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林
-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甘南郎木寺中全新世泥炭总有机碳和脂类分子化合物的组合特征被引量:15
- 2008年
- 根据青藏高原东北部甘肃南部郎木寺泥炭总有机碳含量的时间序列,重建了该区7.3~4.0kaB.P.(中全新世)期间气候演变的历史,其中较为显著的变冷事件分别集中在6.8cal.kaB.P.,5.0cal.kaB.P.和4.3cal.kaB.P.。同时分析了3个不同深度的泥炭脂类分子化合物。结果表明,正构烷烃和直链烷基-2-酮都由长链组分所构成,具有明显的奇碳优势和很高的碳优势指数值(CPI〉5)表明,这些长链组分来自草本高等植物。样品中还检出脂肪酸甲酯系列,也以长链组分为主,可能是沉积早期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产物。异构烯烃的存在及菲系列化合物低的甲基菲指数(MPI)和镜质体反射率(Rc)值,说明样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很小而且几乎没有遭受现代的污染,即泥炭保存完好,各个指标可以真实反映泥炭的组成、性质及其形成时的环境条件。根据总有机碳含量的时间序列和不同阶段样品中的脂类分子化石的组合特征,探讨了各阶段气候和植被的演化特征。
- 周静张平中贾继红王宗礼王永莉张虹张德忠桑文翠吴秀平王江林
- 关键词:中全新世泥炭总有机碳
- 黄土高原西缘石笋碳氧同位素记录的9-5.3ka BP期间气候变化研究
- 全新世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时期。人类从原始人演化为现代人,人类历史上的数次文明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因此,这段时期的气候变化成为国际过去气候变化研究(PAGES)的重点。目前来自东亚季风区不同研究材料的古气候记录就其早中全新...
- 王江林
- 关键词:气候变化石笋碳同位素氧同位素植被演化
- 文献传递
- 石笋密度对过去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末次冰消期甘肃武都万象洞石笋为例
- 张德忠张平中桑文翠程海王江林吴秀平袁野白益军贾继红
- 石笋密度蕴含的过去气候变化信息:以末次冰消期黄土高原西部武都万象洞石笋为例被引量:14
- 2010年
- 亚洲季风区边缘甘肃武都万象洞一根石笋(WX42A)在末次冰消期不同生长时期密度变化表现出有规律的波动.高精度230Th测年和高分辨率的石笋密度结果表明,生长于17644~12758a BP之间石笋密度变化时间序列在长时间尺度上与反映亚洲季风强度变化的石笋δ18O记录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显示出季风强度增强/减弱(δ18O值偏轻/偏重),石笋密度随之增大/减小的特征;在短时间尺度上石笋密度的降低也对应于一些季风减弱事件如Inter-Allerφd Cold Period(IACP)、Older Dryas(OD)和Inter-Bφlling Cold Period(IBCP).总体上,石笋密度的降低是对季风减弱、降水量减少造成洞穴滴水速率降低、结晶核减少和晶体增大、生物活动强度减弱和土壤CO2分压降低、碎屑杂质物质增多的反映.然而在季风极端减弱、降水量大幅度减少和生物活动强度减弱时期,温度的变化将主导石笋密度的变化,如在北大西洋H-1事件温度突然降低时,石笋密度却突然增大,这是由环境温度的突然降低使得少量下渗水在低温下溶解的碳酸氢钙浓度升高、溶液过饱和度升高而形成晶体规则紧密排列且密度较大的石笋矿物所造成的.这种灵敏记录石笋生长历史和外界环境变化的过去石笋密度随着时间波动,说明石笋密度在过去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极大的潜力.
- 张德忠张平中桑文翠程海吴秀平袁野白益军王江林贾继红
- 关键词:亚洲季风气候变化季风边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