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慧军
- 作品数:24 被引量:194H指数:8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姜黄素诱导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凋亡及其bcl-2表达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9
- 2006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诱导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5~50μM姜黄素分别处理SW480细胞6~48h后,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TT显示姜黄素对SW480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呈时间浓度依赖性。FCM结果显示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G2/M期比例下降。TUNEL法显示凋亡细胞数增加,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2基因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姜黄素能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干扰细胞周期及下调bcl2基因表达有关。
- 田慧军王笛乐
- 关键词:姜黄素结肠肿瘤细胞周期BCL-2基因
-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DNA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分别测定43例大肠癌及10例正常大肠组织中的MIF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结果大肠癌组织中的MIF表达率为65.1%(28/43),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组织0.0%(0/10),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MIF表达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及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但与大肠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0.05)。MIF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γ=-0.436,P<0.01)。结论MIF蛋白的异常表达而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或逃避,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MIF蛋白和凋亡指数,有助于对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作出正确评价,以指导临床治疗及估计预后。
- 田慧军王笛乐
- 关键词:大肠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细胞凋亡
- 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4
- 2018年
- 目的观察血栓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栓通注射液,共治疗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NIHSS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NSE、IGF-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指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P<0.05);两组血清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IGF-1水平较治疗前则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SE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而血清IGF-1水平较对照组则明显升高(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能有效改善ACI患者神经功能及脑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NSE水平,提高血清IGF-1水平,具有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 王焱赵娟严晓燕田慧军刘英
- 关键词:脑梗死血栓通注射液血流动力学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 大肠肿瘤组织中Caspase-3、Bcl-2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关系被引量:7
- 2006年
- 目的探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与大肠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脱氧三磷酸尿苷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80例大肠组织(腺癌43例、腺瘤27例、正常组织10例)中Caspase-3、Bcl-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aspase-3在大肠腺癌和腺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1.9%和55.6%,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的80.0%(P<0.01);Caspase-3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Bcl-2在大肠腺癌和腺瘤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6.7%和70.4%,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的20.0%(P<0.01);Bcl-2在大肠腺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有关(P<0.01)。凋亡指数与增殖指数呈正相关(r=0.471,P<0.01),与Caspase-3的表达呈正相关(r=0.634,P<0.01),与Bcl-2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3,P<0.01)。结论Caspase-3、Bcl-2与大肠肿瘤的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参与细胞凋亡的调节机制,在大肠肿瘤恶变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与恶性程度关系密切,有可能成为大肠癌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王笛乐田慧军
- 关键词:大肠肿瘤凋亡CASPASE-3BCL-2
- 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尿毒清颗粒的长期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探讨服用尿毒清颗粒对老年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27例收住我科不同程度肾功能减退的高龄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尿毒清,连续观察至给药后1年。记录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后及1年后的血清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UA)、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浆蛋白等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后患者BUN、Scr、UA均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3个月后患者BUN、Scr显著降低(均P<0.05),在1年的观察期中Scr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余各观察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尿毒清颗粒能改善和延缓老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肾功能减退。
- 丁文茂李曙平谭昌金阳光田慧军
-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尿毒清颗粒
- 格列美脲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有效性及安全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glimepiride)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T2DM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格列美脲组35例,初始剂量为1 mg/d;格列苯脲组25例,初始剂量为1.25 mg/d,2组均根据血糖调整剂量,治疗12周,观察2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2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血脂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对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格列美脲治疗老年T2DM是安全和有效的。
- 田慧军程敏
- 关键词:2型糖尿病格列美脲格列苯脲
- CD44与大肠癌
- 2002年
- 田慧军沈志祥邓涛
- 关键词:CD44大肠癌基因结构生物学特性
- 大肠癌和大肠腺瘤COX-2和Bcl-2的基因表达及其意义
- 旨在通过检测在不同大肠组织中细胞凋亡与环氧化酶-2(COX-2)和Bcl-2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COX-2和Bcl-2蛋白在大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意义.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
- 田慧军
- 关键词:大肠肿瘤COX-2基因BCL-2基因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
- 血清骨桥蛋白水平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变化与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入院后24 h内进行NIHSS评分,根据CT计算脑出血体积,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患者入院后1、7、14 d以及对照组体检当日血清OPN水平,比较不同脑出血量、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患者血清OPN水平的差异;3个月后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情况。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亚组(MRS评分<3分)和预后不良亚组(MRS评分≥3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OP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0±3.2)ng/m L vs(4.1±2.2)ng/m L,P<0.05];脑出血患者入院后1、7、14 d血清OPN水平随着出血量的增多而逐渐升高(均P<0.01);并随着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升高(均P<0.01);预后不良亚组年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出血体积、NIHSS评分、血清OPN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5或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血hs-CRP、OPN水平是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OPN水平增高,与脑出血量、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脑出血患者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徐叶黄思思何睿瑜田慧军
- 关键词:脑出血骨桥蛋白预后
- Caspase-3及其底物DFF45在大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研究Caspase-3和DFF45在人大肠腺癌组织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其与大肠腺癌的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58例大肠腺癌组织中Caspase-3和DFF45的表达情况。结果:Caspase-3、DFF45在大肠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5%(20/58)、46.6%(27/58),Caspase-3、DFF45的表达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组织类型、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Caspase-3的表达与DFF45呈显著正相关(r=0.414,P=0.001)。结论:Caspase-3和DFF45蛋白的低表达促进了大肠癌细胞的生长和淋巴结的转移。
- 余昳田慧军
- 关键词:大肠癌CASPASE-3DFF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