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园

作品数:24 被引量:68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激光
  • 11篇角膜
  • 9篇准分子
  • 9篇准分子激光
  • 9篇分子
  • 8篇非球面
  • 7篇手术
  • 7篇磨镶术
  • 7篇角膜磨镶术
  • 7篇非球面切削
  • 6篇近视
  • 5篇屈光
  • 5篇ORK
  • 4篇原位
  • 4篇原位角膜磨镶...
  • 4篇术前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准分子激光原...
  • 4篇激光原位

机构

  • 22篇广州市第一人...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作者

  • 24篇王小园
  • 18篇金敏
  • 15篇高宗银
  • 9篇杨为中
  • 6篇周传清
  • 6篇朱远军
  • 5篇陈文俐
  • 5篇匡丽晖
  • 4篇张柳
  • 4篇胡玉娟
  • 4篇丁小珍
  • 4篇胡燕飞
  • 4篇邓奋刚
  • 4篇朱云喜
  • 3篇苏嘉励
  • 2篇任秋实
  • 2篇李美丽
  • 2篇黄雄飞
  • 2篇郝绮红
  • 2篇王燕

传媒

  • 7篇广州医药
  • 5篇中国实用眼科...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当代护士(中...
  • 1篇中华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0
  • 3篇199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角膜层间微创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角膜层间微创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 ,对 2 1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行施 8~ 9mm深达 1 / 3~ 2 / 3角膜的层间分离并进行层间微创术。结果 :所治病例角膜愈合良好 ,无不良反应 ,眼部症状如眼痛、畏光、流泪、异物感有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 ,甚至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 ,随访 6~ 2 4个月 ,临床疗效稳定。结论 :角膜层间微创术在患者尚不具备穿透性角膜移植条件下 ,既能起到重建眼表结构 ,又能缓解大泡性角膜病变症状。同时它提供了一种简便、安全、不需特殊材料。
高宗银金敏胡燕飞杨为中王小园胡玉娟陈文俐苏嘉励
关键词:大泡性角膜病变显微镜穿透性角膜移植药物治疗
不同切削模式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远期疗效被引量:19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切削模式LASIK治疗超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数>-10.00D)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0例(165只眼)超高度近视根据角膜厚度分为单区切削LASIK及多区LASIK组,术前屈光度数-10.00D~-16.00D平均(-13.2±2.21)D(等效球镜)。A组(单区切削组)32例(59只眼)。平均屈光度为-10D~-12D平均(-11.2±2.21)D(等效球镜)。角膜厚度546~618μm。平均565±23.2μm,平均535μm±21.4μm。术中多区切削为2~3区,切削直径4.5~6μm。单区切削,切削直径为5.75~6.5μm。术后随12访~24个月。结果术后12个月时裸眼视力≥0.5A组49只眼(83%),B组86只眼(81.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A组50只眼(84.7%)B组88只眼(83%),屈光度在±1D以下者两组分别为41只眼(69.4%)72只眼(67.9%),屈光度<±2.00D者两组分别为47只眼(79.6%)82只眼(78.3%),统计学无显著差异。术后两个月内眩光、夜视力下降等并发症以B组为多,3个月左右减轻或消失。屈光回退A组4只眼(6.6%),B组8只眼(7.5%)可能与B组屈光度更高有关。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角膜较薄单区切削不够时可选择多区切削模式。多区切削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
金敏朱远军王小园高宗银
关键词:超高度近视LASIK
标准的LASEK与非球面切削LASEK治疗薄角膜高度近视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联合Q值优化的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 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及标准的LASEK治疗薄角膜(≤500μm)的高度近视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非球面组:运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联合Q值优化的非球面切削LASEK对23例38眼薄角膜的高度近视患者行屈光手术。标准组:应用LASEK对21例36眼薄角膜的高度近视患者行屈光手术。术后2周、4周、3个月、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术后6个月时复查角膜地形图、波前像差、视觉对比敏感度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术后非球面组裸眼视力、球差、总阶像差、Qs、Q f、视觉对比敏感度均较标准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慧差、平均模拟角膜记读数等效值及患者主观感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球面切削LASEK及标准LASEK治疗薄角膜的高度近视,术后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术后均有良好的视力恢复。非球面切削的LASEK术后可明显减少术后球差、Qs、Q f的增大,减少了对比敏感度异常的发生,较好地保持了角膜的非球面性。
朱云喜金敏高宗银杨为中王小园朱远军
关键词:高度近视非球面切削Q值高阶像差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
翼状胬肉头部撕离术与常规刀具剥离术的探讨
2000年
目的 :探讨翼状胬肉头部撕离切除术与单纯刀具剥离头部切除术二种方法对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眼科有齿镊胬肉头部撕离切除术 33例 ,单纯刀具剥离头部切除术 32例 ,随访观察 6~ 2 4个月比较分析。结果 :撕离切除术与单纯刀具剥离头部切除术的角膜创面愈合时间平均分别是 3天和 5天 ,复发率分别为 9 1%和 40 6 % ,两者有显著差别。结论 :胬肉头部撕离切除术角膜创面愈合时间短 ,复发率低。
王小园邓奋刚
关键词:翼状胬肉外科手术
ORK引导的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切削LASIK手术前后Q值比较
2010年
目的比较ORK引导的非球面切削与标准切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非球面系数Q值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240只眼)患者,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为-5.00DS,术后裸眼视力均在1.0以上。ORK组有60例(120只眼)接受ORK程序引导的非球面切削,LASIK组有60例(120只眼)接受LASIK标准切削。对两组手术前后Q值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统计法进行组间和组内统计分析,P<0.05有统计意义。结果所有术眼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术前两组Q值无统计学差异。术后ORK组Q值为0.51±0.28,LASIK组为0.72±0.39,ORK组比LASIK组的增加值要小,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ORK引导的非球面切削与LASIK,的标准切削相比,术后引起Q值的增加值变小,有助于改善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但仍需进一步优化非球面切削程序。
王小园金敏丁小珍李美丽王燕匡丽晖周传清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术非球面Q值
LASIK术后角膜层内脂质异物角膜炎的临床观察
2007年
目的动态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层内脂质类异物的临床变化,并对其导致的弥漫性板层内角膜炎(DIK)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方法从4800例LASIK后近视患者中发现,11例(11只眼)层内脂质类异物残留,其中8例(8只眼)发生层内脂质异物角膜炎患者进行动态观察。包括发病时间、视力、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治疗。结果LASIK后脂质类DIK常发生在激素停用后2~3个月内,有复发倾向,迟发多见,男多于女,以激素局部治疗为主辅以抗生素。局部治疗1周,可控制症状,1~1.5个月治愈。但数月内均复发1~2次,治疗同前。视力恢复至1.0以上(7只眼),0.8(1只眼)。结论LASIK术后角膜层内异物性角膜炎须与层间感染鉴别,及时有效的治疗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王小园金敏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切削治疗术后屈光回退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运用以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最优个性化角膜屈光矫正程序(OptimizedRefractiveKeratectomyORK)治疗各种角膜屈光性手术后,包括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adialKeratotomyRK)、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oKeratectomyPR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后屈光过矫、欠矫或回退的疗效。方法运用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引导ORK程序及小光斑高速飞点激光扫描系统对38例(57只眼)多种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回退、欠矫、过矫等患者行再次激光手术。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视力及屈光状态。结果38例57眼手术顺利,全部术眼术后裸眼视力≥0.6,即57眼(100%);≥1.049眼(85.96%);57眼屈光度均少于±1.0D,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角膜地形图角膜波前像差引导(ORK)程序矫治RK、PRK、LASIK术后的屈光回退安全有效,但需深入研究和严格掌握适应症。
金敏王小园高宗银朱远军
关键词:角膜地形图屈光回退再手术
ORK—CAM引导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个体化术优化设计方案的临床验证
2012年
目的评价ORK—CAM引导的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个体化手术优化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3年和2008年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激光中心就诊的平均等效球镜度、角膜像差没有明显差异的近视患者300例分为两组,其中优化方案组150例(300只眼)接受ORK—CAM引导的非球面个性化切削手术,传统方案组150例(300只眼)接受传统LASIK手术。进行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裸眼视力、残余等效球镜度、角膜像差和Q值的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2组患者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术后残余等效球镜度均减少,但两组间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角膜总体阶像差均方根值(RMS)、三阶像差均方根值(RMS3)、四阶像差均方根值(RMS4)、球差、慧差和Q值均增加,但优化方案组的增幅小于传统方案组,均P〈0.05。结论ORK—CAM引导的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个体化手术优化设计方案能提高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能改善术后的视觉质量。
匡丽晖金敏王小园高宗银杨为中黄雄飞朱远军张柳周传清任秋实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非球面
ORK-CAM引导的准分子激光非球面切削个体化手术优化设计方案的研究
金敏王小园匡丽晖周传清任秋实高宗银杨为中陈文俐黄雄飞朱远军张柳丁小珍郝绮红朱云喜
(1)课题来源与背景:自选科研项目,利用自有资金进行研制的科技项目。(2)技术原理及性能指标:ORK-CAM(OptimizedRefractiveKeratectomy-CustomizedAblationManage...
关键词:
关键词:激光治疗
白内障膨胀期伴发青光眼人工晶体植入术被引量:3
1996年
本文报告15例白内障膨胀期伴发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的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良好,对这种手术的技术问题作了介绍.
王小园邓奋刚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