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思媛
- 作品数:11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活性污泥异化Fe(Ⅲ)还原协同除磷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 城市污水处理厂对水体中磷的贡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途径,为了减轻排入环境中磷造成的负面影响,应严格限制污水处理厂的出水中TP浓度。在一些厌氧群落生境中存在异化Fe(III)还原的过程,其反应的主体是铁还原菌(Iron...
- 翟思媛
- 关键词:污水处理活性污泥除磷特性
- 文献传递
- 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被引量:2
- 2013年
- 微生物异化Fe(Ⅲ)还原是指以Fe(Ⅲ)为末端电子受体在无氧条件下氧化有机物的产能过程,而铁元素是地壳中丰度最高的元素之一,因此,异化Fe(Ⅲ)还原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异化Fe(Ⅲ)还原机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异化Fe(Ⅲ)还原在有机污染物(尤其是难降解有机污染物)、营养物质(N,P)等环境污染治理中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了评述和展望,以期为特定污染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冯娟娟王亚娥李杰翟思媛
- 关键词:铁还原菌环境污染治理
- 活性污泥Fe(Ⅲ)还原协同除磷影响因素研究及机理初探
- <正>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外加Fe(Ⅲ)铁源的方式强化活性污泥异化Fe(Ⅲ)还原过程,一方面可以利用该过程产生的Fe(Ⅱ)和Fe(Ⅱ)氢氧化物与磷发生共沉淀作用实现化学除磷与生物除磷的有机结合[1];另一方面,此过程产生的...
- 翟思媛王亚娥李杰季民
- 文献传递
- 活性污泥异化FE(III)还原协同除磷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 翟思媛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协同降解腈纶废水特征污染物DMAC被引量:2
- 2014年
- 通过试验对比考察了投加不同形式Fe(Ⅲ)在兼氧/厌氧条件下异化铁还原协同降解模拟DMAC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兼性厌氧条件下,不同形式Fe(Ⅲ)源体系对DMAC降解效果的大小依次为氧化铁皮>Fe(OH)3>生物海绵铁铁泥;在严格的厌氧条件下,降解效果则无明显差异。同时考察了添加氧化铁皮反应器对DMAC进水负荷的耐受能力,结果显示,该体系表现出明显的DMAC降解效果,出水DMAC浓度随进水DMAC负荷的增加有所提高。
- 姚昕翟思媛冯娟娟
- 关键词:活性污泥
- 兼氧/厌氧条件下pH和温度对活性污泥异化还原Fe(Ⅲ)的影响被引量:5
- 2013年
- 采用兼性厌氧/严格厌氧恒温培养,投加Fe2O3粉为Fe(Ⅲ)源对铁还原菌富集培养,考察活性污泥体系中不同的初始pH和温度条件下异化Fe(Ⅲ)还原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1)活性污泥体系的初始pH中性偏碱性时,Fe(Ⅲ)的异化还原性能较好,且体系的pH值最终达到平衡(pH=8左右);(2)在15℃、25℃和35℃控温条件下,活性污泥体系内异化Fe(Ⅲ)还原过程的Fe(Ⅱ)累积量和Fe(Ⅱ)的累积速率均与温度成正相关,兼氧时Fe(Ⅱ)的累积速率分别为15.62、28.11和2 8.52 mg L-1 d-1,厌氧时分别为19.65、28.57和35.17 mg L-1 d-1;(3)综合整体试验,兼氧/厌氧条件下异化Fe(Ⅲ)还原特性无明显差异.研究为强化污水治理工艺的异化铁还原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
- 翟思媛王亚娥魏志勇李杰
- 关键词:活性污泥铁还原菌
- 高价离子还原菌还原机理及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3年
- 高价离子还原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它们在环境的原位修复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三种典型的高价离子还原菌:异化Fe(III)还原菌(IRB)、硝酸盐还原菌及硫酸盐还原菌(SRB),分别以Fe3+、NO3-和SO24-为电子受体,以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在将高价离子还原的同时,达到对污染环境的修复作用。文章综述了此类细菌的特性、作用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在国内外实际中的应用,分析了异化Fe(III)还原菌、硝酸盐还原菌及硫酸盐还原菌的异同点,并对该类细菌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述。
- 翟思媛李杰王亚娥冯娟娟豆宁龙
- 关键词:反硝化细菌硫酸盐还原菌
- pH及磷浓度对活性污泥铁还原协同除磷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采用厌氧恒温培养,以氧化铁皮为外加Fe(Ⅲ)源,研究了不同初始磷浓度和pH对活性污泥体系异化Fe(Ⅲ)还原协同除磷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反应前后活性污泥中不同形态磷的变化初步探讨了体系除磷机理。结果表明,初始磷浓度升高对活性污泥异化Fe(Ⅲ)还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在铁源充足的条件下体系仍能表现出较好的除磷效果,且随着初始磷浓度的增加除磷速率明显上升;不同初始pH条件对异化Fe(Ⅲ)还原过程影响显著,中性偏碱性的条件更有利于Fe(Ⅱ)的累积;除磷效果与其呈正相关。结合活性污泥中各形态磷含量的分析,可以证明外加Fe(Ⅲ)源的活性污泥体系发生明显异化Fe(Ⅲ)还原协同除磷现象。
- 王亚娥翟思媛耿牧歌李杰
- 关键词:铁还原菌除磷
- 生物铁泥的Fe(Ⅲ)还原能力及影响因素
- 2013年
- 以生物铁泥和普通活性污泥为对象,在不同碳源及兼氧/厌氧条件下采用实验室恒温培养的方法考察了不同活性污泥的Fe(Ⅲ)还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活性污泥Fe(Ⅲ)还原能力相差较大,生物铁泥的Fe(Ⅲ)还原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活性污泥,在兼性厌氧与严格厌氧条件下,分别是普通活性污泥的1.87倍和1.76倍;碳源对生物铁泥的Fe(Ⅲ)还原影响较小,而对普通活性污泥的Fe(Ⅲ)还原过程呈现出较明显的负影响;在实验控制的兼氧/厌氧条件下,2种活性污泥厌氧条件下Fe(Ⅲ)还原能力均大于兼氧条件。为活性污泥Fe(Ⅲ)还原过程的工程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翟思媛王亚娥李杰赵丽
- 关键词:活性污泥碳源溶解氧
- 不同Fe(Ⅲ)对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耦合脱氮的影响及机理初探被引量:20
- 2014年
- 以投放海绵铁-AT-PVF复合填料的SBBR反应器活性污泥作为铁还原菌菌种来源,采用厌氧恒温培养试验,考察了不同Fe(Ⅲ)(氧化铁皮、青矿和红矿)对活性污泥异化铁还原能力及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基质无NO-2的前提下,各体系Fe(Ⅲ)还原能力与脱氮效果表现出较好的关联性,同时发生NO-2-N和NO-3-N的积累现象.其中,氧化铁皮体系的脱氮效果最好,对NH+4-N、TN的累计去除量分别为75.04和80.99 mg·L-1,容积TN去除率为3.88 mg·L-1·d-1(以N计).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同培养时间内NH+4氧化量与Fe(Ⅱ)产生量之间符合幂指数关系,R2为0.9521.结合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厌氧环境下IRB参与活性污泥中N素循环的交互作用机制可分为3个子过程,即Fe(Ⅲ)的微生物还原解离耦合NH+4的氧化过程、厌氧氨氧化过程和NO-3-依赖型Fe(Ⅱ)氧化过程,其中,以IRB为主的微生物氧化还原过程对活性污泥中N循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王亚娥冯娟娟李杰翟思媛
- 关键词:异化铁还原活性污泥脱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