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希涛

作品数:64 被引量:179H指数:7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理学
  • 23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7篇催化
  • 18篇催化剂
  • 14篇溶胶
  • 11篇光催化
  • 10篇乙烷
  • 10篇脱氢
  • 9篇丁烷
  • 9篇异丁烷
  • 8篇氧化铝
  • 8篇溶胶-凝胶法
  • 7篇海藻酸
  • 7篇负载型
  • 6篇氧化铝颗粒
  • 6篇球形
  • 6篇部分氧化
  • 5篇氧化物
  • 5篇制氢
  • 5篇水铝石
  • 5篇拟薄水铝石
  • 5篇复合半导体

机构

  • 64篇天津大学
  • 3篇天津市环境保...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作者

  • 64篇王希涛
  • 32篇钟顺和
  • 22篇王康
  • 16篇肖秀芬
  • 4篇杨文建
  • 3篇宓立新
  • 3篇高健
  • 3篇李青
  • 3篇邵怀启
  • 3篇耿云峰
  • 2篇何明霞
  • 2篇桑换新
  • 2篇胡蓉蓉
  • 2篇黎汉生
  • 2篇田野
  • 2篇谭建华
  • 2篇何志敏
  • 2篇王建伟
  • 2篇邵宇
  • 2篇李传峰

传媒

  • 7篇Chines...
  • 6篇天津大学学报...
  • 5篇化学工业与工...
  • 4篇分子催化
  • 3篇燃料化学学报
  • 3篇第十五届全国...
  • 2篇无机材料学报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石油化工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Chines...
  • 1篇应用化学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2006年全...
  • 1篇全国催化学术...
  • 1篇中国工程院化...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膜反应器中二氧化碳氧化丙烷脱氢过程研究
2004年
制备了V2O5-MoO3/SiO2催化剂和负载型聚酰亚胺-二氧化硅-银和聚酰亚胺-二氧化钛-银有机-无机杂化膜,并将其用于二氧化碳氧化丙烷脱氢膜催化反应过程中,研究了在膜催化反应器中不同的操作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V2O5-MoO3/S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低温活性,能在较低温度下吸附活化CO2和丙烷;两种杂化膜对丙烯具有较高的分离性能;采用膜催化反应器能明显增加丙烷转化率和丙烯选择性,但没有改变反应机理,杂化膜主要起着控制催化反应区的组分浓度分布的作用.
邵怀启钟顺和王希涛
关键词:氧化脱氢丙烷膜反应器杂化膜
乙烷部分氧化制C<,2>氧化物Fe-Al-P-O催化剂的研究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超细Fe-Al-P-O催化剂,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该催化剂对乙烷部分氧化制C<,2>氧化物的反应性能.
王希涛钟顺和肖秀芬
关键词:催化剂乙烷溶胶凝胶法
文献传递
一种海藻酸辅助成型法制备球形氧化铝颗粒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藻酸辅助成型法制备球形氧化铝颗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取拟薄水铝石,加入水分散,再加入海藻酸钠水溶液,搅拌形成海藻酸钠-拟薄水铝石混悬液;(2)将海藻酸钠-拟薄水铝石混悬液滴入到铝、钙、钡、铜、锌...
王康杨文建王希涛
一种酚醛树脂基多孔活性炭小球的制备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海藻酸胺辅助溶胶-凝胶法,以可溶性酚醛树脂为碳源,通过调节酚醛树脂制备过程的温度和时间,制备出一种具有光滑表面、高球形度、高机械强度、大比表面积、粒径均匀可调等特征的多孔活性炭球.采用XRD、强度测定仪、N_2吸附-脱附与SEM等方法对制备的多孔活性炭球进行表征,探究不同的制备条件对多孔活性炭球成型过程以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酚醛树脂过程的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多孔活性炭球形貌和孔结构的决定性因素;升高温度或延长反应时间均能提高酚醛树脂的聚合度,从而提高多孔活性炭球的机械强度和比表面积;酚醛树脂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2,h时,多孔活性炭球比表面积与机械强度最大,分别为454.7,m^2/g与51.8,N/粒。
王希涛石春杰王康
关键词:酚醛树脂
磷化镍催化异丁烷临氢脱氢制异丁烯被引量:3
2016年
以Si O2为载体,结合浸渍法和程序升温还原法制备磷化镍催化剂,考察了不同n(Ni)/n(P)和不同Ni负载量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及异丁烷脱氢性能的影响。运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程序升温还原(H2-TPR),氢气程序升温脱附(H2-TPD)等表征手段考察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构、还原性能及氢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Ni/P比对催化剂表面的物相有较大影响,n(Ni)/n(P)为1.0和0.5时,形成Ni2P相;n(Ni)/n(P)为1.5时,形成Ni12P5。随着Ni负载量的增加,活性组分Ni2P粒子尺寸变大,但分散度降低。磷化镍能够催化异丁烷脱氢制异丁烯,但Ni2P的催化活性要比Ni12P5高,经实验研究发现,当Ni/P比为1.0、负载量为10%、n(H2)/n(i-C4H10)=1.0、空速为800 h-1时,在460℃反应时,对异丁烯的选择性可达到80%。
许燕丽王希涛
关键词:磷化镍异丁烷异丁烯脱氢
ZrO_2-SiO_2负载Cu-Ni催化剂的CO_2加氢反应性能被引量:18
2001年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 ,制备了 Zr O2 - Si O2 (Zr Si O)表面复合物载体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 Zr Si 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 .借助 BET、TPR、IR和微反等技术 ,研究了 Zr Si O及其负载的 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及催化 CO2 加氢的反应性能 .结果表明 ,Zr Si O表面主要是价联型结构 ;Zr O2 引入 Si O2 表面 ,可以有效地促进 Cu O和 Ni O的还原 .在 Zr Si O负载的 Cu- Ni催化剂表面的 Cu或 Ni位 ,CO2 发生化学吸附形成线式、剪式、卧式吸附态 .在该催化剂上 CO2 的加氢反应产物主要是 CH3OH、CH4、CO和 H2 O,生成 CH3OH的选择性与催化剂组成及反应条件密切相关 ,在适当的条件下 ,CH3OH的选择性大于 90 % .
钟顺和王希涛宓立新肖秀芬
关键词:二氧化锆加氢反应负载型催化剂
SnO_2-SiO_2负载Cu、Ni催化剂的CO_2加氢反应性能被引量:16
2001年
采用表面反应改性法制备了SnO2 SiO2 (SnSiO)表面复合物载体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SnSiO担载的Cu Ni双金属催化剂。借助BET、XRD、TPR、IR和微反等技术研究了SnSiO及其负载的Ni、Cu双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构造、化学吸附及CO2 加氢反应性能。结果表明 :SnSiO是SnO2 单分子层价联于SiO2 表面的复合氧化物 ,仍保持类似SiO2载体的孔结构和比表面 ;SnO2 引入SiO2 表面后可以有效地促进CuO、NiO的还原 ,还原后成为负载在SnSiO载体表面的Cu Ni合金 ;CO2 在负载型Cu Ni合金表面Cu或表面Ni位上发生化学吸附 ,形成线式和剪式吸附态 ;CO2 在催化剂上的加氢反应产物主要是CH3 OH、CH4 、CO和H2 O ,生成CH3 OH的选择性与催化剂组成及反应条件密切相关。Cu Ni催化剂 ,在 0 5MPa ,170℃ ,H2 /CO2 (mol/mol)为 3的条件下 ,CH3 OH的选择性达到 84 6 %。
钟顺和王希涛宓立新肖秀芬
关键词:双金属催化剂加氢反应负载型催化剂二氧化锡
Cu/CeO2-TiO2/SiO2光催化CO2和CH4直接合成烃类氧化物
钟顺和王希涛谭建华
关键词:复合半导体光催化二氧化碳甲烷乙酸
V2O5和TiO2在负载型复合半导体V2O5-TiO2/SiO2表面的相互修饰作用
2004年
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复合半导体材料V2O5-TiO2/SiO2,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测定、拉曼光谱、程序升温还原、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技术对固体材料的结构和光响应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V2O5-TiO2/SiO2表面存在着高度分散的V2O5和TiO2微晶,它们之间有一定相互修饰的作用.TiO2则有助于提高V2O5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程度,抑制VOx聚合,减少V2O5微晶的尺度,而V2O5能扩展TiO2的光响应范围,使TiO2的吸光区域由原来的紫外光区拓宽至可见光区域,提高了复合半导体对光能的利用率.
胡蓉蓉钟顺和王希涛
关键词:复合半导体分散度
P掺杂量对纳米TiO_2结构及其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以NaH2PO4为掺杂离子给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系列P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运用N2吸附-脱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激光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漫反射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掺杂的P可以进入TiO2骨架中,而掺杂量过高时,P将溶解于TiO2晶格间隙中;P掺杂后的TiO2均为具有介孔结构的锐钛矿晶型纳米颗粒,其晶粒变小,分散度明显提高.适量P掺杂增大样品的比表面积,并使得TiO2禁带内引入杂质能级,降低了禁带能量,增加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性能,提高了TiO2的吸光性能.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反应结果表明,P掺杂的TiO2表现出远高于纯TiO2的光催化活性;5%P掺杂样品在紫外光和模拟太阳光辐射下,其最高产氢速率可分别达1838和209μmol/(g.h).这与掺P后晶粒变小、比表面积增大、禁带能量降低以及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分离性能增加有关.
田野桑换新王希涛
关键词:掺杂二氧化钛光催化制氢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