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熙音

作品数:34 被引量:306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2篇动脉
  • 8篇血管
  • 7篇多层螺旋CT
  • 6篇血管成像
  • 6篇颈动脉
  • 5篇胰腺
  • 5篇造影
  • 4篇多排螺旋CT
  • 4篇血管造影
  • 4篇肿瘤
  • 4篇冠状
  • 4篇X线
  • 4篇X线计算
  • 4篇X线计算机
  • 4篇成像
  • 3篇术前
  • 3篇注射
  • 3篇注射流率
  • 3篇静脉
  • 3篇冠状动脉

机构

  • 33篇复旦大学
  • 2篇如皋市人民医...
  • 1篇西门子(深圳...

作者

  • 33篇缪熙音
  • 17篇陈刚
  • 14篇曾蒙苏
  • 13篇张利军
  • 12篇陆秀良
  • 10篇周康荣
  • 9篇陈刚
  • 8篇刘豪
  • 8篇陆海峰
  • 7篇曾良斌
  • 7篇周建军
  • 5篇李卉
  • 5篇严福华
  • 4篇陆怡
  • 4篇陈锦
  • 4篇陈文芳
  • 4篇丁玉芹
  • 4篇丁莺
  • 3篇吴东
  • 3篇陈祖望

传媒

  • 7篇临床放射学杂...
  • 5篇放射学实践
  • 4篇中华放射学杂...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复旦学报(医...
  • 1篇科学生活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 1篇2009中华...
  • 1篇2010中华...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的最佳延迟时间研究被引量:41
2004年
目的 确定合理的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多期增强扫描延迟时间。方法 随机选择 6 1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分为 2个步骤研究 :(1) 2 1例行胰腺同层动态增强扫描 ,对比剂总量为12 0ml,注射流率为 5ml/s,分别测定胰周主动脉、胰周门静脉、胰腺实质及肝脏实质在增强后不同时间点的CT值 ,确立最佳的多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延迟时间。 (2 ) 4 0例行MSCT胰腺移床式、多期动态增强扫描 ,对比剂总量和注射流率同上 ,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结果  (1)同层动态扫描结果提示 ,胰周主动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 30s(延迟时间 2 0s时胰周主动脉CT值已达 2 0 0HU左右 ) ,胰腺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 4 0s ,胰周门静脉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 4 5s ,肝脏实质强化到达峰值平均时间为 6 0s(6 0~ 80s,基本处于一平台期 ) ;(2 )胰周大动脉于动脉期显示率为 10 0 % ,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 2 93~ 2 95 ,胰周其他主要动脉期显示率为 78%~ 98% ,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 0 85~ 2 6 3;胰周大静脉于胰腺期显示率为 10 0 % ,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 2 80~ 2 88,胰周其他主要静脉胰腺期显示率为 90 %~ 10 0 % ,显示程度平均评分为 1 0 8~ 1 90。结论 MSCT行胰腺检查 ,须进行?
李卉曾蒙苏周康荣陈刚缪熙音张利军殷允娟汤敏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
多层螺旋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1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三期增强扫描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 4 0例无胰腺疾病患者 ,进行平扫及三期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增强扫描。分别测量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时胰腺实质密度 ,根据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密度较增强前提高程度 ,比较三期增强扫描胰腺实质强化的情况 ;同时分别评价动脉期与胰腺期胰周血管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三期增强扫描中 ,胰腺期胰腺实质密度较平扫提高程度最为明显 ,胰腺期与动脉期及胰腺期与肝脏期 ,差异均非常显著 (P <0 .0 0 1)。对于胰周大动脉显示率 ,动脉期与胰腺期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而对其显示程度 ,则差异非常显著 ,动脉期明显优于胰腺期 (P <0 .0 0 1) ;对于胰周大静脉、胰周主要动、静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程度 ,动脉期与胰腺期则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MSCT胰腺检查 ,一般宜行三期增强扫描 :动脉期、胰腺期及肝脏期 ;若已于MSCT检查前明确为不可切除性胰腺癌 ,亦可行双期增强扫描 :胰腺期及肝脏期。
李卉周康荣曾蒙苏陈刚缪熙音张利军陆怡陈惠明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动脉期
多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不同注射流率与成像方法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9
2002年
目的 通过比较 3种不同对比剂注射流率对多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的影响以期获得合理扫描参数。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无脑缺血症状和脑梗死患者及有症状者共 45例 ,随机分成 3ml/s、4ml/s、5ml/s 3组 ,对比剂用量根据扫描时间作相应的改变 ,其他扫描参数不变。采用最大密度和容积重建 2种后处理成像方法。根据 90条颈动脉血管边缘的清晰度、颈动脉的分级情况、颈动脉与其邻近软组织之间的密度差、颈静脉和甲状腺的密度综合评分 ,由 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用盲法评分 ,对比 3种不同注射流率对成像的影响 ,所有统计工作由SPSS软件完成。结果 与 3ml/s组相比 ,4ml/s组颈动脉强化峰值升高明显 ,使得颈动脉与邻近软组织间密度差异增大 ,3D图像信噪比提高 ,小血管显示的长度、血管边缘清晰度均有明显改善。 5ml/s与 4ml/s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此外 ,5ml/s注射流率可带来扫描伪影。结论 随着注射流率的加快 ,颈动脉与邻近软组织密度差异变得愈明显 ,但注射流率超过
周建军周康荣陈祖望吴东陈惠明陈刚陈锦缪熙音刘豪陆秀良许红莲张利军
关键词:颈动脉多层螺旋CT注射流率CT血管成像
冠状位CAIPIRHINA-VIBE序列肾脏皮髓质多期扫描鉴别透明细胞肾癌和非透明细胞肾癌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评价冠状位CAIPIRHINA-CIBE序列肾脏皮髓质多期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其鉴别透明细胞肾癌(ccRCC)和非透明细胞肾癌(non-ccRCC)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经CAIPIRHINA-VIBE序列单次屏气完成皮髓质早、中和晚期扫描的42个肾癌的患者资料,采用病灶清晰度评分评价图像质量,比较ccRCC和non-ccRCC增强后皮髓质多期扫描的信号变化百分比(%SI change)。结果:皮髓质早、中和晚期的病灶清晰度评分分别为3.24±0.73,3.57±0.7和3.64±0.53,皮髓质早期的病灶清晰度评分低于皮髓质中、晚期(F=22.95,P<0.01)。ccRCC和non-ccRCC在皮髓质早、中和晚期的%SI change逐渐增高,ccRCC的%SI change均高于nonccRCC(P均<0.05)。当%SI change=168时,皮髓质中期的曲线下面积最大(0.869),鉴别ccRCC和non-ccR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5%。结论:CAIPIRHINA-VIBE序列单次屏气完成皮髓质多期扫描,一站式检查完成肾癌的定位、定性和术前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丁玉芹缪熙音张晶晶陈财忠周建军曾蒙苏傅彩霞刘慧
关键词:肾细胞癌
多层螺旋CT颈动脉成像中智能触发监测点的合理选择被引量:40
2005年
目的比较4处不同智能触发监测位置对多层螺旋CT(MSCT)颈动脉成像的影响,以期获得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合理的智能触发监测点。方法通过排列区分组法随机将120例分入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主动脉弓降部、肺动脉主干4个监测组内,根据120条颈动脉、颈静脉的3段感兴趣区(ROI)强化情况综合评价,由2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盲法评价,对比4组不同智能触发监测点对成像的影响。结果30例颈总动脉智能触发组中,11例触发失败,19例成功;30例主动脉弓升部智能触发组中,触发失败7例,23例成功;30例主动脉弓降部智能触发和30例肺动脉主干智能触发组全部触发成功。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主动脉弓降部和肺动脉主干各组触发成功时分叉水平颈动脉强化值分别为318.1、275.8、301.2、293.9HU,邻近颈静脉的强化值分别为88.7、147.4、257.5、91.7HU;触发失败时,颈总动脉、主动脉弓升部强化值分别为279.6、247.4HU;邻近颈静脉的强化值分别为285.4、74.1HU。结论4组比较,肺动脉主干智能触发不仅成功率高,且静脉回流程度最轻,是颈动脉MSCTA的理想触发点。
周建军周康荣陈祖望吴东陈惠明陈刚陈锦缪熙音刘豪陆秀良许红莲张利军
关键词:颈动脉血管造影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触发点监测点主动脉弓
干式胶片和湿式胶片特性曲线的比较
目的:根据对干式胶片和湿式胶片的H—D曲线来判断两者的特性。方法:24级铝梯一块、友通DR一台、Agfa Dry Star5500型激光打印机配Dry Star DT 2B型激光胶片、Agfa LR5200型激光打印机配...
刘豪缪熙音陈刚陆海峰
文献传递
16排螺旋CT颈动脉成像:智能触发监测点阈值的合理选择
目的:研究智能触发监测点阈值设定以期获得更佳的CTA扫描。方法:收集颈动脉MSCTA检查病例60例,男34 人,女26人,平均年龄62.9岁,随机分成3组,每组 20例。采用西门子公司的Somatom Sensation...
缪熙音陈刚刘豪陆海峰曾良斌顾君英张晓骅
文献传递
多层螺旋CT肝动脉造影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评估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评估MSCT肝动脉造影诊断肝动脉解剖和变异情况在肝移植受体术前血管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自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共75例预行肝移植的晚期肝病患者,均行肝脏动脉期扫描、肝动脉重建。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包括肝动脉解剖和变异类型情况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统计分析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75例中接受肝移植手术者共53例,MSCT检查发现肝动脉变异Ⅱ~Ⅹ型共15例,与手术结果对照,诊断的灵敏度:92.5%,特异度:100%,假阴性率:7.5%,假阳性率:0%。结论MSCT是一种快捷、简便、无创、价廉的检查手段,可有效评估肝移植受体术前的肝动脉解剖和变异情况。
丁莺严福华徐鹏举陈刚缪熙音陆海峰曾良斌
关键词:肝动脉血管造影
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探讨肾脏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脂肪AML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将其分为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组和其他乏脂肪AML组,观察病灶的数目、大小、形状、密度及其均匀性、劈裂征、血管影、假包膜、病灶的强化程度及强化方式等,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AML组18例19灶,平均年龄40岁,其他乏脂肪AML组18例22灶,平均年龄49岁。两组病灶最大径分别为(58.63±56.59)mm和(16.97±8.59)mm,P<0.05;密度不均匀者分别为10例和4例,P<0.05;形态不规则者分别为12例和10例,劈裂征阳性者分别为8例和13例,血管影分别为6例和2例,假包膜分别为6例和2例;病灶强化方式快进快出者分别为4例和10例,持续性强化者分别为14例和12例,渐进性强化者分别1例和0例,两组间病灶形状、劈裂征、血管影、假包膜均无统计学差异。EAML组病灶平扫、皮髓质期和肾实质期CT值分别为(44.3±10.7)HU、(101.6±26.6)HU和(86.9±17.9)HU,其他乏脂肪AML组各期CT值分别为(37.1±7.3)HU、(108.7±23.8)HU和(87.6±13.6)HU。EAML组比其他乏脂肪AML组平扫CT值高,P<0.05,增强后CT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乏脂肪AML 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EAML较其他乏脂肪AML发病年龄小,病灶体积大,平扫密度相对高且不均匀,明确诊断依赖于病理。
贺新华丁玉芹陈亮刘锴缪熙音罗荣奎周建军曾蒙苏
关键词:肾肿瘤
多排螺旋CT检测肺静脉变异及肺静脉孔指数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的应用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评价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前肺静脉变异类型及肺静脉孔指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6年5月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前16排螺旋 CT 肺静脉造影64例,在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图像上测量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共干及独立肺静脉孔处肺静脉的前后径及上下径,计算肺静脉孔指数,比较左上、左下、右上、右下肺静脉孔指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所有统计工作由 SPSS 软件完成。结果在64例房颤患者中,肺静脉正常无变异11例,占17.19%;肺静脉提前分支45例,占70.31%,共69支肺静脉;左侧共干5例,占7.81%,其中1例两侧共干;右侧独立肺静脉5例,占7.81%;左侧中肺静脉1例,占1.56%。同侧、两侧上肺静脉的肺静脉孔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上与右下、左下与右上及两下肺静脉的肺静脉孔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下肺静脉孔最圆,平均指数最大,为0.88;左下肺静脉孔最接近椭圆型,平均指数最小,为0.72。结论多排螺旋 CT 肺静脉造影能为房颤射频消融术提供肺静脉解剖信息,如肺静脉变异及肺静脉孔指数,应列为术前常规检查。
单飞张志勇陈刚缪熙音刘豪张利军曾良斌
关键词:心房颤动肺静脉导管消融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