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翟鹏济

作品数:39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天文地球
  • 10篇核科学技术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裂变径迹
  • 6篇径迹
  • 5篇地质
  • 5篇定年
  • 5篇锆石
  • 4篇地质热历史
  • 4篇探测器
  • 4篇热历史
  • 4篇轰击
  • 4篇STM
  • 4篇
  • 3篇扫描隧道显微...
  • 3篇石墨
  • 3篇蚀刻
  • 3篇离子轰击
  • 3篇裂变
  • 3篇裂变径迹定年
  • 3篇磷灰石
  • 3篇径迹探测器
  • 3篇刻度

机构

  • 35篇中国科学院
  • 6篇核工业北京地...
  • 4篇北京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近...
  • 1篇华东石油学院
  • 1篇卫生部工业卫...

作者

  • 35篇翟鹏济
  • 12篇赵云龙
  • 10篇唐孝威
  • 8篇康铁笙
  • 4篇赵渭江
  • 4篇王世成
  • 3篇王宇钢
  • 3篇康一秀
  • 2篇严隽珏
  • 2篇冯松林
  • 2篇杨威生
  • 2篇张颖
  • 2篇颜莎
  • 2篇梁天骄
  • 2篇武朝晖
  • 1篇侯明东
  • 1篇刘昌龙
  • 1篇吕峰
  • 1篇冯石
  • 1篇王兰芬

传媒

  • 11篇核技术
  • 4篇科学通报
  • 3篇铀矿地质
  • 2篇岩矿测试
  • 2篇物理学报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1篇石油学报
  • 1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物理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地球化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核化学与放射...
  • 1篇核电子学与探...
  • 1篇Chines...
  • 1篇第七届全国固...
  • 1篇第八届全国核...

年份

  • 2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7
  • 5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3
  • 2篇1992
  • 2篇1991
  • 5篇1990
  • 2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从裂变径迹分析探讨房山岩体地质热历史被引量:12
2003年
测定了房山岩体内部相的花岗闪长岩中磷灰石和榍石的裂变径迹年龄和磷灰石自发和诱发裂变封闭径迹长度。根据磷灰石自发裂变封闭径迹平均长度和年龄对岩体热历史进行了模拟和探讨,长度分布模拟特征和参数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并依据磷灰石和榍石裂变径迹年龄和封闭温度探讨了岩体的冷却和上升速度。
翟鹏济张峰赵云龙
关键词:裂变径迹分析榍石热历史
室内用水暴气过程逸出的氡扩散模型
2003年
采用塑料杯型监测器和SY—1型CR—39塑料探测器,对北京中关村部分家庭卫生间、厨房和单位浴室布点进行累积监测,结果表明在用水暴气过程中氡随之逸出并向周围环境扩散,使用水处附近氡浓度比不用水处高,但随离用水处距离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建立了逸出的氡扩散数学模型,得出氡从马桶水、厨房和浴室水龙头处向室内外扩散系数分别为:6.597×10^(-9)、5.934×10^(-9)、3.560×10^(-9)m^2/s。
翟鹏济赵云龙李春江王宝义
关键词:
辐射损伤潜径迹的纳米尺度观测研究
2002年
综述了近年来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 )和扫描力显微镜 (SFM)在原子水平上观测辐射损伤潜径迹的研究及进展。详述了辐射损伤潜径迹的形貌、损伤范围、损伤数密度、损伤几率等 ,对损伤潜径迹直径与能损的关系、损伤过程及各种可能的损伤机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翟鹏济唐孝威
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
某些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被引量:2
1989年
沉积盆地中个别碎屑锆石颗粒通常能提供有价值的沉积物来源的信息。因此锆石的裂变径迹年龄测定广泛开展用以研究沉积盆地中矿物来源及其热历史。 目前已有几种较好的显示锆石中自裂变径迹的方法出现。本文报道了取自不同地区的锆石样品用不同的蚀刻程序得到的结果。根据我们的经验,我们认为蚀刻程序的选择对分析实验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同来源的锆石的蚀刻行为有很大差异。
翟鹏济康铁笙
关键词:锆石裂变径迹
荷能离子轰击固态材料形成孤立损伤的STM/SFM观测
1999年
在广阔的能区内(从MeV到GeV)系统地研究了荷能离子轰击固态材料形成孤立损伤的形态及其形成机理。分别利用具有原子分辨能力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扫描力显微镜观测了离子轰击导电和绝缘材料产生孤立损伤(或离子潜径迹)的形态、大小。通过运用核能损和电子能损的理论对实验结果的分析,研究了离子轰击固态材料形成各种损伤的过程与机理。
王宇钢赵渭江康一秀翟鹏济颜莎薛建明唐孝威AckermannJMuellerANeumannR
关键词:离子轰击
裂变径迹定年实验室标准化刻度被引量:3
1996年
用第六届国际裂变径速测定地质年代学术讨论会推荐的锆石、磷灰石和榍石年龄标样和SRM612铀玻璃刻度了Zeta值。三种矿物的Zeta值差异不大,与加权平均339.2±6.6(2σ)接近。将Co箔法测得的Φ值与用自行刻度的b值测标准铀玻璃在白云母上诱发径迹密度计算得到的Φ值进行了比较.利用外探测器方法测定了裂变径迹定年国际标样中三种锆石和两种磷灰石的年龄,其结果与推荐的参考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翟鹏济赵云龙郝秀红胡瑞英
关键词:裂变径迹定年
一种性能优良的国产聚碳酸酯固体径迹探测器
1983年
本文采用NaOH、KOH和KHC(KOH、H_2O和C_2H_5OH混合液)三种溶液,对Lexan、朝阳1号和Makrofol-E三种聚碳酸酯固体径迹探测器记录α粒子和裂变径迹的蚀刻特性以及热退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在以上几方面朝阳1号兼有Lexan和Makrofol-E的优点,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国产聚碳酸酯固体径迹探测器.
翟鹏济康铁笙张志尧
关键词:核物理裂变径迹粒子径迹固体径迹探测器聚碳酸酯
用裂变径迹法研究沉积盆地的地质热历史被引量:7
1990年
沉积盆地中石油生成与盆地的地质热历史即古地温史密切相关,裂变径迹分析为研究古地温变化规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磷灰石是沉积盆地中常见的重矿物,对于1—100Ma的地质时间,磷灰石中在地质年代里积累的^(238)U自发裂变径迹(可称为古径迹)的退火带是60—140℃,这与石油生成的时间-温度条件即所谓油窗十分吻合,几年前Gleadow等人已把磷灰石裂变径迹分析法用于沉积盆地的地质热历史研究并获得令人鼓舞的结果,在本文中,我们采用磷灰石裂变径迹表观年龄和不完整径迹投影长度随井深的变化给出我国临清坳陷地区丘3石油探井的退火带位置,分析了地质热历史。
康铁笙翟鹏济冯石
关键词:沉积盆地裂变径迹石油
朝阳1号聚碳酸酯中径迹退火研究
1990年
木文报道了朝阳1号聚碳酸酯固体径迹探测器中^(208)Pb和^(93)Nb离子径迹的退火行为。给出了退火温度和时间对退火速率的影响,温度对V_r的影响。^(208)Pb和^(93)Nb的退火活化能分别为0.891eV和0.352eV。
翟鹏济康铁笙
关键词:聚碳酸酯退火固体径迹探测器活化能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石墨被Au离子轰击后的表面损伤被引量:3
1993年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石墨被Au离子轰击后的表面损伤。实验结果表明:用低剂量(1×10^(12)ion/cm^2)530keV的Au^+和4.5MeV的Au^(++)均匀轰击石墨。在石墨表面所产生的最显著的损伤是单个入射Au离子造成的小丘,小丘的横向平均线度约为1.8nm。从高分辨的扫描隧道显微镜图象可以看出,这种损伤往往伴有多种形式的3^(1/3)×3^(1/3)R30°的超结构(R为石墨的晶格常数),而且这种超结构从损伤的中心向外逐渐衰减,衰减的范围最远可扩展至1—3nm不等。此外,在石墨表面还可以看到许多横向线度更小的小丘,分析表明它们可能是由次级离子或原子溅射造成的损伤。
严隽珏白传勇杨威生王宇刚赵渭江虞福春翟鹏济唐孝威
关键词:石墨金离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