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青伟
-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利用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油脂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为提高微生物油脂产量,以产油微生物深黄被孢霉为试验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通过摇瓶培养,研究了产脂培养基中碳源、氮源种类及其浓度、接种量、初始pH值、无机盐离子对菌体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确定了深黄被孢霉摇瓶发酵产油脂的优化培养条件为:葡萄糖100 g.L-1,酵母粉3.0 g.L-1,接种量为20%,pH值为5.0-6.0,硫酸镁(MgSO4.7H2O)0.5 g.L-1,磷酸二氢钾(KH2PO4)2.0 g.L-1。在优化培养条件下菌体生物量为20.62 g.L-1,油脂含量为43.02%,油脂产量为8.87 g.L-1。
- 耿青伟吴开云吴小芹李纪元刘明靖平秀敏
- 关键词:深黄被孢霉发酵油脂
- 观赏凤梨再生体系的建立及优化被引量:11
- 2010年
- 以5个品种(系)观赏凤梨的腋芽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基因型、激素配比和苗龄对芽分化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分别针对TDZ,6-BA,NAA,IBA,蔗糖、大量元素及椰乳(CW)等因素进行优化,筛选出最佳的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MS+TDZ 1.5 mg/L+6-BA 0.5mg/L。在此分化培养基上,紫星和红星的芽分化频率较高,达76.8%,70.6%。黄星、火炬和红剑芽分化频率较低,分别为44.2%,27.4%和24.9%。7 d苗龄的腋芽外植体最适于再分化。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TDZ 0.5 mg/L+6-BA 1.0 mg/L+NAA 0.2 mg/L+蔗糖40 g/L,其增殖系数达7.31。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NAA 0.5 mg/L+IBA 1.0 mg/L+CW 20 mL/L,生根率达60%以上。
- 平秀敏段红平田敏耿青伟
- 关键词:观赏凤梨芽分化
- 斯达氏油脂酵母高产油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通过摇瓶发酵,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产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碳源、氮源、初始pH值、无机盐的质量浓度;利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等参数;同时考察发酵时间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生长及油脂产量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为碳源时,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生物量及油脂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碳源;以(NH4)2SO4为氮源时,则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最佳初始pH值为6.0~6.5;无机盐离子的最适添加质量浓度为:MgSO4.7H2O 1.5 g/L,KH2PO43.0 g/L。碳源质量浓度、氮源质量浓度、接种量、培养温度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的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对斯达氏油脂酵母的生物量和油脂产量的影响最大。斯达氏油脂酵母发酵培养基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90g/L,(NH4)2SO43.5 g/L,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在摇瓶发酵过程中,发酵培养144 h时菌体生物量、油脂产量均最高,OD600值也较高。【结论】在优化条件下对斯达氏油脂酵母进行摇瓶发酵,获得的菌体生物量最高可达16.35g/L,较优化前提高了25.19%;油脂产量为4.94 g/L,较优化前提高了97.84%;菌体含油率最高可达302.1 g/kg。
- 吴开云耿青伟李纪元范正琪陈东亮
- 关键词:发酵摇瓶培养基优化
- 林源植物脂肪酸合成酶基因工程菌株的开发
- 李纪元范正琪吴开云田敏倪穗汪阳东范妙华程俊文李辛雷李志兰陈东亮刘明靖耿青伟
- 1、通过油脂含量测定分析,筛选出少根根霉、深黄被孢霉、拉曼被孢霉、总枝毛霉、斯达氏酵母和胶粘红酵母6个菌种为优良产油脂菌种,其油脂含量7.71%-24.25%。2、从千年桐中克隆了VeSAD基因和VeFAD2,从麻疯树中...
- 关键词:
- 关键词:合成酶基因工程
- 几种优质产油真菌的筛选及发酵工艺研究
- 本研究对12种真菌的产油能力进行了筛选,根据油脂得率和脂肪酸提取效果确定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油脂提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筛选获得的2种高效产油真菌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12种真菌中,有5种真菌的产油...
- 耿青伟
- 关键词:深黄被孢霉发酵工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