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丹阳

作品数:7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2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史事
  • 2篇春秋
  • 2篇春秋时期
  • 1篇地望
  • 1篇学术
  • 1篇学者
  • 1篇研究会
  • 1篇禹贡
  • 1篇史料
  • 1篇史书
  • 1篇重大历史事件
  • 1篇专家学者
  • 1篇文化
  • 1篇历史事件
  • 1篇历史事实
  • 1篇历史文化
  • 1篇民俗
  • 1篇民族民俗
  • 1篇民族史
  • 1篇民族史研究

机构

  • 7篇安徽大学
  • 3篇安徽省社会科...

作者

  • 7篇纪丹阳
  • 3篇陈立柱
  • 1篇邢蔚群

传媒

  • 2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中国史研究动...
  • 1篇南方文物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合肥学院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说“郑昭宋聋”被引量:1
2012年
宋、郑两国皆为春秋时期中原地区重要的诸侯国。宋人由于承袭先民殷人遗风,"重厚多君子",行事缺少变通而显得呆滞愚笨;郑人由于其灵活多变的外交手段以及应对变革的措施,行事有变通而显得灵活聪明,以至于时人有"郑昭宋聋"之说。这是两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形式以及政治制度共同影响的结果。
纪丹阳
关键词:春秋时期历史文化
古代“衡山”地望与《禹贡》荆州范围综说被引量:5
2011年
《禹贡》"岷山之阳,至于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又说"荆及衡阳为荆州",衡阳即衡山之阳。其中之衡山,古今学者多以为即湘南之衡山。但是荆州章名山大川、物贡特产、族群活动不见于江南(若湘南衡山除外),其转输贡道也不见有江南的水道,这就显出矛盾:广大的长江以南地区何以未有山川、贡物与贡道,其可考者如纳锡大龟、菁茅、砺、砥、砮、丹等贡物,以及运输贡道等都在长江以北?结合其他先秦文献有关衡山地望的考察,知早期衡山实为皖西南之衡山。这里是"江淮走廊"的南端,古代中原国家南进江南的主要通道,江汉地区与东南地区的交往也以此为据点,又是"大山宫小山"的地势,其成为中原与南方联系的桥头堡势所当然。湖南的衡山之名可能晚到战国末至秦汉间才有。如此,则荆州范围正当湖北荆山至于皖西南的衡山之阳,为中原文化区南部的边缘。从经学转向历史地看问题,衡山地望在大江以北不仅有文献记载可资证明,也见出中原文化渐次南传之经历。
陈立柱纪丹阳
关键词:《禹贡》
试论《管子》的“常”与“变”思想
2011年
"常"、"变"是古人思考自然人事常用的两个术语。常,表示常态,常住性;变,表示动态,变动性,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在古代中国的出现是比较早的。《管子》书中提到的常、变思想,大略言之"常"有三解,分别为天常、地常、人常,而天地化变是变的最高准则,同时天地化变是可以被人掌握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相应地或顺天时而变,或"时变而不化,从物而不移"。
邢蔚群纪丹阳
第五届淮河文化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0年
2009年11月7日至8日,第五届淮河文化研讨会在安徽淮南市隆重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河南、山东、安徽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12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74篇。与会学者围绕淮河流域历史、地理与考古,淮河文化的概念与内涵,民俗艺术,历史时期淮河流域的社会发展,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淮南子》与道家,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现将会议内容概述如下。
陈立柱纪丹阳
关键词:淮河文化重大历史事件淮河流域专家学者经济开发史
荆楚文化暨长江文明学术研讨会综述被引量:1
2011年
2010年12月19日,"荆楚文化暨长江文明"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90余篇。与会学者就楚文化、荆楚文化、长江文明等专题各抒己见,对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
纪丹阳
关键词:楚文化荆楚文化长江文明
西周至春秋时期宋国史料辑考
宋国是周灭商后分封的子姓诸侯国,在周代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宋国史是先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同于年代久远,史料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学术界对宋国史的研究不够深入全面,缺乏系统性综合性的研究。本文通过对西周至春秋时期宋国...
纪丹阳
关键词:编年体史书历史事实
文献传递
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综述
2010年
由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研究所、安徽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安徽大学历史系承办的"中国百越民族史研究会第十四届年会",于2009年12月13~15日在安徽合肥市隆重召开。来自上海、北京、浙江、江苏、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安徽等十多个省、市、区和香港、台湾等地,以及美国的七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
纪丹阳陈立柱
关键词:民族史研究百越南京博物院民族民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