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华

作品数:5 被引量:192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苏省地质勘查技术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地震
  • 4篇震源
  • 4篇震源机制
  • 3篇震源机制解
  • 3篇汶川地震
  • 3篇P波
  • 3篇P波初动
  • 3篇初动
  • 2篇地震序列
  • 2篇汶川地震序列
  • 1篇地壳
  • 1篇地壳应力
  • 1篇地震矩
  • 1篇地震形变
  • 1篇形变
  • 1篇应力
  • 1篇余震
  • 1篇中国大陆地壳
  • 1篇三维模型
  • 1篇强余震

机构

  • 5篇中国地震局
  • 2篇北京大学
  • 1篇江苏省地质勘...

作者

  • 5篇王艳华
  • 5篇崔效锋
  • 4篇胡幸平
  • 2篇宁杰远
  • 2篇陶开
  • 2篇俞春泉
  • 1篇谢富仁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世界地震译丛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P波初动解求解方法的改进与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分析
利用P波初动极性数据求解震源机制解时,初动极性数据的数量、读取质量、在震源球上的分布状况,以及求解的搜索方法都会直接影响最终的震源机制解的质量,为此,我们在格点尝试法的基础上,对网格搜索法进行了几个方面的改进:①采用新的...
胡幸平俞春泉陶开王艳华崔效锋宁杰远
用1999年集集地震序列建立台湾地区地震形变的三维模型及其特殊意义
2011年
编纂了台湾地区包括震源位置和震源参数的地震目录。选择的数据库用于建立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俯冲和碰撞等各种构造运动有关的台湾地区三维地震形变模型。我们将整个台湾地区划分为10km间隔的三维网格,计算每个网格的地震矩释放量,即该网格内所有地震释放的地震矩总和。当一次地震的物理尺度超过网格尺寸10km时,相应的地震矩就分布在多个网格上。这种定量方法较好地描述了该地区地震矩释放的一级特征。值得注意的是,集集地震的发生,填充了震源区附近地震矩释放量在震前存在的明显不足。本文推测某个区域内地震矩分布的"不足—填充"模式可以应用于预测未来大地震的发生地点。根据这一观点,我们认为,集集地震可能会引起另外2次地震(北部的苗栗—新竹区和南部的嘉义区),这2次地震的破坏性及震级与集集地震类似,且靠近集集地震震源区。
Rong-Yuh ChenHonn KaoWen-Tzong LiangTzay-Chyn ShinYi-Ben TsaiBor-Shouh Huang王艳华崔效锋
关键词:地震矩集集地震震源机制
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研究被引量:30
2011年
利用2008年5月12日至8月7日包括国家地震台网、地方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在内的1023个地震台站及IRIS台站的数字地震波形记录资料,读取P波初动极性,并采用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对汶川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进行求解,给出121个4.0级以上质量可靠的震源机制解。根据求解结果发现:汶川Ms 8.0级主震P波初动解为纯逆冲型;汶川余震序列震源机制解绝大部分是逆冲型或走滑型地震,并具有分段分布特征;其P轴方位有两个优势分布方向:北西西—南东东向和北东东—南西西向。
崔效锋胡幸平俞春泉陶开王艳华宁杰远
关键词:汶川地震序列P波初动震源机制解
利用P波初动资料求解汶川地震及其强余震震源机制解被引量:130
2008年
通过查阅国家地震台网、各省区域地震台网和流动地震台网,以及IRIS数据中心给出的一些国际台站的数字波形记录,读取P波初动方向,利用格点尝试法计算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MS)特大地震以及其后发生的部分强余震(44次)的震源机制解.这组震源机制解是对哈佛大学已公布的9个地震的最佳双力偶解的很好补充.
胡幸平俞春泉陶开崔效锋宁杰远王艳华
关键词:汶川地震震源机制解P波初动
基于原地应力测量数据的中国大陆地壳上部应力状态研究被引量:49
2012年
在两个水平主应力随深度呈线性增加的前提下,通过数学推导,建立了侧压系数、水平最大与水平最小主应力之比(σH/σh)以及剪应力相对大小μm等应力参数随深度变化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依据中国大陆1780条二维水压致裂和应力解除的原地应力测量数据,对多个应力参数随深度的变化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壳浅部的侧压系数随深度的变化呈完整的双曲线形态,通过稳定性检验说明,即使缺少较深的原地应力实测数据,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测试深度超过1500m的数据,仍然可以得到比较可信的侧压系数回归分析结果,在整个脆性上地壳的物性参数没有本质变化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地壳浅部的侧压系数回归分析结果推断脆性上地壳的2个水平主应力的取值范围;相对于侧压系数,在中国大陆地表以下几千米深度范围内,σH/σh和μm的变化不大,更接近线性分布,σH/σh的拟合值在1.5左右,μm的拟合值在0.2左右,并且μm的线性集中程度更好.利用μm的大小来判断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具有一定合理性.
王艳华崔效锋胡幸平谢富仁
关键词:地壳应力侧压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