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力
- 作品数:29 被引量:88H指数:4
-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性粒细胞NETs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进展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索下调中性粒细胞能否缓解胶原诱导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疾病程度,结合测序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中性粒细胞外捕获网(neutrophil extratrapping networks,NETs)形成后的转录组表达差异,为NETs影响RA疾病进展的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利用DBA1小鼠构建CIA模型,在二次胶原强化免疫后利用抗Ly6G单克隆抗体敲减CIA小鼠体内中性粒细胞(1次/周),持续干预8周后,处死小鼠采集肺、脾、小鼠后肢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磁珠分选法收集4例RA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DAPI染料对中性粒细胞核进行染色,室温避光静置15 min后,镜下观察中性粒细胞形态特征;利用不同浓度(8 nmol/L、16 nmol/L、32 nmol/L)佛波醇-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刺激后培养2 h并进行NETs标志物染色,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刺激中性粒细胞形成NETs的最佳浓度;利用PMA激活中性粒细胞后收集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RA中性粒细胞NETs形成后的转录组表达变化。结果:中性粒细胞表达下调部分缓解CIA小鼠关节滑膜、肺及脾的病理改变;8 nmol/L PMA刺激RA中性粒细胞放置2 h、37℃、5%CO_(2)培养箱中形成NETs的形态最佳;差异分析筛选出2742个差异基因(P≤0.05),其中包括1579个上调差异基因[log_(2)(RA_control/RA_PMA>0)]和1163个下调差异基因[log_(2)(RA_control/RA_PMA<0],从中筛选出340个显著差异基因(log_(2)|RA_control/RA_PMA|≥2),进行PPI网络构建进行展示;340个差异基因的GO、KEGG和GSEA KEGG通路分析分别富集较多为免疫回应和信号受体活性的调控、细胞因子之间相互调控通路、细胞因子受体互作、凋亡和Toll受体信号通路中。结论:下调中性粒细胞可缓解CIA小鼠关节滑膜、肺及脾的病理改变;RA的NETs形成与免疫调控、凋亡以及细胞因子之间相互作用通路相关,表明NETs的形成可能�
- 刘轩绮刘汇洋霍银萍白力王永福
- 关键词:RA中性粒细胞NETS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对J774.1细胞的免疫调控被引量:1
- 2014年
- 背景:近期研究发现脂肪间充质干细胞针对T细胞、B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均有抑制免疫反应的能力,但对于其是否可以对巨噬细胞起到相应的免疫调控能力还不清楚。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J774.1细胞共培养后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方法:将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按照2×107/孔分别接种于transwell的上层小室和24孔板中,再利用含1 mg/L脂多糖的培养液重悬J774.1细胞,将J774.1细胞接种到含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的transwell下层小室和24孔板中,同时设立未激活J774.1细胞阴性对照组和脂多糖激活J774.1阳性对照组。培养48 h收集细胞样,提取RNA样本,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mRNA水平。结果与结论:相对于单纯脂多糖激活的阳性对照组J774.1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J774.1细胞的接触型混合培养可以明显降低J774.1细胞的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而非接触共培养组中,只有白细胞介素6 mRNA水平发生了明显的降低。以上结果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抑制脂多糖激活J774.1细胞的免疫反应的能力。
- 白力张伟庞春艳魏斐菲王永福
- 关键词: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控免疫反应INTERLEUKIN-6
- 滑膜巨噬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滑膜炎和血管翳形成。在RA患者的滑膜组织中有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包括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滑膜巨噬细胞(SMs)在RA的发生和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SMs主要有两种来源,一种来源于外周血单核细胞浸润到滑膜组织的巨噬细胞,另一种是滑膜组织驻留巨噬细胞。由于SMs的异质性,其在RA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不同作用,SMs可以加速RA的疾病进展,但具有不同细胞表面标志物的SMs亚群也可以形成保护屏障,延缓RA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未来应深入探讨SMs的来源及不同细胞表面标志物的SMs在RA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以为RA的治疗提供依据。
- 庞春艳白力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细胞表面标志物
- 那如三味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网络药理分析
- 2021年
- 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那如三味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数据库和Swiss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那如三味丸单味药的所有成分及靶点信息,通过DisGeNET数据库获取RA靶点,筛选药物及疾病靶点交集,获得那如三味丸治疗RA的潜在靶点。对靶点进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分析、网络分析及Hub节点选择,明确靶点在治疗RA中的意义。结果:得到那如三味丸治疗RA靶点106个,那如三味丸主要参与34个生物功能,31个生物过程,6个免疫过程,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趋化因子、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等与RA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22条,确定那如三味丸治疗RA的关键靶点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1,MAPK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3,MAPK3)。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分析预测到那如三味丸治疗RA的靶点及其参与的生物学过程,反映出蒙药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白静茹白力张文兰
- 关键词:那如三味丸类风湿关节炎网络药理学
-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血清抗C1q抗体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为儿童SLE的早期诊断提供经验。方法选择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2月间初诊住院SLE患儿40例,同期健康儿童20例。记录患儿和健康儿童抗C1q抗体、抗ds DNA抗体、抗SM抗体、抗U1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补体C3、C4等相关免疫检验指标并分析其与抗C1q抗体的相关性。结果 1)SLE患儿与健康儿童平均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0例SLE儿童抗C1q抗体阳性率为37.5%,而健康儿童组抗C1q抗体均为阴性,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P<0.01),抗C1q抗体对儿童SLE的诊断敏感度为37.5%,特异度为100%;抗ds DNA抗体对儿童SLE诊断的敏感度为62.5%,特异度为95%;抗SM抗体对儿童SLE诊断的敏感度为22.5%,特异度为90%。3)抗C1q抗体阳性组的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补体C3、C4与抗C1q抗体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抗ds DNA抗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P=0.02);4)抗ds DNA抗体与抗C1q抗体正相关(r=0.51,P<0.01)。结论抗C1q抗体对儿童SLE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有助于抗ds DNA抗体阴性的儿童SLE的诊断。
- 尹芳蕊庞春艳白力王馨王永福
- 关键词: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抗C1Q抗体双链DNA抗体
- 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_2糖蛋白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意义被引量:3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中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72例SLE患者、8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同时分析这4个指标与SLE及其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在检测的372例SLE患者组中,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31.45%、14.52%、10.22%和29.03%,其表达水平分别为(90.39±35.43)U/ml、(41.25±23.16)U/ml、(32.27±15.77)U/ml、(61.42±21.69)U/ml,与SLEDAI积分呈正相关(P<0.05)。在80例疾病对照组中,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50%、2.50%、0和1.25%。而在60例正常对照组中,4项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抗IgG型心磷脂抗体阳性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肾脏病变有关;抗IgM型心磷脂抗体阳性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血栓形成和肾脏病变有关;抗IgA型心磷脂抗体阳性与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和肾脏病变有关;抗β_2糖蛋白1抗体阳性与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血栓形成、习惯性流产和肾脏病变有关。结论抗IgG、IgM、IgA型心磷脂抗体和抗β_2糖蛋白1抗体在SLE的发病及病情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定量和联合检测对SLE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张文兰白力胡同平
- 关键词:抗心磷脂抗体抗Β2糖蛋白1抗体
- 2015年某医院4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多种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通过对我院2015年40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核小体抗体(Anu A)、抗Sm抗体(Sm)、抗ds DNA抗体(ds DNA)、抗组蛋白抗体(AHA)及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检测结果的分析,并与其他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探讨它们在SL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NA;免疫印迹法检测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和ARP。检测402例SLE患者和126例其他疾病对照组及80名健康体检者。结果在检测的402例SLE患者中,ANA、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ARP的阳性率分别为95.8%、72.4%、55.5%、76.6%,29.1%、14.2%。在126例其他疾病对照组中,ANA、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ARP的阳性率分别为41.3%、1.6%、10.3%、8.7%,17.5%、0.8%。而在80名健康体检者中,仅2例ANA阳性,阳性率为2.5%,其余均为阴性。ANA、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ARP对诊断SLE的特异度分别为73.8%,99.0%,93.7%,94.7%,89.3%,99.5%。在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三者中,任何一项检测结果阴性时,其他2种自身抗体均出现一定阳性率,并以Anu A在抗ds DNA抗体、抗Sm抗体阴性时阳性检出率最高,达69.5%和72.4%。三者联合检测,任一阳性,对诊断SLE的敏感度可达88.2%。三者均阳性,对诊断SLE的特异度可达100%。结论 ANA对SLE诊断的敏感度最高,但其特异度最低;Anu A、抗Sm抗体、抗ds DNA抗体、AHA、ARP对SLE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作为SLE诊断的可靠指标。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对SLE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胡同平张文兰白力鲁芙爱耿丽霞常志芳尹芳蕊王馨安燕魏斐菲
- 关键词:自身抗体
- APC-EPCR-PAR1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活化蛋白C(APC)是由其前体蛋白C(PC)转化而来的一种天然抗凝血剂,在凝血调控中起着关键的作用。APC可与内皮蛋白C受体(EPCR)结合,激活内皮细胞上的蛋白激酶受体1(PAR1),从而启动细胞的保护和抗炎反应。现就APC-EPCR-PAR1活化通路上各靶点在RA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APC-EPCR-PAR1通路在RA疾病中的潜在治疗价值,为RA的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 刘轩绮刘汇洋赵京洋尹芳蕊白力白力
- 关键词:蛋白质C
- 中度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自身抗体的相关性研究
- 2016年
- 目的:研究亚型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2b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的表达以及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SLE患者、健康体检者血清内抗IFN-α2b抗体的水平,并分析在SLE患者中上述抗体与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性。结果:中度SLE患者的血清抗IFN-α2b抗体高于健康体检组(P<0.01)。SLE患者的血清抗IFN-α2b抗体与患者临床指标和实验室检查具有相关性。结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中度SLE患者血清中抗IFN-α2b抗体升高,提示抗IFN-α2b抗体可能参与SLE的发生。
- 张颖白力尹学红王永福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免疫性炎症
- 组蛋白修饰与巨噬细胞极化的关系
- 目的 :探索组蛋白H3K9、组蛋白H3K4的甲基化和乙酰化与巨噬细胞极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脂多糖(LPS)、干扰素γ(IFN-γ)刺激J774.1巨噬细胞24h诱导为M1型巨噬细胞,利用白细胞介素4(IL-4)刺激...
- 白力张文兰窦晶莉王永福
- 关键词:组蛋白乙酰化组蛋白甲基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