA和分次TA组显著升高(P<0.01);WBC计数:3组术后12、24h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体重<10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连续TA和分次TA给药均可有效抑制纤溶反应,显著减少术后6h出血量,并有明显的抑制炎性因子作用。
王丽红周守静王炫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氨甲环酸
小儿骶管镇痛技术的进展
2006年
骶管阻滞是小儿麻醉中最常用的区域阻滞之一,其操作简便,作用显著,尤其和全身麻醉联合使用,在小儿中下腹及下肢手术围术期镇痛中,显示了更可靠更优越的特性。随着新技术,新药物的不断出现,骶管阻滞已不仅用于术中镇痛。利用一些药物延长单次注射阻滞时间,通过对骶管置管的准确定位达到围术期镇痛的目的。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小儿骶管阻滞方面的新进展。
王丽红张学锋
关键词:骶管阻滞小儿麻醉镇痛技术围术期镇痛下肢手术术中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