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毅
- 作品数:42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 埋置元件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分层损伤被引量:1
- 2013年
- 通过对含与不含薄膜埋置元件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拉伸和层间韧性的力学性能表征,探讨影响埋置元件结构完整性的一些关键因素。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基于断裂力学用以研究裂纹扩展问题的虚拟裂纹闭合技术(VCCT),建立了在拉伸荷载作用下层合板分层起裂和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方法。在模拟分析中,考虑了裂纹萌生位置对分层扩展规律及结构强度的影响,并与实验结果比较,验证了本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 乔文静肖毅朱琳福田博八田博志
- 关键词:复合材料层合板
- 一种基于宏观力学的单向复合材料压缩破坏分析方法
- 复合材料结构在承压时破坏如何演化,是其强度破坏分析的基础和核心任务。本文提出了基于连续介质损伤力学(CDM)的单向复合材料压缩破坏渐进损伤分析(PDA)模型。建模中考虑了材料非线性行为、失效判断以及损伤演化中材料性能退化...
- 薛康王杰肖毅薛元德
- 关键词:单向复合材料有限元分析
- 文献传递
- 复合材料螺栓连接预紧力松弛的改进预测模型被引量:6
- 2018年
- 该文研究了复合材料构件螺栓连接预紧力的长期性能预测。在作者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了基于蠕变全应变理论的螺栓连接预紧力松弛预测模型。主要改进包括各蠕变阶段表达式转换为分段形式和修正时-温转换因子的作用方式两方面。采用时-温等效原理获得的长时加速表征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模型能较好地描述预紧力长期特性,且预测效果比现有的Shivakumar-Crews模型及Hook-Norton模型更好,从而证明了该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吕佳欣肖毅
- 关键词:复合材料螺栓连接
- 考虑层内和层间分层损伤的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失效分析
- 复合材料机械连接件的损伤失效分析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内容。本论文旨在建立一种适于复合材料机械连接累积损伤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其损伤包含了层内和层间分层损伤效应,从而对连接件挤压破坏过程及其承载响应进行全面的模拟分析。...
- 薛康肖毅
- 关键词:复合材料机械连接
- 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振动阻尼特性
- 建立了基于模态应变能法求解复合材料模态阻尼的方法,并拓展于含分层损伤模态阻尼分析。利用ABAQUS软件构建了含分层损伤层合板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并利用高斯积分法给出了应变能法在有限元中的实现路线。采用静-滑动一体化摩擦模...
- 何意肖毅
- 关键词:复合材料层合板应变能法有限元分析
- 文献传递
- 共振疲劳下复合材料螺栓连接预紧力松弛行为
- 在强迫弯曲振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模态参数(共振频率和阻尼比)表征螺栓连接结构动态性能的分析方法和实验测试手段;通过施加不同预紧力和激振频率,探究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螺栓连接预紧力松弛的时变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对复合材...
- 刘彦清张振沈媛臻李福凯肖毅
- 微动损伤对复合材料螺栓连接预紧力松弛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开展了横向循环载荷下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预紧力松弛试验,探究了材料疲劳损伤与接触面微动磨损联合作用下螺栓连接预紧力松弛过程。基于有限元软件ABAQUS,采用Archard磨损模型和ALE(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自适应网格技术,编制了适用于连接结构微动磨损的UMESHMOTION子程序,建立了分析连接支承面微动磨损的计算模型;利用子程序UMAT编制了Shokrieh和Lessard提出的疲劳累积损伤定量分析程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复合材料疲劳损伤、螺孔伸长及接触磨损的耦合作用下预紧力随循环周次变化的机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预测方法的合理性、有效性。
- 沈媛臻肖毅
- 关键词:复合材料螺栓连接微动磨损有限元
- 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粘弹性预紧力松弛行为
- 本文主要针对复合材料螺栓连接件结构耐久性问题探讨了以下两点内容:理论部分,基于蠕变全应变理论,建立了螺栓连接预紧力松弛的半经验-半解析预测模型;试验部分,进行了螺栓连接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短期松弛试验,并基于时-温等效原...
- 吕佳欣肖毅
- 关键词:复合材料螺栓连接
- 文献传递
- 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的弹塑性-损伤耦合失效分析
- 薛康王杰吴庆欣肖毅
- 复合材料螺栓连接松弛的弹-黏塑性分析方法被引量:2
- 2020年
- 预紧力松弛是影响复合材料螺栓连接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重点讨论导致预紧力松弛的材料蠕变与粗糙表面接触蠕变的相互影响。内容包括建立了以弹-黏塑性理论为基础的复合材料蠕变本构模型,并结合考虑粗糙表面的分形接触理论,将其推广到与时间相关的弹-黏塑性接触问题。数值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考虑粗糙表面接触效应时,计算误差从2.87%~4.37%降至0.04%~0.5%,预测准确性有显著提高。表面分形参数D和G的讨论结果表明,接触表面越粗糙,预紧力越容易松弛。这对工程上通过控制表面形貌参数来改善表面接触性质具有指导意义。
- 谢元洪肖毅吕佳欣张振周跃亭
- 关键词:复合材料结构螺栓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