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凤
- 作品数:10 被引量:340H指数:6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7
- 2012年
- 利用丽江1954-2009年的气候资料,对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评价,划分出其等级和旅游适宜期年内分布;结合2006-2010年丽江海外旅游、国内旅游的客流量月指数,在对气候舒适度及特殊影响因素赋值的基础上,采用OLS方法建立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气候舒适度与旅游地年内客流量变化有密切关系。海外客流量年内变化分2个时段,在10月-次年4月干季,受气候舒适度影响极其显著,此外还受新年、圣诞假期的影响,海外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1.31%;在5-9月雨季则呈现较均匀分布状态,平均月指数为8.33%。国内游客客流量变化全年主要受气候舒适度影响,同时还受7、8月暑假及"十一"黄金周影响,客流量月指数气候弹性系数为0.56%。
- 曹伟宏何元庆李宗省王淑新王春凤常丽
- 关键词:气候舒适度
- 云南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被引量:43
- 2012年
- 利用丽江1954—2009年的月气温、降水、相对湿度、风速、日照时数等影响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气象资料,对其进行年际、年内变化规律分析.在计算其温湿指数THI、风效指数K和着衣指数ICL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分析计算了丽江市综合旅游气候舒适度,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季节分布.结果表明:该地3—11月均较适宜旅游,其中最佳旅游舒适期为5—9月;2000年以来,气温升高、风速降低、降水量减少、湿度下降的暖干趋势,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并增加了游客在出游期间的舒适度;冬春季节气温的升高,使得全年中适宜旅游的时间在增加,对旅游业发展有促进作用.
- 曹伟宏何元庆李宗省王淑新王春凤
- 关键词:旅游气候
- 玉龙雪山东坡气温和降水梯度年内变化特征被引量:14
- 2012年
- 依据玉龙雪山东坡4个不同海拔高度处自动气象站观测的2008年10月至2009年9月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气温和降水梯度的年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同一海拔区间温度梯度月变化存在显著差异,海拔2400~3046m之间温度梯度绝对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1.01℃/100m)和12月(0.39℃/100m),两者相差0.62℃/100m;海拔3046~4300m之间温度梯度绝对值的最大最小值分别出现在4月(0.60℃/100m)和1月(0.32℃/100m),两者相差0.28℃/100m;在4300~4800m之间,月温度梯度绝对值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2月(0.80℃/100m)和8月(0.46℃/100m),两者相差0.32℃/100m.另外,玉龙雪山东坡海拔2400、3046、4300和4800m处的2009年5月到10月的降水总量依次为788.40、1884.30、735.30和1680.70mm;该区雨季降水量(5-10月)随海拔变化存在两个峰值带,第一大降水带在海拔2800~3200m左右,养育了森林植被,第二大降水带在海拔4800~5000m左右,养育了冰川.同时,月降水梯度随海拔升高呈现出"正-负-正"的变化形式.
- 辛惠娟何元庆李宗省王世金杜建括王春凤蒲焘张蔚
- 关键词:玉龙雪山冰川气候变化环境工程
- 我国横断山区1960-2008年气温和降水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139
- 2010年
- 运用样条函数法、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法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横断山区27个气象站1960-2008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表明,近50年来横断山区气温呈现统计意义上的变暖趋势,其中60和80年代气温相对较低,其他年代则较高,2000-2008时段年均温比多年均值高0.46oC。横断山区年均气温、春季气温、夏季气温、秋季气温和冬季气温的倾向率分别为0.15oC10a-1、0.589oC10a-1、0.153oC10a-1、0.167oC10a-1和0.347oC10a-1,升温幅度表现出随纬度增高而加大的趋势,整个横断山区以沙鲁里山和大雪山南缘区域及梅里雪山地区为中心,春季升温幅度最大,冬季次之。横断山区年降水在60和70年代偏低,80年代以后相对偏高,特别是90年代比多年均值高29.84mm,进入2000年后相较90年代明显下降。横断山区年降水、春季降水、夏季降水、秋季降水和冬季降水倾向率分别为9.09mm10a-1、8.62mm10a-1、-1.5mm10a-1、1.53mm10a-1和1.47mm10a-1,只有春季倾向率通过了显著水平检验;除夏季降水外,其他季节降水均表现出由西南向东北和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这是纵向岭谷对流经该区的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同时起着东西向阻隔作用和南北向通道作用的体现。横断山区季风期气温和降水的倾向率分别为0.117oC10a-1和6.01mm10a-1,最为明显的是2000年后季风期降水明显降低;横断山区非季风期气温和降水的倾向率分别为0.25oC10a-1和7.47mm10a-1,均高于季风期。
- 李宗省何元庆辛惠娟王春凤贾文雄张蔚刘婧
- 关键词:气温降水
- 丽江市冬季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中水溶性离子化学特征被引量:13
- 2011年
- 2008年12月~2009年1月在丽江市共采集25个TSP样品,目的是研究丽江市冬季TSP中水溶性离子的化学特征及它们的来源情况.结果表明,样品中主要水溶性离子的电荷浓度:Cl-、NO 3-、SO42-、Na+、NH 4+、K+、Mg2+、Ca2+分别为16.00、14.95、49.40、3.12、44.75、8.65、29.50、183.02 neq.m-3,样品中平均离子总电荷浓度值为349.39 neq.m-3,其中Ca2+平均浓度占平均离子总浓度的52.38%,阳离子平均浓度为阴离子平均浓度3.35倍.样品中SO24-/NO 3-均值为3.98,表明人类活动中固定源对大气环境影响程度大于移动源.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和主因子分析,发现Ca2+和Mg2+主要来自于地表粉尘源,而NO 3-、SO42-、NH 4+和K+离子主要和丽江市冬季各种人类活动的燃烧过程有关,其中地表粉尘源影响相对较大,说明丽江市冬季大气TSP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综上判断,丽江冬季大气TSP中各离子主要以CaCO3、(NH4)2SO4、MgCO3和KNO3的形式结合,并有少量的CaSO4和Ca(NO3)2存在.
- 张宁宁何元庆王春凤和献中辛惠娟
- 关键词:总悬浮颗粒物水溶性离子
- 丽江-玉龙雪山不同区域大气降水化学特征被引量:6
- 2012年
- 2008─2009年在丽江-玉龙雪山地区的丽江市区、玉龙雪山冰川公园索道下部站(索道地区)和白水1号冰川区(冰川区)3个采样点采集了113个降水样品,对其pH、电导率和主要离子(Cl-、SO42-、NO3-、Ca2+、Mg2+、Na+、K+和NH4+)质量浓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实测pH均高于5.6.3个采样点ρ(总离子)平均值为丽江市区>索道地区>冰川区,其中ρ(SO4 2-)和ρ(Ca2+)均最高.丽江市区季风前后各离子质量浓度变化显著,其中海盐离子质量浓度〔ρ(Na+)和ρ(Cl-)〕从季风前期到季风期变化不大,在季风后期增加;ρ(NO3-)、ρ(SO42-)、ρ(NH4+)、ρ(Ca2+)、ρ(K+)和ρ(Mg2+)在季风前期显著高于季风期和季风后期.采用相关分析和主因子分析法对降水中离子来源进行研究,表明SO42-、NO3-和NH4+主要来自局地人类活动的贡献,Na+、K+和Cl-是海洋源贡献,Ca2+和Mg2+主要来源于地表粉尘.
- 王春凤何元庆张宁宁李宗省杜建括牛刚
- 关键词:化学特征
- 发展旅游产业对大气降水化学特征的影响:以云南丽江为例被引量:5
- 2011年
- 共收集丽江市1989~2006年间1090个大气降水样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平均pH值为6.08,高于丽江地区1987~1989年间的平均pH值5.0,并且年平均pH值呈上升趋势,说明在发展旅游业的背景下,本区有更多碱性物质输送到大气环境中.主要阴阳离子Cl-、SO24-、NO 3-、Na+、Ca2+、Mg2+和NH 4+的浓度值分别为11.56、32.64、3.63、2.54、50.19、7.73、11.36μeq.L-1,均相应地高于1987~1989年间的离子浓度值.通过计算降水中离子间相关系数和各离子的非海源比例,得出Ca2+和Mg2+主要来自于地表粉尘,57.2%的SO42-来自于地表粉尘;95.4%的NO 3-和41.9%的SO42-来自于人类活动排放;Na+和少部分Cl-(25.7%)来自于海源;表明丽江市大气降水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受区域大气环境影响.根据丽江市近年来游客人数变化,可将其分为1987~1989年、1989~1996年和1997~2006年3个发展时期.其中来自地表粉尘源离子浓度在不同时期的比例分别为40%、53%和72%,增加明显,而人为排放源离子的浓度比例分别为39%、36%和15%,逐渐减小.这主要是由于丽江市产业结构以旅游业为主,随着旅游规模扩大,原有的自然环境改变以及水资源减少,导致地表粉尘量增加.同时,对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化石燃料污染物排放控制较好.
- 张宁宁何元庆王春凤庞洪喜和献中
- 关键词:大气降水化学特征旅游产业
- 丽江—玉龙雪山地区大气降水和气溶胶化学特征研究
- 丽江-玉龙雪山地区地处我国西南季风区,大气环流复杂。2008-2010年,在该区分别采集大气降水和气溶胶(TSP)样品,采样点分别选取丽江市和玉龙雪山的甘海子、冰川索道下部站、冰川区等4处,对大气降水中pH、主要阴阳离子...
- 王春凤
- 关键词:大气降水气溶胶化学特征
- 文献传递
- 夏季玉龙雪山及丽江盆地水体主要无机离子特征被引量:3
- 2011年
- 为探究玉龙雪山地区地-气-水-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于2005年7月22-28日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雪山地区采集不同水体样品,在探讨不同水体水文联系的基础上,对该区域不同水体的无机离子浓度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玉龙雪山地区不同水体无机离子浓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无机离子浓度较大的是低海拔地区的湖水和地下水,浓度较小的是冰舌融水和融水径流;水体主要无机离子是HCO3-,Ca2+,Mg2+,SO42-,Na+,K+,Cl-,其中Ca2+占整个阳离子的53.27%,是最大优势阳离子,阴离子中HCO3-是优势阴离子,占阴离子总量的70.35%左右,优势离子与非优势离子之间浓度差距较大。海拔4270 m以上,受局地岩石岩性的影响无机离子浓度较高;海拔42703180 m,由于新鲜融水未充分溶解基岩的离子和水体本身的沉积作用,离子浓度较低;海拔30462400 m,水岩作用导致水体HCO3-,Mg2+,Ca2+,K+,Na+浓度较高,季风输送和近源人类活动导致NO3-、SO42-,K+浓度也较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阳离子的来源、存在方式和反应机理的相似性比阴离子强;SO42-对区域水岩反应有较强的加速作用;Mg2+和Ca2+同源。
- 朱国锋何元庆蒲焘王淑新辛惠娟王春凤
- 关键词:无机离子
- 丽江盆地地表-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被引量:45
- 2012年
- 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在丽江盆地-玉龙雪山地区采集白水河、三束河、哥吉河、束河河水及流域内地下水样品,使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样品主要阴阳离子含量,研究了岩溶地区地表及地下水体的水化学特征、季节变化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均呈现弱碱性,主要离子组成以Ca2+和HCO3-为主,分别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54.8%和92.4%;不同季节河水的离子浓度差别较大,季风期离子浓度仅为西风期离子浓度的80%左右,表明季风期丰沛的大气降水输入对河水离子特征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河水离子浓度普遍低于盆地地下水主要阴阳离子浓度;河水和地下水的无机离子浓度都呈现出从高海拔到低海拔离子含量递增的规律.碳酸盐的风化溶解作用是水体离子的主要来源,季风期降水对水体的离子特征也有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对人类聚居区部分天然水体已造成轻度污染.
- 蒲焘何元庆朱国锋张蔚曹伟宏常丽王春凤
- 关键词:玉龙雪山水化学河水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