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竹 作品数:14 被引量:6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在两个X连锁显性腓骨肌萎缩症家系中发现同一GJB1基因突变Glu208Lys 被引量:2 2007年 在两个X连锁显性腓骨肌萎缩症(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CMT)家系中进行了GJB1基因的突变分析。提取基因组DNA,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反应扩增GJB1基因编码序列,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al polymorphism,SSCP)分析,对有差异SSCP带型的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在两家系中发现同一GJB1基因c.622G→A(Glu208Lys)突变。所发现的突变位点在国内尚未报道。 宋书娟 闫明 王小竹 章远志 邹俊华 钟南关键词:腓骨肌萎缩症 X-连锁 突变 MS-MLPA方法在Prader-Willi综合征及Angelman综合征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检测甲基化特异性的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S-MLPA)方法的敏感性和可靠性,以寻求一种简单、重复性好、精确度高的用于Prader-Willi综合征(PWS)和Angelman综合征(AS)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DNA提取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然后,用DNA纯化试剂盒进行纯化。用MS-MLPA试剂盒Me028对临床诊断的2例PWS和4例AS患儿进行基因检测分析。扩增的PCR产物用测序仪ABI310进行基因型分析,最终所得数据用GeneMarkeT软件进行分析。MS-MLPA的检测结果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进行验证。结果4例As中3例源于母源染色体15q11-q13缺失,1例源于父源染色体15q11-q13单亲二倍体或印记中心缺陷;2例PWS中1例源于父源染色体15q11~q13缺失,1例尚不能明确原因。结论MS-MLPA是一种简单、高效、准确、可靠的基因检测方法。 李美蓉 王小竹 刘晓燕 杨艳玲 包新华 张月华 熊晖 钟南 秦炯 吴希如 潘虹关键词:ANGELMAN综合征 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检测DMD 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杜氏肌营养不良是是由于抗肌萎缩蛋白的缺失、重复及点突变所致的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神经肌肉病。目前运用多重PCR检测此基因热点区可以检测大部分病人的缺失突变,然而多重PCR不能检测非热点区及重复突变,且不能定量分析拷贝数。运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检测DMD可为临床诊断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本实验采用的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LPA)能快速、准确、半定量地分析患者及携带者缺失与重复突变的拷贝数,且检测范围涉及整个基因。结果15例DMD患者9例是由于缺失突变所致,6例未检测到缺失突变及重复突变。其中7例缺失突变病人经“一步到位法”多重PCR验证,2例缺失突变病人经多重PCR未检测到的缺失突变。结论MLPA是一种快速、准确、简便检测缺失及重复突变的方法。利用MLPA能检测所有DMD患者及携带者的缺失和重复突变。 王小竹 姚凤霞 卢天兰 Nanbert Zhong关键词:DMD 基因缺失 DYT1和DYT5的临床和遗传特征(英文) 2006年 Dystonia is a syndrom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sustained muscle contractions, producing twisting, repetitive, and patterned movements, or abnormal postures. According to genetic basis, dystonia is classified into 13 subtypes. We mainly discussed two subtypes, DYT1 and DYT5, in this review. Early-onset primary dystonia is caused by the mutation of DYT1 gene, which leads to TORSINA abnormal. GTP cyclohydrolase 1 (GTPCH1)-deficient DRD(DYT5) is caused by the mutations of GCH1 gene. By genetic testing, we can confirm clinical diagnosis of each subtype and develop prenatal diagnosis for it. 王小竹 Nanbert ZHONG关键词:基因 产前诊断 质粒纯化利用离子交换柱的再生方法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为提高质粒大量提取纯化柱的使用率,降低实验成本。方法用0.5molLHCl和0.5molLNaOH溶液处理已使用过的一次性纯化柱,使之再生,继而被重复利用。结果再生纯化柱所提纯的质粒DNA经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证实DNA纯度高,无不同质粒间污染。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董敏 王小竹 李继红 王恒关键词:再生方法 NAOH溶液 PCR扩增 质粒DNA HCL 琼脂糖 肯尼迪病三核苷酸序列数目与发病年龄的关系 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探讨旨尼迪病患者三核苷酸(CAG)重复序列数目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对30例基因确诊的肯尼迪病患者进行雄激素受体基因第一外显子测序,计算其CAG重复序列数目,并分析其与患者发病年龄间的关系。对所有患者进行Appel量表评分以评价其运动功能缺损程度,并分析Appel量表评分与CAG重复序列数目及病程的关系。结果CAG重复序列数目与发病年龄呈负相关(r=-0.671,P〈0.01);Appel量表评分与病程罨正相关(r=0.855,P〈0.01)但与CAG重复序列数目无明显相关性(r=0.100,P=0.601)。结论与其他CAG重复序列疾病一样,肯尼迪病患者的CAG重复序列数目决定了其发病年龄,但与病情轻重无关。 鲁明 王小竹 张俊 赵海燕 孙阿萍 宋乐官 樊东升关键词: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发病年龄 ATP7B基因突变ASO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条的构建 肝豆状核变性(OMIM 277900)又叫 Wilson’s 病(WD),是一种与铜蓝蛋白异常有关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多发生于青少年当中,致病基因为 ATP7B,定位于13q14.3,产物是一种 P 型铜转运三磷酸腺苷... 隋佳梅 孟岩 王铮 王小竹 黄尚志文献传递 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的基因型、表型分析及随访研究 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总结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uchenne/Becker muscular dystrophy,DMD/BMD)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基因诊断,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以提高其诊疗水平。方法:收集整理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的方法进行抗肌萎缩蛋白基因DMD突变的检测,对未检测到缺失或重复的患儿扩增其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I型(limb 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2I)致病基因FKRP的外显子,然后进行DNA直接测序,并随访患者病情变化。结果:从临床确诊的90例DMD/BMD患者中检测出58例DMD基因外显子缺失(64.44%,58/90),9例外显子重复(10.00%,9/90),检出突变的34例患儿的母亲中17例(50%,17/34)为缺失/重复的杂合性改变。对23例未检测到DMD基因重复或缺失的患儿进一步直接测序FKRP基因编码序列,未发现致病突变。对14例患儿按照国外文献方案进行小剂量泼尼松短期间歇治疗,随访发现短期内激素治疗未见明显疗效,因例数及疗程不够尚不能得出结论;其中1例患儿母亲再次怀孕后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产前诊断,经MLPA检测羊水细胞,诊断胎儿为女性携带者。结论:本组病例显示,DMD基因缺失突变主要发生在热点区45~54外显子之间,重复突变主要发生在基因的5′端。识别DMD?BMD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类型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判断预后。MLPA作为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方法可对DMD?BMD进行基因诊断,检出携带者,更好的进行遗传咨询。 张艳芝 熊晖 王小竹 王硕 罗静 王静敏 姜玉武 常杏芝 潘虹 齐建光 李万镇 袁云 吴希如关键词:肌营养不良 核酸探针 基因扩增 基因缺失 SLC22A1 rs628031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双胍不良反应的关系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SLC22A1 rs628031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双胍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93例接受单用二甲双胍口服降糖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DNA,应用单碱基延伸法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不同剂量二甲双胍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rs628031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双胍不良反应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在药物剂量亚组分析中,rs628031 GA/AA基因型的患者接受单用高剂量二甲双胍口服降糖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比率明显增高(85.7%vs.14.3%,P=0.015),但是,在低剂量组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SLC22A1 rs628031基因多态性与高剂量二甲双胍的不良反应发生有关。 陈培贤 郭雅丽 许琪 陈大方 王小竹 张留伟 刘志科 黄东瑾 倪伟锋 陈慎仁关键词:糖尿病 多态性 单核苷酸 二甲双胍 巴特综合征临床表现与基因突变相关性分析 2005年 巴特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以低钾代谢性碱中毒为特征。目前临床上分为四种类型,分别涉及肾小管上不同的盐离子通道蛋白。SLC12A1编码 Na-K-2Cl 通道蛋白,ROMK 编码 K^+通道蛋白,CLCNK 编码 Cl^-通道蛋白,BSND 编码 Cl^-通道蛋白β亚基。这些基因的突变导致其编码的多肽链异常,形成异常的肾小管盐离子通道蛋白,引起水电解质吸收紊乱,致使出现不同临床类型的巴特综合征。 王小竹 黄尚志关键词:巴特综合征 基因突变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代谢性碱中毒 水电解质 Β亚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