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卫刚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关节
  • 3篇膝关节
  • 2篇中医
  • 2篇疗效
  • 2篇疗效比较
  • 2篇内固定
  • 2篇骨折
  • 2篇关节炎
  • 1篇单髁
  • 1篇性关节炎
  • 1篇血汤
  • 1篇药疗
  • 1篇药疗法
  • 1篇置换术
  • 1篇置换术后
  • 1篇上肢
  • 1篇上肢骨
  • 1篇上肢骨折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手术

机构

  • 7篇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

  • 7篇王卫刚
  • 2篇冯宗权
  • 1篇李锦塘
  • 1篇侯军杰
  • 1篇邱华耀
  • 1篇朱秋贤
  • 1篇邹勇根
  • 1篇陈衍尧
  • 1篇谭国昭

传媒

  • 2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河北中医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上肢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年
目的:探讨上肢骨折实施微创下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上肢骨折3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骨折愈合时间、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用时、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肢骨折患者开展微创下内固定术治疗,可促进骨折早期愈合,同时预防及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临床效果较好。
王卫刚
关键词:上肢骨折
膨胀式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膨胀式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肱骨干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0例肱骨干骨折采用膨胀式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获随访6~12个月,所有骨折对位对线良好、固定钉稳固、达到骨性愈合、伤肢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膨胀式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手术简便、适应性强、安全可靠、骨折愈合快、伤肢功能恢复早。
陈衍尧王卫刚朱秋贤李锦塘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内固定
胫骨高位截骨术与腓骨截骨术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比较胫骨高位截骨术(HTO)与腓骨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九科行HTO或腓骨截骨术治疗KOA的患者。HTO组共37例,男11例,女26例,平均年龄(59±3)岁;腓骨截骨组共26例,男9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3)岁。分析比较两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花费、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再次行膝关节置换情况。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西安大略和曼彻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对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数据采用SPSS13. 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住院总花费、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随访期内再次行膝关节置换情况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HTO组术后随访中位数15. 7个月,腓骨截骨组术后随访中位数14. 9个月。HTO组手术耗时(t=21. 094,P <0. 05)、术中失血量(t=9. 91,P <0. 05)、住院总花费(t=65. 471,P <0. 05)均显著劣于腓骨截骨组。HTO组有1例(2. 7%)并发症,腓骨截骨组有2例并发症(7. 7%),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85)。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WOMA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HTO组显著优于腓骨截骨组(t=2. 426,P <0. 05)。WOMAC评分HTO组显著劣于腓骨截骨组(t=3. 997,P <0. 01)。术后12个月HTO组Lysholm评分(t=2. 979,P <0. 01)、WOMAC评分(t=-2. 472,P <0. 05)均显著优于腓骨截骨组。结论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比行腓骨截骨术手术耗时长、术中出血多、住院总花费多;术后12个月的随访提示行胫骨高位截骨术能比行腓骨截骨术取得更好的膝关节功能。
邱华耀冯宗权王卫刚
关键词:截骨术胫骨腓骨
诱导膜技术与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比较诱导膜技术与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78例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诱导膜技术治疗,观察组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Iowa膝关节评分及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Iowa膝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创伤性骨髓炎患者,效果优于诱导膜技术,有利于促进患者膝关节及踝关节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王卫刚
关键词:创伤性骨髓炎生活质量
舒筋活血汤联合中医推拿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汤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TKA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西医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舒筋活血汤联合中医推拿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予西医常规康复治疗。2组均治疗3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侧膝关节活动(包括最大屈伸角度、最大伸直角度)、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膝关节功能改善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包括膝关节的疼痛、功能、活动度、肌力、屈膝畸形、稳定性及减分项目,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健康调查12条简表(SF-12)进行评估,包括生理评分(PCS)和心理评分(MCS)。结果 2组治疗后患侧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及最大伸直角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最大屈伸角度均明显增加(P<0.05),最大伸直角度均明显缩小(P<0.05),且治疗组患侧膝关节最大屈伸角度及最大伸直角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SS各项评分及总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PCS评分及MC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5),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活血汤联合中医推拿治疗TKA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侯军杰王卫刚谭国昭
关键词:膝关节中医康复推拿中药疗法
血清miR-146a表达水平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辨证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miR-146a表达水平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中医辨证及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KOA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此外选择同期在佛山市中医院健康体检的健康受试者5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中医辨证将KOA患者分为气滞血瘀、肝肾亏虚、寒湿痹以及湿热痹4个证型,并按照双膝关节负重位X线平片KL分级分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受试者miR-146a表达情况,并采用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WOMAC)评分量表对KOA患者关节炎状况进行评分。结果126例KOA患者中,其中气滞血瘀证患者36例(28.57%)、肝肾亏虚证患者54例(42.86%)、寒湿痹患者17例(13.49%)、湿热痹患者19例(15.08%)。观察组患者血清miR-146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KOA患者血清miR-146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气滞血瘀证患者血清miR-146a水平最高,其次为肝肾亏虚证。随着KOA患者病情加重,血清miR-146a以及WOMAC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miR-146a水平与WOMAC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38,P<0.05)。结论KOA患者存在血清miR-146a异常表达,且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miR-146a表达不同,其中气滞血瘀证患者miR-146a表达最高,同时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血清miR-146a表达升高,并与患者临床症状密切相关。
王卫刚李知浩邹勇根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假体置换的中期随访评价被引量:7
2021年
背景:国内外大多数文献报道了活动平台单髁置换的中远期疗效,而对于固定平台单髁置换的中远期临床效果报道较少,同时大部分研究未分析固定平台单髁置换后不同时间点膝关节功能恢复及下肢力线改变情况,也忽视了对单髁置换后患者自我感觉情况的随访。目的:探讨膝关节固定平台单髁置换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的中期临床效果,同时观察下肢力线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佛山市中医院关节科诊断为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行固定平台单髁置换66例患者,其中男18例,女48例,平均年龄(62.36±16.33)岁,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5年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knee score,KS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膝关节疼痛严重程度,采用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评分评估单髁置换后假体自我主观感觉情况,治疗前和随访时拍摄双下肢负重全长X射线片测量髋-膝-踝角及胫股角评估下肢力线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五六年,平均5.5年,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关节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发生,均无假体松动、脱位及对侧间室和髌股关节病变;②治疗后1,3,5年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5年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目测类比评分低于治疗后1年(P<0.05),治疗后3年与治疗后5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治疗后3,5年人工关节被遗忘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后1年(P<0.05),治疗后3年与治疗后5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所有患者治疗后髋-膝-踝角、胫股角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1,3
王卫刚杨植栋冯宗权王鼎
关键词:膝关节单髁下肢力线人工关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