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峥嵘

作品数:7 被引量:10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老年
  • 2篇动脉
  • 2篇病患
  • 1篇动脉僵硬
  • 1篇动脉僵硬度
  • 1篇动脉血
  • 1篇动脉血管
  • 1篇动脉硬化
  • 1篇心包
  • 1篇心包积液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心肌梗塞患者
  • 1篇心脑
  • 1篇心脑血管
  • 1篇心脑血管病
  • 1篇心脑血管疾病
  • 1篇胸闷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第三...

作者

  • 7篇王峥嵘
  • 6篇朱昀
  • 3篇张福春
  • 1篇毛节明
  • 1篇周玲
  • 1篇刘喆
  • 1篇宁永忠
  • 1篇刘振英
  • 1篇王海宁

传媒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种类与药敏分析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了解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种类和耐药性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日~2009年6月30日医院老年内科及呼吸内科住院的〉65岁下呼吸道感染患者449份痰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种类和药敏结果。结果临床分离病原菌690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6.2%,革兰阳性球菌占26.3%,真菌占17.5%;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前10位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4.9%),白色假丝酵母菌(13.9%),铜绿假单胞菌(13.0%),鲍氏不动杆菌(10.9%),肺炎克雷伯菌(8.3%),大肠埃希菌(6.4%),阴沟肠杆菌(4.3%),溶血葡萄球菌(3.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3.2%)及副流感嗜血菌(2.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比例高,占68.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敏感性仍较高。结论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菌株比例高,同时应注意真菌感染,治疗中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王峥嵘朱昀刘振英宁永忠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2
2014年
目的以患有多种心血管疾病及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老年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将206例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及非骨质疏松组,记录一般情况,调查患者患各种心血管疾病情况,测定血清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白蛋白、血尿素、肌酐、钙、磷、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量腰椎及双侧股骨颈的骨密度值,分析患者骨密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58.7%)明显高于老年男性(38.6%),骨质疏松组患者年龄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质疏松组体质指数(BMI)均较非骨质疏松组低(P〈O.05),男性骨密度与BMI呈显著正相关(P〈O.01),女性骨密度与BMI呈正相关,与TC、LDL-C呈负相关。对各项生化指标及合并慢性疾病进行逐步法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BMI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女性BMI及TC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慢性病患者体质量越低,骨质疏松的危险性越高。老年女性患者TC与骨密度可能存在相关性,更应该积极地控制血脂,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风险均有益处。
王峥嵘朱昀
关键词:骨质疏松高脂血症体质指数
第350例——胸闷,气短,双下肢水肿10余天
2007年
病历摘要 患者男,91岁。患者10余天前无诱因出现活动后心悸,胸闷,气短,喘息,休息后略好转。渐加重至不能平卧,双下肢水肿,尿少,纳差,无发热,咳嗽,咳痰。2006年6月6日于我院急诊查超声心动图(UCG)示“大量心包积液,左房增大,升主动脉增宽,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71%,脏层心包表面可探及多量纤维素附着”,X线胸片示心脏增大,心功能不全,双侧胸腔积液,右下肺膨胀不全。
王峥嵘朱昀周玲张福春毛节明
关键词:双下肢水肿胸闷气短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大量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
脉搏波速度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早期发现动脉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及预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的一个指标,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我们主要对PwV在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及其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王峥嵘朱昀
关键词:脉搏波速度心脑血管疾病饮食结构人口老龄化心脑血管病动脉血管
腹膜后纤维化10例临床分析
2012年
腹膜后纤维化(retroperitonealfibrosis,RPF)是一种以腹膜后组织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伴纤维组织增生为特点的疾病,增生的纤维组织包绕腹主动脉、髂动脉、输尿管等腹膜后组织而产生一系列临床表现,尤以输尿管梗阻致肾盂积水为常见。该病十分罕见,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200000至1/500000,多见于50~70岁,男、女比例2~3:1,无家族集聚倾向。本文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6年来收治的10例RPF病例进行分析,并复习国内外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王峥嵘朱昀张福春
关键词:腹膜后纤维化
老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评价老年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320例老年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存糖尿病组(联合患病组)。收集年龄、体质指数、性别、吸烟、血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测定血清空腹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等;并应用COLIN-VP1000动脉硬化测定仪测量人选者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以评价对动脉硬化的影响。结果联合患病组、糖尿病组、高血压组、对照组baPWV值分别为(2165.9±479.9)cm/S、(2158.6±386.9)cm/s、(1881.2±383.8)cm/S和(1667.2±279.3)cm/s,联合患病组、高血压组及糖尿病组的baPWV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473,P〈0.05),联合患病组与糖尿病组的baPWV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组与糖尿病组及联合患病组的baPW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患病组脉压、超敏C反应蛋白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空腹血糖、平均动脉压、脉压、超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baPWV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是老年人动脉僵硬度增高的影响因素,而高血糖对老年人动脉僵硬度的影响可能起了更重要的作用。血糖、平均动脉压、脉压、超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是影响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刘喆王海宁王峥嵘朱昀张福春
关键词: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Q-Tc间期延长的意义
2005年
目的探讨Q-Tc间期的延长对老年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将7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与56例无急性心肌梗塞的冠心病(CHD)患者作对照分析,并根据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是否发生室速、室颤或心脏猝死, 将其分为严重心律失常组和无严重心律失常组,观察Q-Tc间期。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的Q-Tc值为0.47±0.04s,无心肌梗塞的冠心病组的Q-Tc值为0.42±0.03s,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严重心律失常组的Q-Tc间期和无严重心律失常组的Q-Tc间期分别为0.49±0.03s及0.46±0.04s,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合并Q-Tc间期延长者预后较差。
王峥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Q-TC间期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