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基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篇异源性
  • 1篇异种
  • 1篇异种移植
  • 1篇源性
  • 1篇脂肪源性
  • 1篇脂肪源性干细...
  • 1篇平滑肌
  • 1篇平滑肌祖细胞
  • 1篇全身
  • 1篇祖细胞
  • 1篇脱细胞
  • 1篇脱细胞基质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细胞基质
  • 1篇干细胞
  • 1篇安全性评价
  • 1篇膀胱
  • 1篇膀胱脱细胞基...

机构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上海市第十人...
  • 2篇同济大学

作者

  • 3篇戴玉田
  • 3篇陈赟
  • 3篇王鹏基
  • 3篇杨斌
  • 3篇周六化
  • 2篇夏佳东
  • 1篇邱雪峰
  • 1篇章宜芬

传媒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不同培养条件对人脂肪源性干细胞生长状态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培养条件对人脂肪源性干细胞(hADSCs)体外生长状态的影响。方法取腹部手术患者皮下脂肪组织,用0.1%的I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出hADSCs,将获得的细胞分别在以下3组培养条件下培养:高糖DMEM培养基、高糖DMEM培养基+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MSCM)。取第2代或者第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行细胞表面标志物CD31、CD34和Stro-1鉴定;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观察3组细胞的生长状态;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对3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细胞的增殖。结果通过胶原酶消化法可成功地分离出hADSCs。流式细胞仪检测DMEM组CD31、CD34、Stro-1阳性率分别为0.9%、2.9%、56.7%;DMEM+bFGF组CD31、CD34、Stro.1阳性率分别为1.3%、2.5%、73.5%;MSCM组CD31、CD34、Stro-1阳性率分别为0.7%、2.4%、84.5%。采用不同的培养条件对hADSCs进行培养,DMEM组、DMEM+bFGF组、MSCM组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93.7、64.5、49.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各组中所培养的细胞在MSCM和高糖DMEM+bFGF的培养条件下的增殖速率明显高于高糖DMEM培养条件(P〈0.05)。结论采用MSCM培养hADSCs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细胞,在传统的高糖DMEM培养基中加入bFGF后也可以获得相似的效果,可以满足组织工程研究的种子细胞数量的要求。
王鹏基周六化陈赟邱雪峰杨斌戴玉田
关键词:脂肪源性干细胞
CM-DiI标记兔外周血平滑肌祖细胞可行性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荧光染料CM-DiI标记兔外周血平滑肌祖细胞(SPC),评价其生物可行性.分离和培养SPC,采用CMDiI进行标记,通过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标记效果和传代后的细胞标记率.同时,进行细胞爬片培养后免疫荧光染色,观察标记后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钙调节蛋白(Calpon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情况.进行台盼蓝排斥实验、细胞粘附实验、细胞增殖实验和细胞迁移实验,观察标记后的SPC存活率以及粘附、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发现,培养4d左右可见SPC开始生长,一周后出现SPC克隆.通过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分析,CM-DiI标记率为96%左右,连续传代2周后标记率仍在40%以上.标记后的细胞可表达α-SMA、Calponin和PCNA.同时发现,标记后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降低,细胞粘附能力、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无明显改变.本研究证明采用CM-DiI标记SPC操作简便,效果好,不改变细胞表型,不影响细胞的存活率和粘附、增殖及迁移能力,可作为SPC的荧光示踪剂.
周六化杨斌夏佳东王鹏基陈赟戴玉田
关键词:平滑肌祖细胞
异源性膀胱脱细胞基质移植修复兔膀胱缺损的局部和全身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采用异源性膀胱脱细胞基质(bladder acellular matrix,BAM)移植修复兔膀胱缺损,检测组织再生和机体的组织反应情况,评价其生物安全性。方法将完整新鲜猪膀胱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酶消化法进行脱细胞处理,得到猪BAM,通过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其脱细胞效果和超微结构。将18只新西兰大白兔(体重2.5~3.0 kg)随机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6),行膀胱部分(约30%)切除术,实验组采用与切除面积等大的猪BAM替代修补,对照组直接行膀胱切口原位缝合。术后观察动物存活情况,分别于术后15 d,1、2、3、6个月行血常规及肾功能、电解质检测。术后1、2、3、6个月行尿流动力学检测最大膀胱容量、排尿点膀胱内压力以及膀胱顺应性;然后处死动物,大体观察膀胱再生情况,并取再生膀胱组织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取周围脏器及淋巴组织,经大体观察及HE染色观察有无异常变化。结果制备的猪BAM完全去除了细胞成分,扫描电镜观察呈多孔样结构。实验动物均存活至取材各时间点,血常规检测示术后15 d两组白细胞计数升高,之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电解质检测提示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肌酐有上升趋势,但至术后6个月时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实验组最大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恢复,术后3、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排尿点膀胱内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两组中均有尿路上皮层、平滑肌组织和血管的再生。两组术后1个月均可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随后慢性炎性细胞明显减少(P<0.05),直至基本消退;术后3、6个月,两组间慢性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周六化杨斌王鹏基夏佳东章宜芬陈赟戴玉田
关键词:膀胱脱细胞基质异种移植安全性评价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