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肥胖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萎缩性
  • 2篇萎缩性胃炎
  • 2篇胃炎
  • 2篇细胞
  • 2篇腺瘤
  • 2篇肥胖症
  • 2篇分子
  • 2篇肠腺
  • 2篇大肠
  • 2篇大肠腺瘤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印迹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机构

  • 6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上海市长宁区...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7篇王娜
  • 6篇陈锡美
  • 6篇黄志刚
  • 3篇叶荣菊
  • 2篇张建培
  • 2篇张霞
  • 2篇王讳
  • 1篇吴剑
  • 1篇刘占举
  • 1篇王慧
  • 1篇惠萍萍

传媒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4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SNaPshot技术对萎缩性胃炎IL-1B-1473单核苷酸多态性的检测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IL-1B-1473基因与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上海同济医院经病理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各100例,收集其外周血标本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抽提标本DNA,以多重SNaPshot技术检测IL-1B-1473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果:IL-1B-1473基因在萎缩组和非萎缩组的基因型分布频率未见显著性差异.IL-1B-1473基因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萎缩程度无显著关联,携带-1473G/G的个体与携带-1473C/C者比较,其发生萎缩的危险性增加32%(OR=1.32,95%CI:0.55-3.16),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水平.
叶荣菊黄志刚王讳王娜王韶英陈锡美
关键词:萎缩性胃炎多态性
肥胖与大肠腺瘤关系的临床及分子机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初步了解肥胖人群患大肠腺瘤的危险性,并进一步深入探讨肥胖与大肠肿瘤的关系及其防治.方法:选择2006-12/2007-12在我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539例,分为大肠腺瘤组(n=250)和正常对照组(n=289),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及臀围,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从大肠腺瘤组中选择4例病理为管状腺瘤或绒毛管状腺瘤的大肠息肉组织,2例BMI>24kg/m2,WC>85cm;2例BMI<24kg/m2,WC<85cm,进行信号通路功能芯片基因筛查.结果:肥胖或腹型肥胖(以BMI和WC划分)患大肠腺瘤的调整后OR值分别为2.48(95%CI:1.19-5.20,P=0.016)和1.75(95%CI:1.15-2.66,P=0.009),其中男性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4.10(95%CI:1.26-13.31,P=0.019)和1.70(95%CI:1.00-2.88,P=0.019),以BMI划分的超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WHR划分的腹型肥胖在各种分析中均无统计学意义.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两组差异表达的基因共23个,其中BMI>24kg/m2组比BMI<24kg/m2组表达上调有6个,下调有17个,脂肪细胞因子Foxa2表达上调,IL-8和Leptin表达下调.结论:肥胖或腹型肥胖与大肠腺瘤的发生存在显著相关性,肥胖男性的患病风险明显大于女性;患大肠腺瘤肥胖人群的腺瘤组织中存在一些异常表达的因子.
王娜黄志刚陈锡美叶荣菊王讳张霞张建培
关键词:肥胖大肠腺瘤流行病学
食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合并鳞癌及文献复习
2009年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主要发生于肢体,尤以下肢多见,其次是腹膜后、腹腔、躯干及头颈部,也可发生于内脏器官,发生于食管的很少,同时合并鳞状细胞癌则更为罕见,现将我院诊治的1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黄志刚王娜刘占举
关键词:食管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文献复习鳞癌鳞状细胞癌内脏器官腹膜后
肥胖与结直肠肿瘤发生的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超重或肥胖是一种病理状态,近年研究认为肥胖是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危险因素之一。目前研究发现脂肪组织分泌的一些因子与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相关。本文针对肥胖的病理生理状态以及相关因子与结直肠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王娜黄志刚陈锡美
关键词:肥胖症结直肠肿瘤分子作用机制
肥胖与大肠腺瘤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初步探讨体重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与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选择无大肠癌病史且年龄在25~88岁的结肠镜检查患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根据肠镜检查及活检病理结果纳入大肠腺瘤组(250例)和正常对照组(289例),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肥胖或腹型肥胖(以WC划分)患大肠腺瘤的调整后OR值分别为2.48(95%CI=1.19—5.20)和1.75(95%CI=1.15~2.66),P〈0.05和P〈0.01,其中男性调整后的OR值分别为4.10(95%CI:1.26—13.31)和1.70(95%CI=1.00—2.88),P均〈0.05,超重组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肥胖者患进展期和非进展期腺瘤的调整后OR值分别为2.71(95%CI=1.01~7.29)和2.39(95%CI=1.05~5.47),P均〈0.05;腹型肥胖者(以WC划分)患非进展期腺瘤的调整后OR值为2.03(95%CI:1.25—3.28),P〈0.01;但在进展期腺瘤组未达到统计学差异。超重组在进展期和非进展期腺瘤的患病风险较正常人群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以WHR划分的腹型肥胖在各种分析中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与大肠腺瘤的发生显著相关,肥胖男性患病风险明显大于女性,肥胖对各期腺瘤的发生均显著相关。
王娜黄志刚陈锡美叶荣菊王慧张霞张建培
关键词:肥胖症大肠腺瘤病例对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研究
2009年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重要的胃癌前疾病,其发生机制目前并不十分明确。长期以来慢性炎症被认为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最终导致癌变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尤其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IL)-1不仅是重要的促炎因子,还是胃酸分泌的强力抑制剂,可提高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环氧合酶-2(COX-2)的生成。并促进或加重胃黏膜损伤。本研究采用SNaPshot技术检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非萎缩性胃炎患者的IL-1β基因-511、-31、-1473和+3954多个位点多态性以及IL-1RN串连重复多态性,探讨IL-1β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
叶荣菊黄志刚陈锡美王娜王韶英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白细胞介素-1Β基因多态性萎缩性胃炎患者IL-1RN胃癌前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肠息肉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结肠息肉的关系。方法经胃、肠镜检查,入选100例结肠息肉,另150例结肠无明显异常者为对照。采用免疫印迹法进行Hp的血清学分型,并取结肠息肉、胃黏膜观察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结肠息肉组Hp阳性率较对照组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与对照组相比,直、乙、降结肠息肉及多发性结肠息肉Hp阳性率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30,P=0.004)。但Hp血清分型的分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可能是结肠息肉发生的一个因素。
王韶英惠萍萍叶荣菊吴剑王娜陈锡美
关键词:结肠息肉幽门螺杆菌免疫印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