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建芳

作品数:64 被引量:30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天文地球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3篇盆地
  • 12篇地球化
  • 12篇地球化学
  • 12篇松辽盆地
  • 11篇同位素
  • 9篇正构烷烃
  • 9篇碳同位素
  • 9篇古环境
  • 8篇古气候
  • 7篇有机质
  • 7篇生物标志
  • 7篇嫩江组
  • 6篇环境意义
  • 6篇标志物
  • 6篇冰期
  • 6篇沉积物
  • 5篇甘油
  • 4篇单体碳同位素
  • 4篇地球化学意义
  • 4篇有机地球

机构

  • 64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中国科学院大...
  • 7篇中国地质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广州海洋地质...
  • 5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烟...

作者

  • 64篇胡建芳
  • 32篇彭平安
  • 7篇童晓宁
  • 7篇席党鹏
  • 6篇宋建中
  • 6篇周浩达
  • 4篇贾国东
  • 4篇万晓樵
  • 4篇张干
  • 4篇付少英
  • 3篇向荣
  • 3篇任曼
  • 3篇杨群慧
  • 3篇陈德翼
  • 3篇王丽玲
  • 3篇房殿勇
  • 2篇盛国英
  • 2篇王新明
  • 2篇王伟铭
  • 2篇明荔莉

传媒

  • 9篇地球化学
  • 5篇科学通报
  • 5篇沉积学报
  • 4篇第四纪研究
  • 4篇第十四届全国...
  • 3篇地学前缘
  • 2篇海洋学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自然杂志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极地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19
  • 3篇2018
  • 8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1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 3篇2002
  • 3篇2001
6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海北部东沙海区11.3ka BP以来甲烷渗漏的沉积记录及其环境意义
2022年
南海北部东沙海区是天然气水合物有利远景区,关于其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OM)的沉积记录研究相对较少,不利于探讨东沙海区甲烷渗漏与该海区气候环境演化的耦合关系。本研究通过对南海北部东沙海区D7和DSF两根沉积柱的总硫含量(TS)、硫碳比值(S/C)、正构烷烃、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GDGTs)类化合物的分析,重建了东沙海区自11.3 ka BP以来甲烷厌氧氧化作用的沉积记录和海水表层温度(SST)。两根沉积柱的TS、S/C值、GDGT-0、古菌醇和甲烷指数值(MI)的剖面变化表明东沙海区在6.4~7.5 ka BP和0.75~1.3 ka BP时发生了AOM作用,在4.0~4.2kaBP时可能发生了AOM作用,存在甲烷渗漏现象。由TEX;重建的SST显示该海区早全新世SST持续上升,晚全新世SST呈下降趋势,推测自11.3 ka BP以来东沙海区存在小范围的甲烷渗漏,但释放的甲烷并没有导致该海区表层水体温度显著升高。
王正波梁前勇廖伟森胡建芳
关键词:正构烷烃总硫含量
溴系阻燃剂BTBPE中溴代二恶英杂质含量和生成机理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BTBPE中的溴代二恶英含量和分布,计算PBDD/Fs可能的环境释放,讨论PBDD/Fs的生成机制。实验表明,BTBPE化学品中2,3,7,8-tetra to octa-BDD/Fs没有检出,1,3,...
任曼唐雨慧胡建芳彭平安
关键词:溴系阻燃剂
特定海底热液活动区表层含金属沉积物中类脂生物标志物的特征
杨群慧杨伟芳胡建芳季福武王虎周怀阳
松辽盆地晚三冬期的黑碳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
2017年
黑碳(BC)是生物质和化石燃料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含碳物质,古老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可以重建过去的火灾事件和陆地植被演化历史。文中通过对晚三冬期松辽盆地姚家车站剖面、后金沟剖面和岳王城剖面的黑碳记录进行分析,来揭示嫩江组一段到二段下部的火灾事件、气候特征及植被变化信息。研究结果显示:嫩江组一段BC的含量较低,为0%~0.22%,表明可能存在的火灾事件规模很小;在该段时期有几次BC/TOC值较高,暗示着小规模的火灾事件。在嫩二段下部BC的含量突然升高,最高可达1.4%,反映了大规模火灾事件的发生。黑碳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 CBC)数据表明:在嫩一段,黑碳的δ^(13) CBC值(-29.4‰^-25.0‰)表现为逐渐偏正的趋势,可能是由大气CO_2浓度逐渐降低所导致;在嫩二段下部,δ^(13) CBC值先呈现突然偏负的趋势,可能是由于大规模的火灾事件以及火山活动引起的大气CO_2浓度短暂升高以及植被类型的变化所造成的,之后δ^(13) CBC值又表现为逐渐偏正的特征。综合来看,在嫩江组一段仅发生小规模火灾事件,嫩二段下部则发生大规模火灾事件,由嫩江组一段到二段下部大气CO_2浓度呈现降低—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
祝孟博宋建中童晓宁胡建芳席党鹏曹怀仁彭平安万晓樵
关键词:松辽盆地嫩江组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二段下部湖泊水体环境变化被引量:7
2017年
以松辽盆地李家坨子露头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热解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数据研究了青山口组二段下部(K_2qn^2)的沉积水体环境。该剖面样品成熟度均较低,氢指数和氧指数分别介于210~773(mg HC/g TOC)和2~188(mg CO_2/g TOC),其交叉图表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水生生物。根据地球化学数据,整个剖面湖泊水体环境演化可分为3个演化时期:阶段Ⅰ的伽马蜡烷指数及芳基类异戊二烯/菲比值较低,结合低的重排甾烷/规则甾烷比值及姥鲛烷/植烷比值和脱羟基维生素指数交叉图,指示湖水以半咸水的缺氧条件为主。阶段Ⅱ中,24-正丙基-胆甾烷和24-异丙基-胆甾烷含量变化证明该阶段发生短时间尺度的海水入侵事件,并导致半深湖到深湖相的缺氧环境;海水入侵带来大量的海洋生物、氧气、营养有机质及含硫物质,使得湖水盐度升高并以半咸水到咸水为主;高丰度的芳基类异戊二烯化合物反映该时期水体中富含自由态的H_2S,并且伴随水体分层、透光带缺氧及化跃层上移现象。但是,阶段Ⅱ演化的后期阶段湖水以淡水到半咸水沉积为主,同时氧含量升高,指示淡水输入量增加。阶段Ⅲ沉积时期因受到半干旱气候条件的影响,水体出现高盐度、缺氧且化跃层较浅的沉积环境,此时期动荡的水体不利于绿硫细菌的生长发育及游离态H_2S的保存。
曹怀仁胡建芳彭平安席党鹏
关键词:松辽盆地生物标志化合物盐度
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南方C3/C4植被时空演化及影响机制被引量:7
2019年
当前中国南方C3/C4植被演化的研究开展得较少,且C3/C4植被演化的主要影响机制也不明确.这有碍于全面了解不同气候环境下C3和C4植物竞争机制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也不利于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对区域C3/C4植被的影响.事实上,区域尺度C3/C4植被变化对全球碳循环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重建中国南方地区C3/C4植被的演化历史并理清气候变化对其影响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选取了长江以南地区的湛江湖光岩玛珥湖、泸沽湖、星云湖、鄱阳湖、龙感湖、白马湖、东钱湖和梵净山九龙池等8个湖泊以及定南、南屯、袍烈和铭爱村等4个泥炭沉积记录系统地开展了高碳数正构烷烃稳定碳同位素(δ13C)分析,重建了末次盛冰期以来南方地区C3/C4植被的时空演化,并结合已有的古气候记录试图探讨影响研究区C4植物丰度变化的气候要素.湛江湖光岩玛珥湖、星云湖和泸沽湖3个钻孔岩芯和定南泥炭样品的高碳数(C27~C33)正构烷烃δ13C均值的集成结果表明:从末次盛冰期至全新世早期C4植物比例呈逐渐增加趋势,从21%升高到34%,而到全新世中期C4植物比例显著降低,最低达到10%.在空间上,末次盛冰期和全新世早期C4植物丰度总体上呈现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在全新世大暖期则出现相反的空间变化趋势,这体现了C4植物空间分布由温度调控转变为降雨调控的结果.该研究表明在中国南方温度是C4植物分布的主控因素,而在温度条件合适时降雨的增多会降低C4对C3植物的竞争优势.因此,温度与降雨季节性分配的组合关系是决定C3/C4植被比例变化的重要气候要素.在未来温度升高降雨增多的前提下, C4植物竞争优势的降低可能会对中国农业生产有所影响.
崔琳琳胡建芳王旭
关键词:末次盛冰期全新世大暖期
生物质燃烧的二噁英排放特性被引量:11
2011年
通过室内模拟燃烧5种生物质,分别采集燃烧排放的烟气作为样品,然后分析生物质和燃烧产物的二噁英含量,得到玉米秸秆、稻草、松树、桉树、松针燃烧的二噁英排放因子分别为2.59、16.78、1.44、5.15、34.12 n.gkg-1,对应的I-TEQ浓度为0.26、1.04、0.10、0.31、1.49 n.gkg-1.OCDD对浓度贡献最大,所占百分比值分别为28.20%、21.82%、44.73%、64.09%、52.28%;对总毒性当量浓度贡献最大的为2,3,4,7,8-PeCDF,所占百分比值分别为44.62%、37.50%、44.00%、51.61%、40.94%.5种生物质二噁英含量分别为5.01、21.28、3.55、9.10、81.32 n.gkg-1,比对应生物质燃烧的二噁英排放因子大;I-TEQ含量分别为0.014、0.62、0.013、0.13、1.29 n.gkg-1,比对应生物质燃烧的二噁英总毒性当量小.生物质燃烧排放的二噁英一方面来源于原材料释放,尤其是OCDD;另一方面来源于二噁英合成,尤其是低氯代二噁英(P4—5CDD/Fs).2,3,4,7,8-PeCDF与二噁英总浓度及总毒性当量浓度具有较好线性相关性,R2>0.91、P<0.011.
陈德翼彭平安胡建芳任曼陈佩
关键词:生物质燃烧二噁英排放特性
中国近海表层沉积物中氨基酸组成特征及生物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8
2009年
王丽玲胡建芳唐建辉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有机质氨基酸
支链甘油四醚膜类脂化合物在油气地表化探中的应用初探—以济阳坳陷油气田为例
2014年
来源于细菌的支链甘油四醚膜类脂化合物(brGDGTs),首先发现于泥炭中,是一种分布广泛、易于检测的重要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了brGDGTs在济阳坳陷垛石桥地区150cm深度土壤中的分布,结果在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brGDGTs化合物,总体含量为4.0~73.0ng g^-1,显示brGDGTs在空白对比区含量较低,而在油气藏区和夏口断层处含量明显升高.brGDGTs含量与油气田区分布以及酸解烃指标(乙烷含量)都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表明研究区油气藏上覆土壤中brGDGTs含量同下伏油气藏油气的渗漏密切相关;并且相比于酸解烃等传统化探指标,brGDGTs化合物稳定性更强,可以记录历史时期烃类渗漏,因此brGDGTs可能发展成为一类重要的油气地表化探指标.
周浩达胡建芳熊永强梁前勇
关键词:渗漏
末次盛冰期以来中国南方C3/C4植被演化及影响机制
王旭胡建芳崔琳琳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