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益民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卫生厅医学科研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腺癌
  • 2篇蛋白
  • 2篇乳腺
  • 2篇乳腺癌
  • 2篇手术
  • 2篇胃癌
  • 2篇淋巴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癌
  • 1篇凋亡
  • 1篇凋亡作用
  • 1篇腋窝
  • 1篇移植瘤
  • 1篇预后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十二指...
  • 1篇原发性十二指...
  • 1篇早期乳腺癌
  • 1篇治疗学
  • 1篇乳癌

机构

  • 7篇蚌埠医学院第...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安徽省肿瘤医...
  • 1篇蚌埠医学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王益民
  • 2篇魏军
  • 1篇李靖
  • 1篇张晓静
  • 1篇李洪涛
  • 1篇全志伟
  • 1篇廖巧
  • 1篇张明亮
  • 1篇张立功
  • 1篇李雷
  • 1篇骆杰
  • 1篇田怀杲
  • 1篇金功圣
  • 1篇贾建光
  • 1篇王丹娜
  • 1篇朱敬蕊
  • 1篇韩福生
  • 1篇孙医学
  • 1篇潘成武
  • 1篇郭伟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安徽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癌术后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被引量:24
2012年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行即时以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行乳房再造的安全性和手术技巧。方法:2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即刻使用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再造乳房。术中改进:注意保护乳房皮肤的感觉神经、保留胸背神经及二级分支,采取皮瓣翻转法乳房塑型,行腋窝填塞和腋前皱襞的重建以及切取皮瓣的组织量大于切除的20%~50%腺体量等。结果:28例即时乳房再造全部获得成功。随访12~36个月,均生存,无局部复发,其中1例术后10个月骨转移,1例2年后肺转移;美学效果:优18例,良6例,一般2例,差2例;再造乳房皮肤的感觉、乳头的竖起功能存在,自然下垂,外形对称,腋窝饱满,患侧肢体运动范围较常规改良根治术明显增大。结论:对于选择合适的病例,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即时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再造术安全、有效,术中几点合理的技术改进可以明显提高再造乳房的质量和自然度。
金功圣韩福生王圣应王益民郭伟李洪涛
关键词:乳头乳晕复合体扩展型背阔肌肌皮瓣
STMN1与TUBB3蛋白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价胃癌组织中微管不稳定蛋白(stathmin 1,STMN1)、Ⅲ型β-微管蛋白(β-Ⅲ-tubin,TUBB3)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3-09/2014-10在本院手术切除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胃腺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STMN1、TUBB3的表达情况。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χ2检验分析。结果:STMN1和TUBB3在胃癌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20.0%(4/20),5.0%(1/20),在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68.5%(37/54),33.3%(18/54),两者在胃癌组织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组间比较,均P<0.05);STMN1蛋白在低分化组织中高表达(P<0.05)。胃癌组织中STMN1和TUBB3共同表达阳性率为29.6%(16/54),通过秩相关分析显示STMN1和TUBB3表达呈正相关(P<0.05,r=0.276)。结论:胃癌组织存在STMN1和TUBB3过表达,两者表达呈正相关,且STMN1与分化程度显著相关,以上研究表明STMN1表达情况可能成为临床治疗胃癌的一个重要标志物,虽然不能用来早期诊断,但是可以为选择治疗药物以及药物疗效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廖巧赵玉茹屈彪王丹娜邢蓉王益民骆杰
关键词:胃癌免疫组化
HER2蛋白表达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目前,乳腺癌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已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报道显示,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乳腺癌的前期症状比较隐匿,多为无痛性的单发小结节,患者没有发现或发现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接受治疗时已经为病症加重期,错过了早期乳腺癌最佳治疗时机。
高威邵均均朱敬蕊王益民
关键词:HER2蛋白乳腺癌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16例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提高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总结1999-2006年经病理证实16例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分析其病理特征与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关系。结果: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1例术后7个月死亡;1例术后2个月痊愈,出院后失去随访;生存3年者4例,5年者2例。肠段切除(球部、水平部肿瘤)2例,1例存活3年,1例存活2年后失访。姑息性手术者6例于术后3-11个月死亡;2例仅行探查活检,均于术后6个月内死亡。结论: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可疑患者,应作相应特殊检查,确诊后及时手术,方可提高疗效。
王益民魏军李雷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腺癌治疗学
胃系膜与横结肠系膜平面的正确解剖在胃癌第6组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第6组淋巴结所在区域涉及众多血管,是胃癌手术淋巴结清扫的难点,因此本研究探讨胃系膜与横结肠系膜平面的正确解剖在胃癌第6组淋巴结清扫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胃切除D2根治术的69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对第6组淋巴结清扫方式不同,分为系膜平面解剖组(39例)和传统清扫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第6组淋巴结清扫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第6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胰漏和十二指肠漏发生率等)。结果系膜平面解剖组与传统清扫组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术。与传统清扫组比较,系膜平面解剖组清扫第6组淋巴结手术时间较短[(16.0±2.2)min比(23.8±2.2)min,t=-8.650,P<0.001],术中出血量较少[(4.9±1.1)ml比(10.5±3.0)ml,t=-6.440,P<0.001],第6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较多[(3.7±2.3)枚比(1.8±1.2)枚,t=-2.467,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均无十二指肠漏和胰漏的发生。结论在行胃癌根治术时,正确解剖胃系膜与横结肠系膜之间平面有利于彻底清扫第6组淋巴结,同时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
魏军马家驰李雷陈玉忠潘成武杜军王益民
关键词:横结肠系膜淋巴结清扫胃切除D2根治术胃癌根治术
腺病毒介导的MDA-7/IL-24基因对裸鼠胆囊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和促凋亡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构建胆囊癌荷瘤鼠模型,利用构建的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mda-7作为载体,观察MDA-7/IL-24基因对胆囊癌荷瘤鼠的作用,为胆囊癌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构建荷瘤鼠模型,将携带人MDA-7/IL-24基因的腺病毒Ad.mda-7作用于荷瘤鼠。通过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来了解MDA7/IL-24基因作用后的效果。观察荷瘤鼠的生存时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取出肿瘤通过免疫组化和TUNEL法检测肿瘤组织内凋亡相关蛋白、细胞增殖相关抗原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Ad.mda-7组裸鼠胆囊癌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PBS组和Ad.GFP组(P<0.01);Ad.mda-7组裸鼠长期生存率为62.5%,明显高于PBS组和Ad.GFP组的35%(P<0.01);Ad.mda-7组治疗后瘤细胞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d.mda-7能够明显抑制Ki-67的表达(P<0.01)。结论: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载体Ad.mda7能介导MDA-7/IL-24基因在人胆囊癌荷瘤鼠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时间,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减少Ki-67的表达,从而提示MDA-7/IL-24基因能够减少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贾建光郭晨旭李靖张立功王益民全志伟钱军
关键词:胆囊癌MDA-7/IL-24KI-67
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在早期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及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研究影像学检查腋窝阴性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行染料法腋窝反向淋巴作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探讨影响其成功率的影响因素,并比较保留ARM淋巴结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与常规ALND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对50例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并且术前影像检查腋窝阴性的患者,于术中向患侧上臂内侧皮下及肌肉内注射亚甲蓝染料约2 ml。观察上肢的淋巴管道及淋巴结的显影情况,并对显影的淋巴管道及淋巴结予以保留,比较保留ARM淋巴结的ALND与ARM失败后的ALND术后上肢的淋巴水肿发生率,并且对其潜在因素,如年龄及体质量指数,做正态性检验、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0例中ARM成功的有34例(68%),ARM未成功的有16例(32%)。术中观察保留ARM淋巴结的患者体质量指数及上肢淋巴水肿程度均低于术中ARM失败的患者(P均=0.01),而与年龄无关(P=0.56)。去除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分析表明,术中是否能显示并保留ARM淋巴结,是影响上肢淋巴水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OR=16.39),ARM失败的ALND,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的危险度是保留ARM淋巴结的ALND的16.4倍。结论乳腺癌术中保留ARM淋巴结,可以有效降低ALND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张明亮张晓静田怀杲王益民孙医学葛侠
关键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