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学敏

作品数:9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炎症
  • 4篇炎症因子
  • 3篇源性
  • 3篇外源
  • 3篇外源性
  • 3篇腐胺
  • 3篇创面
  • 2篇萎缩性
  • 2篇萎缩性瘢痕
  • 2篇细胞
  • 2篇TIMP1
  • 2篇C-JUN
  • 2篇MMP1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凋亡
  • 1篇休克
  • 1篇休克期
  • 1篇引流
  • 1篇愈合

机构

  • 9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荣新洲
  • 9篇王学敏
  • 9篇樊桂成
  • 8篇刘思容
  • 6篇张涛
  • 5篇周岳平
  • 5篇李庆辉
  • 4篇李松泽
  • 1篇王震

传媒

  • 3篇第八届全国创...
  • 1篇广州医药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3
  • 5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特重烧伤病人休克期死亡风险因素评估
分析可能导致特重烧伤病人死亡的各种相关性因素,探讨特重烧伤病人死亡的高风险因素.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05年7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特重度热力学烧伤病人106例(烧伤总面积≥50%TBSA),其中包括死亡病例21例....
张涛李松泽樊桂成王学敏荣新洲
关键词:特重烧伤休克期
增生性瘢痕与萎缩性瘢痕中c-fos mRNA、c-jun mRNA及MMP1、TIMP1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增生性瘢痕与萎缩性瘢痕中c-fos mRNA、c-jun 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与瘢痕增生之间的关系。方法临床上收集32例深度烧伤后瘢痕标本,其中烧伤后4~10个月增生性瘢痕标本18例,烧伤后2~4年内萎缩性瘢痕标本14例。采用RT-PCR方法对上述瘢痕组织中c-fos mRNA、c-jun mRNA进行半定量检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1抑制剂(TIMP1)表达情况,并利用图象分析方法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增生性瘢痕中c-fos mRNA表达增高,与萎缩性瘢痕中c-fos mRNA表达有差异(P<0.01);c-jun mRNA表达在两组中表达无差异(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1抑制剂(TIMP1)在增生性瘢痕中TIMP1表达减少,统计学上低于萎缩性瘢痕TIMP1表达(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在增生性瘢痕与萎缩性瘢痕中表达无差异(P>0.05)。结论增生性瘢痕中c-fos基因mRNA表达增高,有利于刺激MMP1对细胞外基质(ECM)的降解,对减轻瘢痕的增生有一定作用;增生性瘢痕中TIMP1表达降低,通过减少对MMP1的拮抗作用而达到减轻瘢痕增生的作用。
张涛王学敏荣新洲樊桂成李松泽刘思容
外源性腐胺、尸胺对家兔血中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外源性的腐胺、尸胺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并比较其在机体损害中的异同.方法 采用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坏死组织匀浆液组,腐胺组,尸胺组,每组10只.予生理盐水组兔子腹腔注射1 ml/kg的生理盐水...
樊桂成荣新洲王学敏刘思容周岳平李庆辉
文献传递
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前列地尔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疗效和机制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前列地尔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3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进行治疗的糖尿病足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20),2组患者均进行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静脉滴注前列地尔。治疗前及治疗第7、14天,分别采集2组患者晨空腹静脉血3 mL;治疗第7、14天,采集患者引流袋中引流液5 mL,离心取上清液,移入已消毒的Eppendorf管中,密封,冻存于-80℃低温冰箱,并于患者更换负压材料时取部分肉芽组织,10%甲醛固定,石蜡切片。分别检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7、14天血液中降钙素原和血清白蛋白含量及治疗第7、14天引流液中的一氧化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肉芽组织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及腐胺含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降钙素原和血清白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治疗第7、14天,观察组降钙素原分别为(0.61±0.46)、(0.30±0.28)ng/mL,低于对照组(0.93±0.47)、(0.49±0.29)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1、-2.15,P=0.03、0.04);观察组血清白蛋白[(27.13±2.13)、(28.78±1.90)g/L],高于对照组[(25.48±2.66)、(25.48±2.66)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7、3.18,P=0.04、<0.01)。观察组治疗第7、14天引流液中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86.30±5.82)、(106.97±6.44)μmol/L,浓度高于对照组[(65.64±5.76)、(84.80±9.19)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67、9.25,P值均小于0.01);VEGF含量分别为(123.04±11.76)、(240.15±38.85)pg/mL,浓度高于对照组[(85.09±6.72)、(129.57±17.2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2、11.74,P值均小于0.01);观察组治疗第7、14天,引流液中腐胺浓度为(0.63±0.08)、(0.22±0.08)mg/L,低于对照组[(0.81±0.09)、(0.41±0.08)mg/L],差异均�
李松泽荣新洲张涛樊桂成王震刘思容刘忠考王学敏温学良
关键词:糖尿病足溃疡前列地尔创面
外源性腐胺对正常大鼠肝、肾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一定浓度的外源性腐胺对机体脏器功能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肝、肾细胞凋亡诱导情况.方法 采用健康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Ⅳ组)共30只,外源性腐胺注射组(P组)60只,其中P组设P1组和P2组2种腐胺剂量亚...
周岳平荣新洲王学敏李庆辉樊桂成刘思容
文献传递
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内毒素的异同.方法 采用成年新西兰兔3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坏死组织匀浆液组,内毒素组,每组10只.予生理盐水组兔子腹腔注射1ml/kg的生理盐水,坏死组织匀...
樊桂成荣新洲王学敏李庆辉刘思容周岳平张涛
文献传递
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探讨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对机体炎症因子的影响并分析其与内毒素的异同。方法 30只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坏死组织匀浆液组和内毒素组,于注射前及注射后2、6、12、24、30、36、48、60 h于兔耳朵中央动脉抽取血液标本2 ml,酶联免疫法动态观察血清标本炎症因子TNF-α、IL-1、IL-6的浓度变化,对比分析3组的差异。结果(1)坏死组织匀浆液组腹腔注射后很快可见血清TNF-α、IL-1、IL-6含量升高,12 h后达到高峰期,36 h后开始出现回落。生理盐水组炎症因子浓度在观察期间无明显变化(P<0.01);(2)坏死组织匀浆液组中炎症因子的上升时间早于内毒素组(2~4 h vs 5~6 h),并且部分炎症因子在峰值期间(30 h)较内毒素组明显增高(P<0.05);(3)曲线拟合中匀浆液组中炎症因子浓度变化曲线明显有别于内毒素组。结论创面坏死组织分解物中含有不同于甚至强于单纯内毒素毒性的能引起机体炎症反应的有害物质。
樊桂成荣新洲王学敏李庆辉刘思容周岳平张涛
关键词:创面内毒素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增生性瘢痕与萎缩性瘢痕中c-fos mRNA、c-jun mRNA及MMP1、TIMP1表达的研究
探讨增生性瘢痕与萎缩性瘢痕中c-fos基因mRNA、c-jun基因mRNA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与瘢痕增生之间的关系.临床上收集32例深度烧伤后瘢痕标本,其中烧伤后4-10个月增生性瘢痕...
张涛王学敏樊桂成李松泽刘思容荣新洲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
外源性腐胺和尸胺对兔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腐胺、尸胺对兔外周血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取40只普通级成年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生理盐水组、坏死组织匀浆液(简称匀浆液)组、腐胺组、尸胺组,每组10只。生理盐水组兔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mL/kg),匀浆液组兔腹腔注射匀浆液(1mL/kg),腐胺组兔腹腔注射浓度为10g/L的腐胺(1mL/kg),尸胺组兔腹腔注射浓度10g/L的尸胺(1mL/kg)。注射前及注射后2、6、12、24、30、36、48、60h经兔耳中央动脉抽血2mL,采用ELISA法动态观察血清标中TNF-α、IL-1、IL-6的含量变化。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用Cubic模型曲线对各组炎症因子含量变化进行曲线拟合,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1)各组兔血清炎症因子含量变化:①生理盐水组3种炎症因子含量无明显变化。与注射前比较,匀浆液组、腐胺组及尸胺组注射后大部分时相点3种炎症因子含量呈不同程度升高,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3.49~13.58,P值均小于0.05)。②腐胺组血清TNF-α、IL-1、IL-6含量分别于注射后2、6、6h明显上升,此趋势与匀浆液组相似,但较尸胺组(均为注射后2h)延迟。③腐胺组血清TNF-α、IL-1、IL-6含量峰值分别为(339±36)、(518±44)、(265.9±33.5)pg/mL,显著低于尸胺组的(476±86)、(539±22)、(309.4±27.1)pg/mL,F值分别为5.11、1.90、5.56,P值均小于0.05。(2)各组兔血消炎症因子含量变化曲线拟合结果:①腐胺组3种炎症因子含量开始上升时间段(注射后3~4h)较尸胺组(注射后2h)延迟,各炎症因子含量达峰值时间段(注射后18~30h)显著晚于尸胺组(注射后12~30h),且峰值持续时间段(注射后18~30h)短于尸胺组(注射后12~30h)。②腐胺组3种炎症因子含量上升时间段和峰值持续时间段均与匀
樊桂成荣新洲王学敏刘思容周岳平李庆辉
关键词:腐胺炎症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