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安安
-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长江河源水环境背景值调查及分析被引量:18
- 1998年
- 本文摘要介绍了长江源区主要4条河流中水环境背景值的调查分析结果
- 傅德黔王晓慧刘京章安安孙宗光傅强舒俭民
- 关键词:水环境背景值
- 气相色谱法分析挥发性卤代烃的柱优选被引量:5
- 1998年
- 本文优选出符合我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黑名单”中挥发性卤代烃测定的色谱柱DC-550。该柱可将在OV-101柱上重叠在一起的三氯乙烯和一溴二氯甲烷完全分离,满足我国对水和废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
- 孙宗光傅德黔章安安齐文启
- 关键词:色谱柱挥发性卤代烃气相色谱水质监测
- 我国水环境优先监测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被引量:11
- 1996年
- 本文从我国水环境优先监测的角度提出目前我国水环境监测项目不足以反映水环境的污染状况。从在我国开展水环境优先监测的必要性、可行性等几方面论述了应在水环境中大力开展优先监测。另外从几个方面论述了开展水环境优先监测的实施程序。本文也作为即将陆续发表的第二期水环境优先监测研究课题成果的开篇。
- 傅德黔孙宗光章安安周文敏孙立岩
- 关键词:水环境环境监测
- 林丹在玉米、大豆及土壤中的残留量及其消解动态研究
- 1996年
- 田间试验表明,在河南地区施用农药林丹的残留量,玉米为1~1.7μg/kg,平均1.4μg/kg;大豆为3.3~5.7μg/kg,乎均4.8 μg/kg。直接喷于作物上,大豆为5.2~6.4μg/kg,平均5.7μg/kg,土壤为6.2~10.1μg/kg,平均8.2μg/kg。残留消解动态曲线表明,林丹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4.5 d。作物籽粒吸收林丹有一个过程。玉米籽粒在施药3 d后、大豆在施药34 d后籽粒中残留量达最高点,往后便逐渐降解。林丹在籽粒中的残留动态曲线呈一缓慢的峰形。林丹在大豆中的残留量明显高于玉米。大豆在被收获前31~11 d施药时,籽粒中的残留量超过联合国推荐的允许量100μg/kg。
- 江孝绰傅德黔章安安孙宗光胡新锁
- 关键词:农药玉米大豆土壤消解
- 挥发性卤代烃标准物质的研制被引量:1
- 1992年
- 实验部分 一、主要仪器:∑2B气相色谱仪,ECD检测器2mm×3m,玻璃填充柱,10%OV-101固定液,涂敷在chromosorb-w.HP担体,柱温:80℃,流量:25ml/min。 岛津GC—7A气相色谱仪:FID检测器,柱子①0.24mm×25m SE—30石英毛细管柱,②OV—17玻璃填充柱。 Varian3400—Finigan800 ITD,SE—54石英毛细管柱。Nicolet FTIR170SX红外光谱仪。
- 章安安唐亚萍
- 关键词:卤代烃标准物质环境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