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伟

作品数:6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沉积物
  • 2篇有机质
  • 2篇结构特征
  • 1篇毒害
  • 1篇毒害有机物
  • 1篇多环芳烃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有机物
  • 1篇质子
  • 1篇质子化
  • 1篇色谱
  • 1篇水溶
  • 1篇水溶液
  • 1篇水体
  • 1篇水体沉积物
  • 1篇天然有机质
  • 1篇土壤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机构

  • 6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王伟伟
  • 5篇吴宏海
  • 4篇郭杏妹
  • 3篇曾丁才
  • 3篇林怡英
  • 1篇杜娟
  • 1篇刘佩红
  • 1篇邓志芬
  • 1篇何广平
  • 1篇高嵩
  • 1篇曾建敏

传媒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海洋环境科学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1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高岭石-水溶液的界面反应特征被引量:15
2005年
高岭石的表面荷电性、溶解及其对Cu2+、Pb2+的吸附等实验结果表明,高岭石的零净质子电荷点pHPZNPC=5.2,但端面>AlOH的pHPZNPC在6.5~7.0之间,而>SiOH的pHPZNPC<2.3;然而,在pH2~10范围,ζ-电位均为负值,即电动电荷等于零对应的pH(pHIEP)<2;且在pH<4溶解时,Al溶出率比Si高,表明高岭石表层形成富Si贫Al层。随着溶液pH由酸性往碱性的变化,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表现为离子交换与表面配位模式并存,并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在pH<6.5时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吸附,在pH<4时由于受到高岭石Al的高溶出及较高的离子强度影响,高岭石对Cu2+、Pb2+的吸附率较低,但在pH5~6附近吸附率有明显的提升,并且有个吸附平台;在pH>6.5时,主要表现为离子交换和表面配位均为重要的吸附机制,若pH再升高或重金属离子浓度过高时甚至发生表面沉淀。研究还表明,溶液pH与离子强度影响高岭石-水界面反应过程,表面溶解与质子化反应改变高岭石的表面性质,包括表面荷电性和表面位化合形态,因而调控Cu2+、Pb2+的界面吸附行为。
吴宏海刘佩红高嵩何广平王伟伟
关键词:高岭石重金属质子化
珠江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结构特征与HOCs吸附模式研究
土壤沉积物中有机质是高度非均质的,包括许多复杂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腐殖质、干酪根、碳黑等。这些高分子聚合物大多是以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沉积物中,其相对含量、性质、结构对全球的碳循环,有机和无机污染物在自然界的迁移、转化...
王伟伟
关键词:沉积物
文献传递
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及其表面反应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07年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土壤溶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土壤化学和生物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DOM在天然有机质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但它将土壤中的矿物质、有机质联系在一起,并能调控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与归宿,因此国内外学者都很重视溶解性有机质对土壤环境中污染物环境行为影响的研究。综述了DOM的分类和分离技术,DOM的结构及其表征方法,DOM的表面反应性以及对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在土壤中吸附、迁移的影响等,并提出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郭杏妹吴宏海王伟伟曾丁才林怡英
关键词:反应性
水体沉积物中有机质结构特征与毒害有机物的吸附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以珠江广州河段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红外、紫外、荧光、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结构,与其他地区相比发现其芳化度和不饱和度较高,含N量也较高。以萘为吸附质,在碱处理前后的沉积物样品做吸附实验,结果发现沉积物样品接近线性吸附,而碱处理过后却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吸附,吸附机理的差异显示与其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王伟伟吴宏海郭杏妹邓志芬曾建敏曾丁才林怡英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
土壤和沉积物中NOM稳定性矿物学机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被引量:3
2007年
土壤和沉积物中天然有机质(NOM)稳定性问题受到关注,主要是因为NOM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大气中CO2的平衡与全球气候变化。此外,天然有机质还影响着土壤和沉积物中矿物的表面反应性、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生物有效性。因此,本综述在详细介绍土壤和沉积物中NOM稳定性矿物学机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的同时,也简略介绍了NOM的组成结构与反应性,并着重强调NOM/矿物微界面过程作用机制的重要性。许多研究表明,土壤和沉积物中NOM稳定性的矿物学机制主要包括矿物表面吸附和物理包裹。本综述目的是,介绍矿物保护的稳定NOM的分离、特性及其分析测定方法与技术,并且强调NOM稳定性矿物学保护机制系统性研究的重要性,以搞清矿物学保护机制在土壤和沉积物中NOM稳定保持中的贡献与重要性以及矿物学保护机制对天然有机质稳定性的调控作用,从而提高对土壤和沉积物环境生态的地球化学、矿物学的认识水平。
吴宏海郭杏妹杜娟王伟伟曾丁才林怡英
关键词:天然有机质稳定性
土壤和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界面吸附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7年
综述了环境中多环芳烃的危害、来源及分布,并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多环芳烃在土壤和沉积物中界面作用的常见作用模式,包括线性分配模型和非线性吸附模型及其应用;多环芳烃疏水性有机物吸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壤和沉积物中含碳物质的结构类型以及多环芳烃本身的分子特性。最后提出本领域研究中的建议与展望。
王伟伟吴宏海郭杏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