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世琴

作品数:20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政法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文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文学
  • 5篇文化
  • 4篇魏晋
  • 3篇音乐
  • 3篇民族
  • 2篇任诞
  • 2篇阮籍
  • 2篇魏晋南北朝
  • 2篇魏晋南北朝时...
  • 2篇文学作品
  • 2篇南北朝
  • 2篇南北朝时期
  • 2篇教育
  • 2篇疯癫
  • 2篇福柯
  • 2篇北朝
  • 2篇北朝时期
  • 2篇本事
  • 2篇《疯癫与文明...
  • 2篇传统文化

机构

  • 14篇中国政法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西北师范大学

作者

  • 17篇罗世琴
  • 1篇赵晓华

传媒

  • 3篇民族教育研究
  • 2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兰州学刊
  • 1篇河北学刊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北京舞蹈学院...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宁夏师范学院...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北京教育(德...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6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魏晋南北朝文学对音乐的接受
本文尝试从对音乐的接受与审美的角度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从音乐与文学的关系出发,考察文学在接受观念的转变、创作主体及其创作风格、审美与欣赏视野以及对主客体关系的认知诸方面对音乐的借鉴与接受,以掌握史料为基础并适当结合...
罗世琴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音乐文化接受美学
切实关注民族融合与文学的历史契机——以北魏初期汉族文士为中心被引量:1
2020年
中国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各民族文化彼此交融互动的进程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文化基因。考察民族文化融合重要历史阶段的文学现象与特质,有助于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整体认知,从而形成全面、客观、具体的文学史观。北魏初期是中华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创作主体的民族认同观念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出仕北魏的汉族文士因身份差异、家族地位、政治期待等诸多不同,对民族政权及其文化的认同也存有差异,进而形成不同的文学交游关系。反映在文学创作中:一方面,主动调适于民族文化背景而形成“声实俱茂,词义典正”的文风;另一方面,形成专注于“述”而刻意不“著”、不勤著述两种不同的创作态度。北魏初期的文学创作在抒发胸臆、规止讽诫、雅正朴实方面独具特色,确立了北朝文学与追求清绮华美的南朝文学迥然不同的文学气质,这也是民族融合的特殊背景下,文学借历史契机而形成的特殊新变。因此,学术界应切实关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学现象。
罗世琴
关键词:民族认同文学创作
高校传统文化必修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中国政法大学“中华文明通论”课程为例
2018年
中国政法大学从打造精品课程的目标出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创新教育模式。以"中华文明通论"课为例,该课程定位是实现"有灵魂的通识教育"、学生认识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团队、教学平台、教学过程的组织方面,实施名师引路、打造精品课堂、多管齐下建设多元教学平台、教学助手制等措施,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实现知识教育和文化熏陶的有机结合,对高校传统文化必修课程的开设提供借鉴。
赵晓华罗世琴
关键词:高校教学模式
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本土教师培育及长效机制建构
2023年
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亟须建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师资。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本土教师是适应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需求而培育的职业人才,其培育过程具有高阶性、精准性与时代性特点。高阶性是相对于一般的国际中文学习而言,强调更广博深入的知识与科学的认知态度;精准性是在充分考虑诸种差异与个性因素的基础上,开展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精细化的训练与实践;时代性是指融入当代中国国情,注重国际中文本土教师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感知与对代表中国发展主要成就典型案例的了解。建构国际中文本土教师培育长期稳定的有效机制,要开拓中国境内与本土互为补充的培育格局,采用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辅相成的培育模式,用好媒介资源与标准化建设合力打造的培育平台,实施有规模、有计划、有层次的持续培育。
罗世琴
关键词:本土教师
魏晋复仇文学作品中的司法审判及其叙写被引量:2
2016年
魏晋以复仇为主题的文学作品中,多对司法审理和判决过程进行了叙写,分析这些叙写的基本状况,探索其产生的法律背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窥探当时社会对待复仇的态度及相关法律的执行状况。当禁止复仇的法律规定被明确提出并逐步完善时,相关复仇文学作品的叙写方式也带有明显特点,这些文学作品是当时立法与司法对复仇问题逐步完善规约历程的见证,对当时法律规定具有间接的宣传普及作用。
罗世琴
关键词:复仇文学魏晋司法审判
论陶渊明对魏晋以来主体精神的升华
2012年
陶渊明所理解的音乐不是通过物理属性表现出来的节奏与音律,而是通过创作主体心灵过滤并蕴寄着情感的音外之音;他的诗文作品中所体现的文学创作观念也是超越物化媒介与时空局限的。二者彼此融通。陶渊明的文艺理念与实践,代表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精神苦闷与彷徨的消解,转变了对"诗言志"的单一阐释,标志着魏晋南北朝个体人格精神的实践与升华。
罗世琴
关键词:陶渊明音乐文学
通识教育中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被引量:2
2010年
高等教育中的通识教育理念及其模式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识教育中融入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既是社会需求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所提出的要求,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探索通识教育中的多元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思考的问题,更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
罗世琴
关键词:通识教育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高等教育
《踏摇娘》本事时间之辨
2020年
从唐代开始,人们对《踏摇娘》的诸多具体问题已经开始探讨并辨析。仅本事时间言,刘饣束《隋唐嘉话》、崔令钦《教坊记》、杜佑《通典》已有"北齐""隋末"之异,其后又与《苏中郞》混同,延出"后周"之说。后学继其分歧,各有接受与认同,致使《踏摇娘》的起源问题终未能统一观点,为后世辑录、定位留下不解之谜。文本载记除受限于客观条件,还往往与书写载记者的个体视角与叙写心态等的微妙变化密切相关。详检早期文本,对《踏摇娘》本事时间载记不同,但又有彼此暗合照应的痕迹。辨析前贤所记的主观成因及彼此关联,可为进一步探究《踏摇娘》表演形式提供更新线索。
罗世琴
关键词:文本
由谣到诗——中国诗歌起源及其初步发展刍论被引量:4
2005年
有文字记载前,诗歌的发展可分为原始“谣音”、原始“歌谣”、“歌”三个不同阶段,并在逐步演变中具备了一定的抒情和叙事因素;有文字记载后,又可以将“诗歌”、“歌诗”、“诗”作为诗歌研究的主线。由最初的“谣音”到成熟的文人诗,中国古代诗歌经历了一个融汇且渐变的历程。
罗世琴
关键词:歌谣诗歌歌诗
“疯”与“痴”——由福柯《疯癫与文明》看阮籍之任诞
2007年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阮籍等人的任诞与福柯笔下的疯癫有共性,就其形式的角度,都表现为一系列怪异偏激的举止,"谵妄的话语"、"古怪的言谈",究其实,都是最求本真自由状态的表象,而正是因为和时代的权力所使用的意识工具的矛盾,这些本来最能表现出人类真性情的行为被荒诞地断定为异质。而权威统治下的主流话语语境氛围,是造成这种武断的根本所在。
罗世琴
关键词:疯癫任诞话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