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丽

作品数:29 被引量:9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畸形
  • 10篇静脉畸形
  • 5篇激光
  • 4篇血管
  • 4篇手术
  • 4篇瘢痕
  • 4篇脉管
  • 4篇脉管畸形
  • 3篇血管瘤
  • 3篇硬化剂
  • 3篇疗效
  • 3篇面部
  • 3篇激光治疗
  • 2篇导航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婴幼儿血管瘤
  • 2篇硬化剂治疗
  • 2篇增生
  • 2篇增生性瘢痕

机构

  • 29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河南中医药大...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29篇胡丽
  • 27篇林晓曦
  • 24篇陈辉
  • 13篇金云波
  • 12篇杨希
  • 12篇马刚
  • 10篇仇雅璟
  • 9篇李伟
  • 6篇顾豪
  • 5篇胡晓洁
  • 5篇邹运
  • 3篇常雷
  • 2篇陈锦安
  • 2篇于文心
  • 2篇应涵汝
  • 2篇李昕
  • 2篇华晨
  • 2篇朱佳芳
  • 1篇王棽
  • 1篇陶晓峰

传媒

  • 9篇组织工程与重...
  • 7篇中国美容整形...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组织工程与重...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中华医学美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协和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增生性瘢痕的发病机理和预防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增生性瘢痕一直以来都是存在于全世界范围内的难题,在不同种族中其发病率有所差异,以往的报道提到白种人群中的增生性瘢痕发病率在5%-37%。增生性瘢痕在临床上表现为不超过伤口范围的高出皮肤表面的瘢痕组织,早期充血明显,可伴有疼痛或瘙痒,位于关节部位则可能会引起活动功能障碍。增生性瘢痕产生的不雅外观和不适症状让患者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预防瘢痕不仅是医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其防治对临床工作者来说更是一个挑战。本文就增生性瘢痕的预防进展综述如下。
胡丽李伟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发病机理瘢痕组织皮肤表面
微创注射与面部年轻化:适应证及选择被引量:5
2016年
面部年轻化是当前整形美容外科领域中较突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干预手段的快速发展,因而涉及的相关基础学科和技术范围甚广。但仍可分为手术与非手术治疗两大类,前者的典型代表为各式除皱手术,后者又包括微创注射(肉毒毒素、软组织填充剂、自体脂肪移植和再生医学技术)及激光、射频、聚焦超声等物理治疗技术。过去数十年间,对于侵入性的除皱手术,无论是彻底而复杂的,还是短切1:7术式,在面部年轻化中都一直处于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与传统的除皱手术相比,至今,大多数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在矫正面部重度松弛下垂、组织移位方面的效果还不理想,无法替代除皱手术。
林晓曦胡丽陈辉
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透明质酸自体脂肪移植微创性
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浅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观察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浅表静脉畸形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对17例浅表静脉畸形患者采用硬化治疗。采用Tessari法制作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液气比为1∶4),其中聚桂醇注射液浓度为1%。治疗4周1次,末次治疗结束后1个月,根据病灶颜色和大小进行疗效评价,同时记录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17例患者平均治疗3.06次,治疗后5例病灶接近正常,7例明显好转,3例部分改善,2例轻度改善,无效0例;不良反应包括局部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结论应用聚桂醇泡沫硬化剂治疗浅表静脉畸形,疗效肯定,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高。
胡丽黄惠真马刚仇雅璟陈辉金云波胡晓洁林晓曦李伟
关键词:聚桂醇泡沫硬化治疗
一种基于DNA测序结果的静脉/淋巴管畸形新基因分型
2022年
目的 明确静脉/淋巴管畸形的突变基因并进行基因诊断分型。方法 采用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55例确诊静脉/淋巴管畸形患者的组织样本进行DNA的靶向捕获二代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外显子区域和部分内含子区域进行检测,主要检测点突变和插入/缺失突变。结果 55例诊断为静脉/淋巴管畸形患者共采集55个组织样本,经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筛选后共发现3种潜在致病基因、15个变异位点,主要突变的基因是TEK和PIK3CA。TEK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L914F,单纯TEK突变中86.67%为单纯静脉畸形,100%伴有静脉畸形成分。PIK3CA最常见的突变位点是E542K和E545K。单纯PIK3CA突变中52.63%为血管骨肥大综合征,21.05%为单纯淋巴管畸形,94.74%伴有淋巴管畸形成分。根据基因检测结果,静脉/淋巴管畸形可以分为TEK突变型、PIK3CA突变型、双突变型和无突变型。结论 明确了TEK和PIK3CA是静脉/淋巴管畸形的主要突变基因,据此可将基因分型为TEK突变型、PIK3CA突变型、双突变型和无突变型。基因检测能够预判病灶是否存在静脉畸形或淋巴管畸形成分。
刘泓源顾豪杨希胡丽徐梓安陈辉林晓曦
关键词:脉管畸形基因分型
梳子瓣技术和步序设计理念在整形美容与修复重建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梳子瓣技术和步序设计理念在整形美容与修复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适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应用梳子瓣技术行整形美容与修复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梳子瓣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遵循步序设计的理念,即分步、按序进行术前、术中的设计和调整,将设计与手术步骤相结合。其主要操作包括:沿目标区域边缘设计切口并切开,在目标区域基底部广泛分离形成组织瓣,垂直于切缘方向对组织瓣按序裁切并临时缝合固定,边裁切边固定,期间可对切口张力和局部外观进行调整,整个组织瓣分割后形成梳子样外观,沿着临时固定点对整个梳子瓣进行切除,精细缝合切缘,最后拆除临时缝线。术后对患者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等进行观察,对患者面部恢复情况和手术效果进行随访。结果共纳入6例患者,男3例,女3例,年龄2~58岁。其中1例行眉下切口上睑提紧术及睑缘切口下睑成形术,1例行中下面部除皱术,1例行厚唇修薄及右面部抽脂术,1例行面部先天性黑色素痣切除术,1例行眉部先天性黑色素痣切除术,1例行面部皮瓣修整术。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18个月,患者面部均恢复良好,对手术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将梳子瓣技术及歩序设计理念应用于整形美容与修复重建手术中,可精细调整切缘的对合,使切口张力均匀分布,降低术后切口瘢痕形成及外观畸形的风险;其临床应用范围广泛,有较好的适用性。
高玮林晓曦邹运仇雅璟陈辉胡丽常雷金云波华晨
关键词:外科皮瓣美容外科整形外科
阴茎头静脉畸形:分型及其长脉宽1064 nm激光治疗
2023年
目的建立阴茎头静脉畸形(Venous malformation of glans penis,GPVM)的分型体系,评价长脉宽1064 nm Nd:YAG(LP-Nd:YAG)激光治疗阴茎头静脉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3年8月至2018年2月,纳入在本中心诊疗的GPVM患者26例。根据受累面积和勃起功能分为孤立型(Ⅰ型)、泛发型(Ⅱ型)和全阴茎头型(Ⅲ型),其中Ⅲ型又分为无勃起功能障碍(Ⅲa型)和有勃起功能障碍(Ⅲb型)。本组中25例采用LP-Nd:YAG激光治疗,并将治疗结果分为5个等级。于每次治疗后记录严重和轻微不良反应。结果26例患者中有1例成年患者放弃治疗,另1例未成年患者中止治疗,其余24例患者完成LP-Nd:YAG激光治疗。平均(2.4±1.1)次治疗后,4例(16.7%)患者达到“优(清除率75%~90%)”,20例(83.3%)患者达到“近治愈(清除率>90%)”。24例患者治疗后随访6~14个月,平均(9.0±2.6)个月,均无复发。轻微并发症:黏膜质地改变8例、暂时性色素沉着4例、水泡及薄痂2例、暂时性纤维结节2例、暂时性色素减退1例、浅表瘢痕1例、轻度感觉减退1例;严重并发症:组织缺损及局部凹陷1例、不消退纤维结节2例。结论LP-Nd:YAG激光治疗对GPVM清除率较高,安全性良好。本分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激光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不同类型的GPVM可能出现不同的不良反应。
段琼胡丽林晓曦陈辉
关键词:静脉畸形阴茎头
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疗法预防兔耳瘢痕增生的初步探讨
2014年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抑制兔耳瘢痕增生的效果。方法建立兔耳增生性瘢痕模型后,将108个增生性瘢痕块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单纯激光组、单纯5-氨基酮戊酸组及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治疗组。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治疗组在局部注射5-氨基酮戊酸后5h行半导体激光照射,波长635nm,功率密度100mW/cm2,照射20min。治疗后观察3周瘢痕的生长情况,测量瘢痕厚度及红斑指数,取材后行HE染色,观察真皮层厚度的变化,计算各组瘢痕增生指数,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排列情况,TUNEL染色观察成纤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治疗组瘢痕厚度与红斑指数较其他3组均降低(P〈0.05);真皮层厚度明显变薄,瘢痕增生指数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P〈0.05);Masson染色显示,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治疗组真皮层内胶原纤维较其他3组减少,且排列整齐有序;TUNEL染色显示,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治疗组成纤维细胞凋亡数量较其他3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应用5-氨基酮戊酸介导的光动力疗法可以预防兔耳瘢痕增生。
胡丽李昕黄惠真李伟
关键词: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增生性瘢痕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诊疗体系及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林晓曦金云波华晨陈辉马刚仇雅璟杨希于文心常雷应涵汝蔡韧邹运胡丽朱佳
所属领域:整形外科学主要技术创新内容: 1.血管瘤与脉管畸形诊疗体系创新应用: (1)基于分子机制与遗传学研究的诊断及预后体系:国际上首次提出血管瘤血清标记物概念,发现和证实VEGF和血管生长素(angiogenin...
关键词:
关键词:血管瘤脉管畸形疾病诊断
联合用药栓塞硬化治疗静脉畸形的进展被引量:1
2020年
静脉畸形的主流治疗方法为血管内栓塞硬化治疗。单一硬化剂的应用受到作用机制或理化性质的限制,不同程度地存在作用较弱或风险较高的局限,难以单独满足表现多样的静脉畸形的治疗要求。因此,为了进一步增强疗效,降低风险,联合用药成为一直以来的研究热点。联合用药方案包括“硬化剂+硬化剂”和“硬化剂+非硬化剂”两种方式。两种硬化剂联合应用可实现优势互补,减量增效,降低风险;而非硬化剂与硬化剂的联用可改善硬化剂的物理性质,增强疗效。因此,在应用单一硬化剂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之时,联合用药有可能获得更佳的疗效-风险平衡,因此也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
徐梓安陈辉杨希胡丽顾豪刘泓源孙怡林晓曦
关键词:静脉畸形
肢体静脉畸形伴发关节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肢体静脉畸形伴发关节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收集肢体单纯静脉畸形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初诊时伴发关节功能障碍者作为功能障碍组,未出现功能障碍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资料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168位肢体静脉畸形患者入组,其中功能障碍组44例,临床表现为关节屈曲挛缩或伸直受限,以及关节外翻或内翻畸形。单因素分析显示,功能障碍与患者年龄、部位、病灶大小、累及组织、疼痛评分及持续时间有统计学相关性(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8岁、下肢病灶以及疼痛时间超过1年,是肢体静脉畸形伴发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肢体静脉畸形除了早期诊断,更要加强对疼痛的早期控制和有效缓解。
胡丽陈辉杨希邱胜达王咏莹马刚金云波胡晓洁李伟林晓曦
关键词:静脉畸形关节功能障碍肢体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