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梗死
  • 17篇脑梗
  • 17篇脑梗死
  • 13篇急性
  • 12篇脑梗死患者
  • 11篇血小板
  • 11篇急性脑梗死
  • 10篇急性脑梗死患...
  • 8篇抗血小板
  • 8篇出血
  • 7篇缺血
  • 6篇动脉
  • 6篇脑出血
  • 6篇反应蛋白
  • 5篇动脉粥样硬化
  • 5篇血小板-白细...
  • 5篇药物
  • 5篇再灌注
  • 5篇注射
  • 5篇细胞

机构

  • 17篇苏州大学附属...
  • 15篇无锡市第三人...
  • 4篇南通大学
  • 2篇苏州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0...

作者

  • 37篇王引明
  • 18篇刘春风
  • 14篇胡玲玲
  • 14篇曹勇军
  • 12篇孔亮
  • 9篇陈孝东
  • 6篇桂树华
  • 5篇冯萍
  • 4篇陶峥
  • 4篇王挺刚
  • 4篇赵继来
  • 4篇孔亮
  • 3篇潘宇红
  • 3篇顾俊泉
  • 2篇孙钧铭
  • 2篇邵小鹏
  • 2篇罗蔚锋
  • 2篇李超生
  • 2篇狄美琪
  • 2篇陶杨

传媒

  • 5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3篇2006
  • 1篇2005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Ⅰ型胶原酶-肝素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系统研究I型胶原酶-肝素诱导的大鼠脑出血后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方法应用0.125U/μ L I型胶原酶 2μL和2U/μL的肝素钠注射液1μL定位注射至大鼠右侧尾状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3μL),分别检测大鼠术后1h、 3h、6h、12h、24h、48h、72h和7d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血液流变学参数。结果对照组大鼠末见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脑血肿形成。I型胶原酶-肝素注射组大鼠出现明显的脑血肿和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行为学评分以H6h、H12h 和H24h组最重;全血及血浆粘度的部分参数在H3h-48h不同程度增高。红细胞聚集指数在H6h-48h是明显升高的,但变形指数各组没有差异。血纤维蛋白原在H12h-72h显著升高。结论 I型胶原酶-肝素诱导建立的大鼠脑出血模型是成功可靠的,大鼠腑出血后不同时限部分血液流变学参数可以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
曹勇军陈孝东王引明刘春风
关键词:脑出血血液流变学
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颅内出血转化及疗效分析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颅内出血转化及疗效。方法按纳入的排除标准,回顾性分析2012年-2015年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组(A组)40例,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组(B组)40例,非静脉溶栓的对照组(C组)40例,比较3组间治疗后颅内出血转化,对比治疗前、治疗后2h、1d、7d的NIHSS评分,以评估治疗效果。结果三组间颅内出血转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颅内出血风险均较小;三组NIHSS评分比较,溶栓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静脉溶栓后的1d和7d,A组和B组分别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静脉溶栓治疗有效;A组与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提示两种静脉溶栓疗效差异不大。三组治疗7d后总有效率比较,A组与C组,B组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的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时间窗内,阿替普酶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均安全有效。
赵继来胡玲玲孔亮王引明许岩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阿替普酶尿激酶静脉溶栓
C-反应蛋白和皮质醇预测恶性脑梗死的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联合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皮质醇预测恶性脑梗死(MCI)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73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和皮质醇水平,依据临床症状和脑CT检查将患者分为MCI组和非MCI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评价。结果MCI组患者血清CRP和皮质醇分别为(17.90±4.30)mg/L和(1059.95±226.67)nmol/L,非MCI组患者血清CRP和皮质醇分别为(12.87±4.31)mg/L和(858.48±300.55)nmol/L,MCI组患者血清CRP和皮质醇高于非MCI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CRP诊断MC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85.7%。皮质醇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0%和64.3%。平行诊断试验:灵敏度为96.26%,特异度为55.11%。系列诊断试验:灵敏度为61.845,特异度为94.89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和皮质醇为预测MCI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血清CRP和皮质醇有助于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平行诊断试验)和特异性(系列诊断试验)。
王引明孔亮潘宇红胡玲玲
关键词:C-反应蛋白皮质醇脑梗死
抗血小板药物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影响被引量:24
2007年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其的影响。方法对急性脑梗死和对照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可溶性 P 选择素(sP-sel)、C-反应蛋白(CRP)和 PLA 进行检测。同时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氯吡格雷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NSS)评分、PAR、sP-sel、CRP 和 PLA 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MA 水平与 PAR、sP-sel、CRP、血糖、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正相关(P<0.05);与 SNSS 评分负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后 PMA、PAR 明显下降(P≤0.001),且治疗后氯吡格雷组 PMA 和 PAR(ADP)降低较阿司匹林组更明显(P<0.05),但 PAR(AA)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sel 在氯吡格雷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反映血小板活化的敏感指标 PMA 明显增高,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可以降低 PMA 水平,其中氯吡格雷作用较阿司匹林更为明显。
王引明曹勇军刘春风冯萍
关键词:脑梗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急性脑梗死患者若积极给予改善血黏度、促进脑微循环的治疗,则可保护脑细胞、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我科自2004年9月~2009年6月应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18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375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证实,发病至入院时间为6~48h,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6例,男性110例,女性76例;年龄45岁~79岁,平均(61.4±11.3)岁;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为中型(16~30分)114例,轻型(0~15分)72例;
孔亮王挺刚王引明邵小鹏桂树华
关键词:通心络胶囊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微循环脑干梗死
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4
2019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某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PV)、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聚集率(PA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4.44%;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6.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PV、FIB、PAR及凝血功能指标PT、APTT、D-D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PV、FIB、PAR及D-D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患者治疗后PV、FIB、PAR及D-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T、APT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前列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通过抑制血小板活性及降低血液黏度,起到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水平,调节患者凝血功能的作用。
狄美琪胡玲玲王引明贺春晖桂树华顾俊泉韩利坤
关键词:前列地尔氯吡格雷急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
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OOB和神经肽Y的动态观察
2009年
目的观察脑出血后静脉血S100B和神经肽Y(NPY)的动态变化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SA)检测30例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20例健康人静脉血S100B和NPY的含量,同时计算脑出血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继发性脑水肿的体积。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和NPY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100B在入院第1天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NPY在第7天时最高,第14天时较入院时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NPY的动态变化与脑水肿体积变化一致,而100B的变化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不一致。结论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和NPY均明显增高,NPY含量的变化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密切相关,动态监测NPY对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水肿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胡玲玲王引明孔亮顾俊泉邵小鹏狄美琪孙钧铭
关键词:脑出血S100B脑水肿
醒脑静对脑出血患者S100B、神经肽Y和脑水肿的影响被引量:32
2011年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神经肽Y(NPY)和脑水肿的动态变化及醒脑静对其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出血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20例健康人静脉血S100B和NPY的含量,同时计算脑出血患者第1天、第7天、第14天继发性脑水肿的体积;另外将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和醒脑静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100B、NPY和脑水肿的变化。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血S100B和NPY的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B在入院第1天最高,然后逐渐降低,在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Y在第7天时最高,第14天时较入院时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NPY的动态变化与脑水肿体积变化一致,而S100B的变化与脑水肿体积的变化不一致。脑出血患者治疗后醒脑静组患者第7天和第14天时NPY和脑水肿体积均低于普通治疗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醒脑静组患者S100B亦低于普通治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静脉血S100B和NPY均明显增高,NPY含量的变化与脑出血后脑水肿变化密切相关,醒脑静可以降低脑出血患者血NPY和脑水肿的水平。
王引明胡玲玲孙钧铭
关键词:醒脑静脑出血SIOOB脑水肿
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PMA)的影响。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司匹林治疗组(A组)、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治疗组(B组)、氯吡格雷治疗组(C组)、氯吡格雷+通心络胶囊治疗组(D组),每组均20例。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后PMA、斯堪的纳维亚神经卒中量表(SNSS)评分、血糖、胆固醇、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PAR)、可溶性P选择素(sP-sel)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PMA水平与PAR、sP-sel、CRP、血糖、胆固醇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成正相关(P<0.05);与SNSS评分成负相关(P<0.05)。脑梗死患者治疗后PMA、PAR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治疗后4组S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治疗前后均无明显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P-sel在B组、C组和D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通心络胶囊与抗血小板药物合用可降低患者体内PMA的水平,在抑制血小板活化方面,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合用与氯吡格雷的效果相似。
刘建芳王引明曹勇军吴延华冯萍刘春风
关键词:脑梗死通心络胶囊抗血小板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的变化及抗血小板药物对其的影响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白细胞聚集体(platelet-leukocyte aggregations,PLA)的变化以及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PLA的影响。方法:对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0例性别、年龄相配的对照组患...
王引明刘春风曹勇军陈孝东罗蔚锋冯萍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