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玉楼
- 作品数:70 被引量:218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教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侵袭性牙周炎的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被引量:10
- 2017年
- 侵袭性牙周炎是一类在青年人中常见的牙周炎,发病早、进展快、牙周组织破坏严重,牙齿发生病理性移位,严重影响美观、口腔健康和功能。这类患者在牙周治疗基础上应及时进行正畸治疗,恢复正常的生理性牙位及咬合接触关系,消除咬合创伤。恰当的正畸治疗,不仅能改善美观,恢复牙齿正常功能,而且有利于控制侵袭性牙周炎的病情,促进已破坏的牙周组织发生良好改建,提高临床疗效的稳定性和远期预后效果。正畸医生对侵袭性牙周炎要充分认识,应与牙周专科医生密切合作,在牙周有效治疗的前提下进行正畸,遵循个性化合理设计、细丝轻力、严格控制菌斑、定期牙周维护、全程谨慎监控的原则。
- 王晴萱田玉楼
- 关键词:侵袭性牙周炎多学科联合治疗牙周病学正畸学美学
- MSE扩弓器与骨皮质切开辅助扩弓的临床疗效研究
- 卢淑娟田玉楼
- 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蛋白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被引量:3
- 1997年
- 为了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和p53在涎腺肿瘤中的表达,作者用抗PCNA及p53单克隆抗体对良、恶性混合瘤及粘液表皮样癌组织标本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表明,恶性混合瘤PCNA增殖指数较高,与混合瘤细胞生长活跃型及混合瘤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低分化粘液表皮样癌的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高分化型(P<0.01)。p53在恶性混合瘤中阳性表达率高(60.0%),与粘液表皮样癌(20.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我们观察到p53阳性表达的肿瘤组织PCNA增殖指数较高。结论:PCNA增殖指数可以作为支持诊断恶性混合瘤的指标;是粘液表皮样癌组织学分级的重要参数。p53蛋白是恶性混合瘤的有效标记物;p53蛋白参与PCNA表达的调节。
- 田玉楼王兆元钟鸣
- 关键词:涎腺肿瘤肿瘤抑制基因增殖细胞核抗原P53
- 应用舌刺有效控制生长快速期骨性Ⅲ类病例
- 此病例为生长高峰期骨性Ⅲ类高角型,生长趋势不利,观察到患者存在舌不良习惯和姿势位,舌体低位平直,位于口底,舌尖抵在下前牙区,于是应用改良式舌刺进行阻断性矫治,要求患者戴用舌刺后舌体向后向上,置于设计在上腭的带有弧度的舌刺...
- 史娅婕田玉楼
- 文献传递
- mTOR、MPF在细胞及口腔肿瘤生长与增殖中的调控作用
- 刘奕杨鸣良包扬黄绍辉阎秀林李宁赵咏梅马忠真于秉治刘强田玉楼
- 该研究利用同步化的Hela细胞,观察在细胞周期不同时相,mTOR及其底物p70 S6K的α1、α2、β1、β2不同亚型及4EBP1的表达有何区别,从而阐明mTOR与细胞周期间的关系。还较系统地阐述了mTOR/p70 S6...
- 关键词:
- 关键词:MTORMPF口腔肿瘤
- 稳定型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疗效评价被引量:7
- 2013年
- 目的:通过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和下颌运动功能检查系统评价稳定型咬合板对颞下颌疾病的治疗效果,以期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120例,全部接受稳定型咬合板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等4个时点分别测量患者的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无痛最大开口度、下颌前伸距离、左侧偏动距离、右侧偏动距离。结果:患者的CMI、VAS指数均显著性下降,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呈递减趋势。治疗期间患者的无痛最大开口度显著增加,并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下颌前伸距离PE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下颌的侧方运动距离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稳定型咬合板有利于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症状,增大下颌运动范围,解除开口受限,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张丹田玉楼周青张扬冯翠娟郭艳
-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
- 应用PAR指数评价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的矫治效果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应用PAR指数评价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例拔除1~4颗龋坏第一恒磨牙进行矫治的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研究。按照PAR指数的规则对2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石膏模型进行测量、评估、分析。结果20例病例PAR总分值矫治前、后为29.50±7.05、2.00±2.00,减少27.50±6.3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加权PAR总分值矫治前、后为24.00±9.25、1.94±2.54,减少22.06±9.7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AR指数各项指标中包括牙齿排列、颊侧关系、覆盖、覆等矫治前后分值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中线矫治前后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PAR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93.63±6.02)%;加权PAR总分值减少百分率为(87.90±24.69)%。结论应用PAR指数评价认为拔除龋坏第一恒磨牙进行正畸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效果。
- 田玉楼王鑫王坤刘芳
- 关键词:PAR指数拔牙矫治第一恒磨牙
- 前磨牙正锁牙合对下颌骨矢状向位置的影响
- 目的:研究前磨牙正锁牙合对青少年下颌骨矢状向位置的影响,为正确诊断和把握正畸治疗时机及制定合理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4 年-2017 年间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前磨牙正锁牙合青少年患者共1...
- 李佳田玉楼
- 关键词:头影测量分析
- 微课在正畸活动矫治器实习课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 探讨微课在五年制15I腔本科学生正畸实习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本科2012级和2011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正畸活动矫治器制作的实习课教学。其中50名2012级学生作为实验组以微课形式进行示教,70名2011级学生作为对照组以传统形式教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和满意度调查。应用SPSS 21.0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 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对课程的支持及满意情况方面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f(4.00±0.73)VS.(3.05±0.77);(4.06±0.65)VS.(3.06±1.01);(4.86±0.35)vs.(2.64±0.80);(4.32±0.47)vs.(2.62±1.08)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课能较好地达到正畸活动矫治器实习课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 田玉楼张媛媛薛楠张雪郝鑫
- 关键词:口腔正畸学实习教学活动矫治器教学效果评价
- 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早期矫治前牙反合患者舌骨位置变化的相关研究
- 目的 研究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早期矫治前牙反合患者治疗后舌骨位置、咽气道间隙及其他相关指标的变化,旨在为今后临床中早期矫治前牙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 岳杨田玉楼曹宇鸣
- 关键词:前牙反合舌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