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云龙

作品数:235 被引量:1,578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40篇期刊文章
  • 48篇专利
  • 4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6篇环境科学与工...
  • 68篇农业科学
  • 40篇生物学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52篇长江口
  • 33篇海域
  • 31篇浮游
  • 29篇群落
  • 26篇浮游动物
  • 22篇沉积物
  • 17篇污染
  • 16篇底栖动物
  • 16篇优势种
  • 16篇水域
  • 15篇近海
  • 14篇近海域
  • 13篇群落结构
  • 12篇鱼类
  • 12篇重金
  • 12篇重金属
  • 12篇邻近海域
  • 11篇大型底栖动物
  • 11篇贝类
  • 9篇养殖

机构

  • 227篇中国水产科学...
  • 32篇上海海洋大学
  • 7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江苏省海洋水...
  • 4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海环境科技...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国家海洋局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上海船舶运输...
  • 1篇上海市环境保...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浙江省淡水水...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上海市水产研...
  • 1篇东台市人民医...
  • 1篇宁波市海洋环...

作者

  • 233篇王云龙
  • 121篇沈新强
  • 97篇蒋玫
  • 66篇李磊
  • 52篇袁骐
  • 28篇徐兆礼
  • 24篇吴庆元
  • 22篇罗民波
  • 21篇唐峰华
  • 21篇陈亚瞿
  • 20篇晁敏
  • 19篇牛俊翔
  • 16篇全为民
  • 14篇尹艳娥
  • 14篇庄平
  • 13篇朱江兴
  • 13篇平仙隐
  • 11篇许高鹏
  • 11篇张衡
  • 9篇史赟荣

传媒

  • 18篇海洋渔业
  • 14篇中国水产科学
  • 14篇海洋环境科学
  • 8篇水产学报
  • 8篇农业环境科学...
  • 7篇生态学杂志
  • 5篇生态学报
  • 5篇海洋学报
  • 5篇海洋通报
  • 5篇生态环境学报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环境化学
  • 3篇海洋与湖沼
  • 3篇台湾海峡
  • 3篇中国水产学会...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海洋科学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10篇2019
  • 4篇2018
  • 7篇2017
  • 19篇2016
  • 20篇2015
  • 25篇2014
  • 24篇2013
  • 15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6篇2009
  • 10篇2008
  • 14篇2007
  • 13篇2006
  • 9篇2005
  • 4篇2004
2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长江口中华鲟保护区及临近水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变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根据2004年5月、8月、11月和2005年2月(Ⅰ年度)及2005年8月、11月和2006年2月、5月(Ⅱ年度)共2个水文年对中华鲟幼鱼保护区水域(30°15′~31°45′N、121°30′~122°15′E)15个...
罗民波庄平沈新强王云龙张涛朱江兴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环境因子长江口
文献传递
象山港人工鱼礁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被引量:11
2014年
2011年和2012年期间两个夏季(7月)在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浮游动物及主要环境因子调查,根据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的分析鉴定及其他环境因子测试结果,对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群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象山港人工鱼礁区及其邻近海域有浮游动物6大类36种,优势种为短尾类幼体(Brachyura larvae)、汤氏长足水蚤(Calanopia thompsoni)、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等。两个航次鱼礁区浮游动物生物量无显著差异性,与对照区相比,2012年鱼礁区明显较高;浮游动物丰度则出现明显的差异(2011年较大),与对照区相比,鱼礁区无明显差异性;多样性和均匀性变化一致,且出现显著差异(投礁后,多样性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区)。通过对调查水域浮游动物群落聚类分析发现,鱼礁区浮游动物的类群与对照区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分为两个类群,以鱼礁区和对照区的典型两个区域。
陈涛王云龙廖勇
关键词:浮游动物人工鱼礁群落结构象山港
一种防沉降式并仿海草复合结构产卵礁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沉降式并仿海草复合结构产卵礁,包括混凝土框架(1)和仿海草结构,所述混凝土框架(1)是一个由若干块水平布置的混凝土板和用于将水平布置的混凝土板均匀分隔成若干空间的竖直布置的混凝土板组成,所述竖直布置的混凝...
王磊王云龙石建高刘永利李灵智
文献传递
化工废水对养殖贝类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2001年12月,浙江省台州市南滩涂养殖贝类发生大面积死亡,根据对贝类养殖区周围的环境状况、污染源、水质、底质调查结果,结合生态毒理试验结果,综合分析化工废水排放对养殖贝类的影响.结果表明,位于养殖区上游化工区排放的污水对养殖贝类有较大毒性效应,已明显影响到贝类养殖区的海水水质和底质.在不利的气象、水文条件下(降水量少,盛行偏北风,小潮汛),造成排放的污水不能有效的稀释、扩散,造成贝类养殖区的海水水质和底质严重污染,从而导致位于下游的养殖贝类大面积死亡.
沈新强王云龙袁骐
关键词:化工废水养殖贝类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研究--时空分布及污染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根据2005-2009年5月和8月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Cu、Zn、Pb、Cd、Hg、As)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了其影响机理,并对其污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总体分布格局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并在泥质区普遍存在一个重金属含量的高值区;陆源输送、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重金属分布的主要因素;陆源输送、大气干湿沉降、有机物释放、重金属存在形态之间的转换是重金属来源的重要途径;基于因子总得分的污染分析显示,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分布呈由近岸向远岸递减的趋势.
李磊平仙隐王云龙蒋玫唐峰华沈新强
关键词: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
长江口赤潮高频区鱼类浮游生物的生态环境监测
赤潮频发的主要原因是海水富营养化、氮磷比失衡和存在赤潮生物适宜的环境气候条件等。长江口作为我国最大的河口,水域营养盐丰富,盐度变化幅度大,理化特性非常特殊,是我国主要的赤潮多发区之一。据报道近十年来发生在浙江中部海域、长...
蒋玫王云龙沈新强
关键词:长江口赤潮高频区
文献传递
东海近海沉积物铜和锌的活性形态对潜在污染风险的影响
2015年
根据2011年8月对东海近海海域的调查,通过对沉积物分级萃取的实验方法,结合环境因子的分析,采用总量和分形态风险评价的手段,重点研究了沉积物中Cu和Zn的活性形态、影响因素和潜在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u和Zn在细粒度的南部外海泥质区富集,且Cu和Zn的含量与粒径明显负相关,和粘土、粉砂等细粒度含量强烈正相关,说明自然来源是控制Cu和Zn含量和分布的主要因素。Cu和Zn活性形态高值区在长江口和杭州湾近岸,Cu的优势活性形态是碳酸盐结合态,Zn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相差不大,是其活性形态的主要部分。水化学环境对各形态Cu和Zn没有明显影响,自然沉积环境是影响Cu和Zn活性形态和总量的主要因素。富集因子研究表明,富集因子Zn>Cu,Cu和Zn的富集高值区在南部外海。Cu富集因子小于1,属于陆源,受外界污染影响不大;Zn富集因子接近于1,属于轻度污染。从形态角度评价,Zn和Cu平均都属轻度污染,但各站位污染程度相差较大,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污染较重,Zn在C5(P=369.14%)甚至出现重度污染。综合评价得出,Cu和Zn在外海总量高、活性形态低,说明具有较高的本底值;在长江口和杭州湾海域容易受人为污染影响,存在相对较大的污染风险。
徐亚岩柏育材尹艳娥平仙隐王云龙
关键词:影响因素沉积物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夏季浮游植物分布现状与变化趋势被引量:19
2008年
根据2000~2003年夏季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状况及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舟山渔场西部浮游植物平均细胞数最高(12 332.30×104/m3),长江口次之(3 961.38×104/m3),杭州湾水域最低(569.11×104/m3),长江口水域年间出现高值(1 000×104/m3)的稳定性明显高于舟山渔场和杭州湾;长江口(122°30′E以西)7月径流量变化是导致8月浮游植物总量年间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从单一种数量优势向多种群数量优势的方向发展,以往单峰型的季节变化和单一种主导浮游植物总数量分布的格局将有所改变。
王云龙袁骐沈新强
关键词: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夏季浮游植物
江苏如东滩涂文蛤养殖区养殖容量被引量:6
2014年
通过2012年4个季度现场对如东滩涂文蛤(Meretrix meretrix)养殖区叶绿素a含量、初级生产力、文蛤有机碳含量及其带壳重与鲜组织重比值等的调查检测,获得模型参数,应用营养动态模型、沿岸能流模型、方建光模型3种估算模型估算文蛤养殖容量并对相关模型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探讨。3种模式估算的贝类养殖容量分别为15 528.45 kg/hm2、25 949.10 kg/hm2、34 623.90 kg/hm2,平均为25 367.10 kg/hm2。模型估算结果表明,不仅需要应用不同的养殖容量模型同时进行对比验证,贝类自身生长变化对模型应用产生影响需要特别考虑。
李磊蒋玫沈新强王云龙袁骐
关键词:文蛤养殖容量
东海浮游枝角类生态学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3°30′~33°00′N、118°30′~128°00′E海域4个季节的海洋调查资料,探讨了东海浮游枝角类生态特征、数量变化和相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枝角类丰度夏季最高(17.16 ind.(100 m3)-1),秋季(14.68 ind.(100 m3)-1)次之,春季(0.63 ind.(100 m3)-1)较低,冬季该类未出现。春、夏、秋季的肥胖三角氵蚤(Evadne tergestina)和夏季的鸟喙尖头氵蚤(Penilia avirostris)是影响枝角类数量分布的主要种;春、夏、秋季枝角类总丰度与盐度呈负线性相关关系,与水温相关关系不显著。枝角类较高丰度区常位于沿岸淡水水团与其他水团交汇处偏沿岸水一侧。其数量变化动力主要来自沿岸冲淡水势力,特别是长江冲淡水势力的消长。枝角类在东海出现率较低,有一定的集群性,较高丰度的分布基本上局限在冲淡水势力影响范围内,其高丰度的水域是沿岸水团的一个重要标志。
徐兆礼王云龙袁骐
关键词:浮游动物枝角类生态特征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