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昆
- 作品数:15 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性髋部骨折的家庭康复治疗(附50例报告)
- 1990年
- 利用家庭病床行康复治疗老年性髋部骨折50例,其中粗隆间骨折32例,股骨颈骨折18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6~84岁,平均66岁。根据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及家庭病床的特点要求:简单、安全、可靠。粗隆间骨折用股骨下端或胫骨结节骨牵引;股骨颈骨折在局麻下用小切口行麦氏(McMurray)截骨术加骨圆针固定。术后观察19个月到6年,28例获满意效果。还讨论了在不同条件下,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的体会。同时针对我国老龄人口增加及专科卫生人员不足的现状,提出采用这种疗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崔宽龙王尚昆张开放
- 关键词:髋部骨折康复治疗老年性
- 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脊髓纵裂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 1996年
- 对29例脊髓纵裂患者(手术组20例,非手术组9例)行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TNCSEP)测量研究,20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患病组PTNCSEP明显异常,两下肢间的PTNCSEP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组患者手术后PTNCSEP明显改善(P<0.05),非手术组患者随访发现PT-NCSEP无改善(P>0.05)。结果表明:PTNCSEP是一敏感、客观、可靠的诊断工具,可用来判断脊髓纵裂神经损害的程度及机理,评价手术效果。
- 程斌王尚昆崔宽龙孙仲
- 关键词:脊髓纵裂体感诱发电位胫后神经
- 胸部脊柱侧凸患者的呼吸动力学研究被引量:1
- 1996年
- 胸部脊柱侧凸患者的呼吸动力学研究闫传柱,王尚昆脊柱侧凸与肺功能关系的研究是从本世纪中期开始的。八十年代,有人将肺功能的测试结果同脊柱侧凸的度数相联系,并得到肯定的结果[1]。之后肺功能障碍的机理研究也增多起来[2],但对结论各家争论不一。我们对胸部脊...
- 闫传柱王尚昆
- 关键词:胸部脊柱侧凸呼吸动力学
- 脊髓纵裂的CT影像与手术所见的关系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通过研究脊髓纵裂的CT影像与手术所见的关系,评价CT扫描的诊断价值,揭示CT扫描在手术治疗、提高手术疗效及神经缺陷发生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根据CT扫描影像与手术中所见的病理改变,对23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根据CT影像与手术所见将脊髓纵裂间隔分为骨性、软骨性、纤维性和混合性。20例患儿23处脊髓纵裂中,骨性18例,软骨性2例,纤维性1例,混合性2例,除1例纤维性间隔CT平扫未能显示外,其余的CT影像与手术所见相符。结论:CT平扫影像与手术中所见相符。CT扫描是脊髓纵裂理想的、有价值的诊断手段,给临床提供了清晰的病变图像,为手术的正确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研究神经缺陷的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 程斌王坤正王尚昆孙仲篪
- 关键词:脊髓纵裂CT外科手术儿童
- 青少年特发性胸段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受限的决定因素被引量:16
- 1998年
- 目的:通过对脊柱侧凸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程度与脊柱畸形特点间关系的研究来探讨脊柱畸形矫治术改善肺功能的可能性。方法:本文对72例青少年特发性胸段脊柱侧凸患者的肺功能及脊柱侧凸角的大小、后凸角的大小、顶椎旋转程度、顶椎的位置、侧凸节段的长短做了仔细的检查和测量,并对两者间的关系进行了多元相关分析。结果:肺容量(以肺活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VC%代表)及肺通气量(以最大通气量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比MVV%代表)与侧凸角及侧凸累及的胸椎椎体数目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顶椎所在的位置在胸段的排列顺序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后凸角及顶椎旋转程度无明显相关。表明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受损害的程度是由顶椎位置、侧凸节段长短及侧凸角度大小决定的。换句话说,顶椎在胸段的位置越高、累及的胸椎数目越多、侧凸角度越大,肺功能受限就越严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改善肺功能必须大幅度矫正侧凸角,如能使之为0°,则可同时消除侧凸位置及节段的影响。
- 董明岩崔宽龙陈君长王尚昆
-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青少年脊柱侧凸胸段
- 脊髓纵裂患者的手术治疗被引量:7
- 1995年
- 1978年5月~1993年7月,作者手术治疗31例脊髓纵裂病例。男性7例,女性24例,随访2个月~14.4年,5年以上者19例,均伴发先天性脊柱畸形,其13例有两处脊髓纵裂。痊愈10例,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手术有效率81%,文内简要介绍了手术方法,讨论了有关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等。
- 程斌崔宽龙王尚昆刘文彬
- 关键词:神经管缺损脊髓纵裂外科手术
- 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的神经缺陷机理探讨
- 1996年
- 对49例脊柱神经管闭合不全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价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TNCSEP)测量,发现两下肢间神经缺陷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有显著差异(P<0.05);患病组49例PTNCSEP明显异常(P_(40)峰潜伏期延长或P_(40)波形消失),手术组40例手术切除椎管内异常结构后神经缺陷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明显改善(P<0.05),非手术组9例则无改善(P>0.05)。结果提示其神经缺陷的机理是椎管内异常结构对脊髓的牵拉或压迫及病变部位的脊髓单侧发育不全。
- 程斌孙仲箎王尚昆王坤正
- 关键词:脊柱神经管缺损神经机能障碍病理学
- 脊髓纵裂4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5
- 1996年
- 本文分析了我院1978年5月~1994年7月46例脊髓纵裂的临床特点,其中手术治疗37例,非手术治疗9例,均伴先天性脊柱畸形。临床上病人大多有腰背部中线上皮肤异常,如毛发斑、皮窦或脂肪瘤等。大多有单侧或双侧下肢神经异常,部分有膀胱直肠括约肌障碍。特征性X线表现是:部分病人椎管中央见到纵行骨嵴,椎弓根间距增宽,但无椎弓根变扁,骨嵴部椎间隙狭窄,附件结构紊乱;脊髓造影示典型的“岛屿征”即中央性充盈缺损,造影剂柱被间隔分为两半。CT扫描示椎管中央有骨性或软骨性间隔,分隔脊髓,并清楚显示扩大的椎管、椎体及附件畸形等。46例中,37例手术切除纵裂间隔,总有效率91%。本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极易漏诊和误诊,诊断须靠X线检查和CT扫描等,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 程斌王尚昆孙中篪崔宽龙
- 关键词:脊髓纵裂外科手术
- 脊柱结核再手术的原因分析及治疗体会附46例报告
- 王尚昆崔宽龙张开放
- 关键词:脊椎骨关节结核清创术抗结核药再手术
- 脊髓纵裂神经缺陷机制探讨
- 1995年
- 对29例脊髓纵裂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临床评价及胫后神经皮层体感诱发电位(PTNCSEP)检查,结果:患病组29例两下肢间神经缺陷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有显著差异(P<0.05);患病组29例的58根PTNCSEP明显异常;手术组20例间隔切除术后神经缺陷的临床评分及PTNCSEP异常明显改善(P<0.05),非手术组9例1年半随访时则无改善(P>0.O5)。结果提示神经缺陷的机理是脊髓纵裂间隔对脊髓的牵拉和纵裂脊髓单侧发育异常。
- 程斌王尚昆王坤正孙仲篪
- 关键词:脊髓纵裂神经缺陷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