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姿
- 作品数:5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辽宁省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介绍一种乳房良性疾病外用药物渗透贴
- 2013年
- 乳腺增生和乳房感染是乳房多发良性疾病,前者按中医辩证理论可分成多种亚型;后者包括新生儿乳腺炎、哺乳期乳腺炎、乳腺脓肿、浆细胞性乳腺炎等.该类疾病采取中药辅助和局部外敷,有良好的疗效.不同类型的病症应配以对症的药物进行治疗,而传统药物贴膜里的药方是固定的,不能特异的选择药方,随需所定,因此无法更好的满足患者不同疾病的治疗需求.
- 王英姿李立崔建春肖轩张颖柳青峰董齐
- 关键词:乳腺增生外用药物治疗
- 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及孕激素受体水平变化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分析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82例存在远处转移灶或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乳腺癌患者,其中远端转移灶患者40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灶患者42例。切除患者局部组织,获取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灶中ER、PR水平。分析比较原发灶与转移灶中ER、ER的表达差异,并根据ER、PR表达的不同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情况。结果腋窝淋巴结转移灶患者ER、PR检测结果显示,原发灶阳性率分别为76.2%、71.4%,腋窝淋巴结转移灶阳性率为73.8%、52.4%,腋窝淋巴结转移灶和原发灶表达不一致率分别为7.1%、14.3%。远处转移灶患者中ER、PR检测结果显示,原发灶阳性率分别为75.0%、27.5%,远处灶阳性率分别为72.5%、50.0%,远处转移灶和原发灶中不一致率分别为22.5%、27.5%。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ER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3,P>0.05)。腋窝淋巴结转移灶与原发灶PR的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1,P>0.05)。远处转移灶与原发灶ER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P>0.05)。远处转移灶与原发灶PR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0,P<0.05)。根据乳腺癌患者受体表达情况,有22.0%(18/82)的患者应增加内分泌治疗。结论乳腺癌患者体内原发灶与转移灶ER、PR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体内病灶进行受体再检查,依据原发灶及转移灶激素受体的表达对患者进行治疗。
- 孙铁王英姿李立
- 关键词:乳腺癌原发灶转移灶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
- 一种颈前部止血带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颈前部止血带,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前片、颈部绑带、肩部绑带和气囊,颈部绑带和上左、下右、上右、下左四条肩部绑带连在前片上,气囊贴在前片后,四条肩部绑带交错相接;而颈部绑带各自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颈前部...
- 崔建春董齐李立柳青峰毕文海肖轩张颖张义龙费翔王英姿
- 文献传递
- 乳腺癌化疗后内分泌治疗副作用的护理体会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乳腺癌化疗远期副作用与内分泌治疗近期副作用的叠加程度及时间段,以便临床更加合理应用内分泌治疗药物及防治药物副作用。方法选择3组患者,I组:仅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35例;Ⅱ组:化疗后再接受内分泌治疗的绝经后患者45例;Ⅲ组:仅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32例。分别观察关节痛,末梢神经感觉异常,胃肠道不良反应的百分比。结果单纯内分泌治疗3项副作用表现轻微,但随时间呈增高趋势。化疗未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2~8个月间3项副作用表现明显,8个月后逐渐减弱。化疗后再行内分泌治疗的患者副作用明显高于前两者。结论我们观察期间内(2~10个月)化疗后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含有化疗本身的远期副作用。
- 王英姿张颖李立崔建春肖轩
- 关键词:乳腺癌化疗内分泌治疗副作用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miR-10b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血清microRNA-10b(miR-10b)水平变化及其水平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取82例行健康检查的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miR-10b水平,分析实验组患者miR-10b水平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年龄、月经状态、淋巴结转移情况、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miR-10b表达水平(6.53±1.61)高于对照组的(2.23±0.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ER-2阳性、肿瘤直径>2 cm、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miR-10b表达水平显著高于HER-2阴性、肿瘤直径≤2 cm、临床分期Ⅰ期和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同年龄(>50岁、≤50岁)、PR和ER状态(阳性、阴性)及月经状态(绝经、未绝经)患者血清miR-10b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体内血清mi R-10b表达水平显著增加,且mi R-10b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诊断以及预后预测有一定的价值,其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 孙铁王英姿李立
- 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