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秀凤

作品数:17 被引量:4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北京市社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7篇新闻
  • 5篇媒体
  • 3篇新闻学
  • 3篇新闻学研究
  • 3篇媒介
  • 3篇北大
  • 3篇传媒
  • 2篇新闻类
  • 2篇新闻类周刊
  • 2篇新闻周刊
  • 2篇新闻专业
  • 2篇新闻专业主义
  • 2篇中国媒体
  • 2篇周刊
  • 2篇专业主义
  • 2篇外国留学生
  • 2篇网络
  • 2篇冷战
  • 2篇留学
  • 2篇留学生

机构

  • 15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传媒大学
  • 1篇东方卫视
  • 1篇伊利诺伊大学

作者

  • 17篇翟秀凤
  • 2篇王维佳
  • 2篇李慧宁
  • 1篇周智敏
  • 1篇周智敏
  • 1篇刘烨
  • 1篇王琪

传媒

  • 5篇国际新闻界
  • 2篇今传媒
  • 1篇新闻记者
  • 1篇中国记者
  • 1篇经济导刊
  • 1篇青年记者
  • 1篇新闻界
  • 1篇中国出版
  • 1篇红旗文稿
  • 1篇现代传播(中...
  • 1篇对外传播
  • 1篇第四届全国大...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美国政府是怎样输出价值观的被引量:8
2016年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政府逐渐把向世界传播、输出美国价值观作为巩固其全球霸主地位的重要手段。特别是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将文化价值观输出和意识形态安全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形成了以美国国务院分管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务的国务次卿为具体职能领导的庞大机构。研究分析美国国务次卿及其下属部门的设立过程、职能变化、发展趋势等,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美国政府是怎样输出价值观的。
王维佳翟秀凤
关键词:文化价值观美国政府意识形态安全冷战结束霸主地位
北大新闻学茶座(41)——程曼丽教授谈《〈蜜蜂华报〉研究》的写作过程及其引发的思考
2014年
2014年10月19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协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41)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执行会长,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主任程曼丽教授与茶座参与者分享了自己早年的博士论文——《〈蜜蜂华报〉研究》的写作过程及其引发的思考。
翟秀凤
关键词:新闻学研究写作过程茶座北大传媒研究
从美国《新闻周刊》去纸化看新闻类周刊的数字化生存被引量:3
2013年
从2013年起,《新闻周刊》全部通过电子版形式面对读者,同时更名为《全球新闻周刊》(Newsweek Global)。虽然中国纸质媒体尚未遭遇全面数字化的冲击,但难以避免在未来卷入由新媒体环境和受众需求决定的产业转型,中国新闻类周刊该如何未雨绸缪?
翟秀凤李慧宁
关键词:新闻周刊
展望2016:构建多重复合的对外传播格局
2016年
2015年,见证了中国外交活动极为频繁和卓有成效的一年,这不仅体现在领导人的一系列“超级国事访问”上,也体现在中国官方关于未来国际关系发展的新畅想、新倡议上,更体现在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各种实际行动上。用外交部长王毅的话来概括,2015是中国外交“全面推进之年”。
王维佳翟秀凤
关键词:中国外交外交活动国事访问
从国家治理视角看网络身份认证的现状和困境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互联网匿名性的弊端,各国纷纷将网络身份认证纳入治理规划,并实施了各有侧重的认证体系。本文从国家治理能力的视角出发,梳理了政府、企业两大主体网络身份认证的发展现状,并对全球网络身份认证的困境和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认为,全球身份认证信息主要由私有资本掌握这一现实将会长期影响国家互联网治理能力的发挥。同时,"全球-区域-国家"这一多层次治理结构及其利益冲突将会降低全球身份认证协作的有效性。
翟秀凤
关键词:网络身份数据安全
冷战以来的美国传播政治经济学研究——专访美国批判传播学者丹·席勒
2016年
这是一篇关于批判传播学研究的历史回顾。在本文中,美国批判传播学者丹·席勒回顾了与赫伯特·席勒、乔治·格伯纳、达拉斯·斯迈思、文森特·莫斯可等学者的学术交往,并以这些经历揭示了批判传播学的兴起与全球经济格局的信息传播转向和国际新闻新秩序运动之间的历史联系。访谈以冷战与传播学科的关系为主线,涉及到以下议题:冷战与传播学科的建立、美国心理战与传播学研究的趋同化、批判传播学者的历史境遇、传播学者与知识运动的关系、当前新闻业的新变化、给年轻传播学者的建议等。
翟秀凤
关键词:冷战心理战口述史
从美国《新闻周刊》去纸化看——中国新闻类周刊的数字化生存
2013年
2012年12月24日,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在Twitter(推特网)上发布了最后一期印刷版杂志的封面,这意味着,该刊近80年纸质发行史将就此终结。这一封面采用了一张意味深长的黑白老照片,内容是新闻集团在曼哈顿的旧总部大楼,封面上注明了"最后一期印刷版"(#LAST PRINT ISSUE)。
翟秀凤李慧宁
关键词:新闻类周刊TWITTER
信息传播业的地缘政治经济学被引量:15
2016年
应北京大学"大学堂"讲学计划和北京大学国家战略传播研究院的邀请,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荣休教授丹·席勒(Daniel Toby Schiler)于2016年10月22日-11月2日到访北京大学并发表了4场演讲。系列演讲中,席勒教授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数字资本资本主义的兴起开篇,对其历史起源、权力结构和当前的信息地缘政治格局进行了深刻分析。此后,他回溯当前信息领域的全球霸主美国信息传播业的历史,对促成美国数字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外因素进行了讨论,并着重诠释了兼具灵活性和强制性的政府干预在美国电信业数字化中的关键作用。最后,席勒教授利用文献档案分析了全球通信史中的权力争夺和复杂博弈。席勒教授强调,数字资本主义虽然实现了资本主义矛盾的现代化,但却无法超越资本主义内在的危机倾向。
丹·席勒翟秀凤刘烨王琪贾宸琰季佳歆方晓恬
关键词:电信政策传播史
贾乐蓉副教授谈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传媒体制的变迁
2015年
2015年3月22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世界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简称“北大华媒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和《国际新闻界》杂志联合主办的北大新闻学茶座(45)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贾乐蓉分享了自己对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传媒体制变迁的思考,以重要时间节点为线索,梳理了变化过程。
翟秀凤
关键词:新闻学研究戈尔巴乔夫传媒体制副教授北大
新闻专业主义的“控制危机”与价值重建被引量:4
2018年
在数字化的冲击下,传统新闻专业主义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稳定盈利模式面临着挑战和危机。为此,新闻业正在围绕信息技术进行一场深刻转型:新闻专业主义的基本假设和传统坚持正在被非专业参与和技术参数所改写;新闻生产中的价值理性遭遇危机;新闻教育转向"数字优先"和"结果导向";新闻机构的盈利模式开始建立在更加中立、包容和资本友好的"信息"概念上。对这一转型的分析表明,新闻行业内部的自救之所以是困难的,是因为新闻专业主义的危机并非源于信息环境的改变,而是因为建构新闻业的结构性力量已经打破了原有的制度和技术障碍,转向更加自由、即时、高效的资本形态。
翟秀凤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媒介融合新闻教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